運氣很好,這次到達花蓮之時,正逢太平洋高壓在臺灣地區滯留,讓整個花蓮的上空萬里無雲,讓試車組終於見識到花蓮的碧海與藍天,那一股股飽和而富層次的深藍,讓試車組頓時覺得再遙遠的奔波,都是值得的。

在這樣良好的天氣下,直射的陽光更讓新出廠的 Matrix 顯得晶晶亮亮,閃閃動人。國產化的 Matrix,與進口的產品基本上並無二致,可說是完完整整移植韓國原廠的鈑件與造型乃至於內裝組件等,因此與過去的產品線可說是一模一樣。只不過,在國產化的優勢之下,三陽 Hyundai 為 Matrix 推出了 6 種不同顏色的塗裝式樣,讓整體的感覺更為年輕有朝氣,以與近年流行的粉色系多重搭配風格接軌,讓 Matrix 可以進一步與年輕的族群接近。

名不虛傳的大師級外型設計

Matrix 的造型,是由與 Ferrari 長期合作的設計師 Pininfarina 所設計的,在車身的 C 柱上更有著 Pininfarina 專屬的商標徽飾,以證明其不凡的地住。在 Matrix 的造型上,我們可以看出有著舊一代 Pininfarina 的設計元素,利用大量俐落明快的線條與角度,打造出符合流體力學的外型,帶來一種獨特個心的流線。乍看之下,Matrix 的造型顯得有點超出常規的束縳,甚至有點突兀。若單從引擎蓋角度的第一印象去猜想,會直覺認為這是一輛小巧可愛造型低扁的房車,甚或是輛流線的超級跑車。可是在第 2 道腰線以上,所有鈑件的角度轉而變大,尤其前擋的角度更是接近 45 度的高聳,讓人有種 Matrix 突然變高的錯覺。也因為這種前衛的線條造型,讓 Matrix 能在小小僅有 4 米的車長之內,有著流線與挑高同時兼具的車頂,進而打造出讓中大型房車一樣稱羨的車室空間。

而在外觀上看來顯得有點突兀的大尺寸環艙玻璃,在實際乘座進 Matrix 的車室內之後,卻能帶給所有乘員豁然開朗的視覺享受,具有實用上的意義。在 RV 車輛設計的挑高車室內,Matrix 已經能帶給消費者較為正直的坐姿,讓整個乘坐的經驗,本身就已經較符合人體工學,因此能讓乘員在長程的旅程之中,而不會覺得不舒服。高挺的坐姿,加上原本就較低的腰線與乘員的相對高度更低,讓側窗玻璃的下緣,都已接近乘員的腰部,因此讓乘員看出去的視野,頓時變得極大而無阻礙,同時讓光線都能充份地照射進車室內。因此即便 Matrix 的內裝是以黑色為基底做出舖陳,在善用光線的原理下,讓其車室仍然顯得比一般的米色系的車室來得明亮許多。側窗玻璃的尺寸實在太大了,讓駕駛往往會覺得眼角車側的視野比前擋玻璃外的視野還要好,覺得前擋風玻璃的上緣總有太低遮蔽視線,總希望能再高一點,實在是有點的經驗。或許三陽 Hyundai 在下次的改款中可以讓前擋的玻璃延伸至車頂,一定可以有效改善這種違和感。

良好的組裝、空間與隔音

在開車試駕之前,習慣性先審視 Matrix 中控臺及儀錶組的組裝。採用大量原廠進口組件的 Matrix 中控臺,其組裝的品質獲得試車組一致的認同。不論是組件之間接縫大小的控組,組件裝配的施工品質,都有相當良好的表現,即便是類鈦金屬色澤的塑膠飾板,其表面處理的細緻、色澤的控制等,就試車組的經驗來看,在國產車的排名中,都可排在前幾名的水準,表現相當良好。在儀錶組的設計上,Matrix 亦採用中置的設計,讓主要的轉速錶及時速錶、行車電腦、時鐘等,都置於中控臺中央的上方,設計亦十分細緻,質感表現極佳。而 Matrix 亦沒有盲目的追從中置儀錶組設計,在方向盤後方的空間上,Hyundai 的工程師仍細心地安排著檔位顯示及各種車狀感知器的警示燈組,讓駕駛人員都能很方便地掌握車輛的狀況。這種雙儀錶/燈號組的設計,良好的閱讀介面,讓我們極為欣賞。

中置的儀錶總成已成為近年來新車款的流行。光在今年內就發表了三款國產新車採用這種設計,但是 Matrix 的儀錶總成,是試車組覺得最佳的一組。不論是視覺上的美觀、資料閱讀的容易與質感的處理,都臻一流。而在前座置杯架與後座的小托盤設計亦極為便利好用。

而雖然 Matrix 的軸距不是很長,但是車體的設計不同,讓 Matrix 的後座仍然有著極佳空間表現。在前座座椅後移到超過 B 柱之時,後座的膝部空間仍有著水準之上的表現,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 Matrix 僅有 4 公尺長的車身大小,能有這樣的空間表現,更是令人驚訝。仔細分析其中原因,Matrix 挑高的車頂所帶來的高座姿,自然有著極大的助益,但 Matrix 後挪的第 2 排座椅,亦是居功厥偉。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後座後移之後,Matrix 的行李箱仍有著極大的空間,讓 Matrix 成為都會家庭用車空間規劃上的最佳典範。Matrix 的隔音表現亦是讓試車組印象深刻的。在有著如此廣大玻璃面積之下,Matrix 在車窗全關的情形下,仍有讓試車組車內車外大叫互相聽不到的實力,更讓人感動。而良好的隔音,除了代表著隔音材使用良好之外,亦代表著車身在鋼性上的表現不差。

空間是 Matrix 的賣點。雖然車長僅有 4 公尺長,但是正確設定在 5 人座的設計,讓所有乘員都有極佳的空間使用。而令人訝異的,在這樣之下,Matrix 仍有著極佳的行李空間。可向前翻折的第 2 排座椅更可大幅擴大使用的行李空間。Matrix 的設計師更巧妙利用座椅下、C 柱內側等零散空間,隔出方便使用的小置物空間,使用更顯方便。

與外表不襯的優良操控表現

而除了車室空間的安排外,Matrix 的駕駛樂趣,亦是讓試車組所喜歡的。在彎道上 Matrix 的操控與我們的想像,有著極大程度的差距,在在提醒我們試車絕對不能先入為主,從零開始,才不會錯失任何一塊璞玉。Matrix 就是一塊差點被我們錯失的樸玉。從規格上看,Matrix 採用前麥佛遜、後多連桿的底盤設計,以家庭市場為主的銷售取向,在設定肯定走舒適路線,對於習慣惡搞殺彎的試車組而言,自然不會有著極高的情緒共鳴。而對於一輛講究闔家出遊樂趣的產品,能以時速 110 公里巡航,就已經是 100%合格的產品,自然不會適用用來自私地滿足對於速度的渴望。其實不然。

在花蓮風景秀麗的山道上,以保守的方式依著路中間黃線的曲率開始操作方向盤,Matrix 的車頭出乎意料地乖乖地朝著車手所設想的方向駛去,極為聽話,讓試車組著實嚇了一跳,因為這麼高的車身,竟然能有如此靈活而直接的轉向,著實超乎大家的想像。Matrix 的側傾並不會干擾車身的轉向,讓 Matrix 的車頭可以幾乎無落後地跟著車手方向盤的指令轉向彎道中所應去的方向,不會多,也幾乎不會少,轉向不足十分的輕微,帶著全車的乘員,轉到該去的道路。速度再拉高點,還是 OK。一點一點的加上去,前車輪都會乖乖地待在該走的軌跡上,著實令人興奮。

而相對於前輪的乖巧,後輪的滑移現象就極為明顯,或許是因為車體後方增高的幅度較大,較大的荷重轉移,才帶出如此明顯的結果。過高過重的車體搭配上後軸懸載的軟調,讓 Matrix 的後輪在較大側向力之下較不穩定,很容易開始側滑。側滑程度不大,而且不會完全失去控制,讓一般的駕駛亦能掌握。唯一般的駕駛在這種車尾的設定下,若是碰到連續的 S 彎道,很容易在前一半彎道的滑移還沒結束前,又必需要開始往反方向滑移,所以造成車體的搖晃。這對一般的駕駛人而言,是一項考驗,所以建議一般的消費者,開著 Matrix 在彎道上還是減低車速,以保全乘員的安全與愉快的遊興。但是這項特性對於愛玩車的人而言,是可以妥善利用,以達到玩樂的目的,讓 Matrix 成為一輛極具有另類駕駛樂趣的車輛。而與 Elentra 相同的 1.8 升引擎,動力輸出在高轉速域相當充沛,以國產 1.8 升的產品而言,具有水準之上的表現。硬要拿著 Matrix 拚速度,依然可以有著時速 160 公里以上的表現,相當的不錯。只是過份的壓榨引擎,換來的只是高頻的引擎噪音不斷襲擊車室,破壞寧靜,對於全家出遊的買家而言,自然不甚重要。對於 Matrix 所設定的客層而言,順順開的 Matrix,實在是輛方便又好上手的車。

有點可惜的小問題

Matrix 真是不錯,但是在試車的過程之中,也有幾點讓試車組感到介意。在塑料件的組裝與品質上,雖然得到試車組的讚美,但是在皮質包覆材料的選擇與縫合上,則是讓試車組覺得需要加強的地方。試車組所試駕的這輛 1.8 升 Matrix,全車採用黑色皮質包覆座椅及方向盤,但是皮質的選擇並不太令試車組滿意,總覺得方向盤的握感,總沒有讓人牢牢掌握的?實感,而座椅表面更顯得有點光滑,在彎道上會讓乘員不由自主地往彎外滑去。而在皮材的配合上,部份地方不知是因為板型不對或是車縫上的問題,沒有辦法十分平順,出現不正常的起伏。而有時在彎道上的激烈試駕時,會出現找不出源頭的零件雜音。這些小缺點,是試駕組在經過 200 公里的行程之下所找到的,都不是大問題。但與傑出的產品力相比,這點小瑕玼的出現就讓人覺得可惜。

結論:產品力不成問題的國產生力軍

經過長時間的試駕之後,我們終於明白這輛韓國進口的產品,為何能突破國人對於韓國汽車長久以來的不信任感,在進口車市場上有著如此出色的銷售成績。Matrix 在市場定位上有其獨特的優勢。許多轎式休旅車,總是強調在中小型房車 4.5 公尺長的尺寸內,可以擠進 7 人座,以強調其有肚能容的特性。但是 Hyundai 的團隊清楚地將 Matrix 設定在小巧而能舒適坐 5 個人的產品,讓其車身能縮在 4 公尺,同時提供 4 名或 5 名乘員最完整良好的乘車經驗。獨特而正確的設定,讓其在市場上開出獨家的戰場,在銷售上開出紅盤。其完善的產品力、獨特的市場地位、合宜的價位,都讓其成功地打動消費者的心,長期成為進口休旅車排行榜上的領先者。

而在國產化之後,我們認為 Matrix 原本的優點大致上都良好地保留著,並利用國產化的優勢,加入流行色彩大戰,讓其行銷上更增加話題,更具有賣點。試車組認為,Matrix 是一款產品力絕無問題的車輛。然而在導入國產化之後,如何達到經濟規模,讓生產線能夠產生足夠的利潤,如何讓 Matrix 獨特的市場擴大以增加需求量,如何讓更多人接受 Hyundai 這個韓國品牌,如何讓國人能認同三陽 Hyundai 產品的品質,才是 Matrix 國產版所需克服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