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Laren MP4-12C 自 2011 年問世以來,在全球媒體均獲得良好評價,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之處,在於它的懸吊系統、車體製造和空氣力學等技術皆出自 McLaren 長年征戰 F1 賽場的經驗。國人或許對 McLaren 比較陌生,但關注 F1 的車迷,一定瞭解 McLaren 與 Ferrari 在 F1 賽場上的長年戰爭,國內日前也因代理 Aston Martin、Bentley 與 Bugatti 品牌的永三汽車對外宣佈取得 McLaren 在臺獨家代理權後,2 家車廠的市售超跑戰線正式延長至臺灣車市;隨著 2013 年永三汽車將陸續導入 MP4-12C、MP4-12C Spider,甚至是開放 P1 接單後,另一波戰火將逐一引爆。而我們也在熱情車主的協助下,搶先和這部由買家自行引進的 MP4-12C 見面。

賽道嚴測表現,受到各界矚目
McLaren MP4-12C 出身成就與眾不凡,當得知將與它親身接觸後,筆者查閱國內外相關報導資料發現,德國權威汽車雜誌《Sport Auto》將 MP4-12C 開往 Nürburgring 紐柏林北賽道進行實測;最終以 7 分 28 秒的最速單圈創下同級超跑中最快的紀錄。這數據著實讓我心頭一震,好奇在 Nürburgring 如此複雜嚴峻的綠色煉獄中,MP4-12C 何能以如此優異的性能表現,與 Porsche 911 GT2 RS、Porsche Carrera GT、Pagani Zonda F、Audi R8 GT、Ferrari 458 Italia 等眾多一流超跑平起平坐、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遙想 2007 年東京車展 Nissan GT-R 的首演中,當家試車手鈴木利男駕著 GT-R 在 Nürburgring 北賽道打破 Porsche 911 GT2 RS 最速單圈成績的現場直播畫面,當時 GT-R 的成績「也不過」是 7 分 38 秒 54。據 Nissan 原廠公布資料,2008 年 5 月鈴木利男駕著 09 年式 GT-R 最終在 Nürburgring 北賽道,創下 7 分 29 秒 03 的最速單圈成績。

2012 年日本知名自動車評論家、同樣也具賽車手背景的清水和夫,在日本汽車雜誌《Genroq》實測 McLaren MP4-12C 的專題中提到,新車的強大性能未來必將在眾多市售超跑中佔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英國 Top Gear、美國 Car and Driver 和美國 Road and Track 等試車人員也皆在測試該車後,將其列為新世代超跑代名詞;這更讓我抱持著極度好奇的心情與謎樣般的 McLaren MP4-12C 見面。
先進底盤工藝,單一碳纖維盆形車體
提到 McLaren 即會讓人聯想到 Ferrari,這兩家車廠的戰爭從 F1 賽道上就針鋒相對,瑜亮情結之深,造就了許多 F1 賽場上的精彩畫面。

然而競爭仍不止於此。自從 McLaren 於 1993 年與 BMW M GmbH 合作推出 McLaren F1 超跑開始,即展開了 McLaren 進入近代市售超跑行列的起始點。McLaren F1 在底盤製造上,以單體碳纖維車身為基礎,一上市即直指 Ferrari 為假想敵;而 MP4-12C 在底盤製造上亦延續了 McLaren 造車傳統,採用單體碳纖維盆形車體為車室,另加載鋁合金車架包覆構成其底盤結構。

碳纖維材質具有輕量化、高剛性等雙重優勢,但因造工繁瑣加上價格昂貴,目前僅有 Ferrari F50、Enzo 及 Lamborghini Aventador、Aventador Roadster 與 Pagani 全車系等少數頂級超跑用於底盤設計。McLaren 所堅持的造車理念讓 MP4-12C 僅有 1,434 公斤的車身重量,在擁有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 600 匹的驅動下,造就比每匹馬力只需負擔 2.35kg 車重的出色馬力重量比表現。

四平八穩,快速過彎
人類是容易習慣的動物,習慣吃固定的食物、習慣走固定的路線上下班、習慣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有時加入少許的辛辣味就活得精彩刺激。
MP4-12C 在懸吊系統上捨棄了 McLaren 傳統的防傾桿設計,改採主動式液壓懸吊;並運用電子系統控制前後 4 隻液壓避震器,以可變阻尼支撐車體在過彎時的平衡性。其工作原理,是當行駛狀態中向右轉向時,車體反向左邊側斜的同時,會形成右高左低的狀態,此時液壓系統會立即作動,增強左側避震器的阻尼係數,讓車體能抑制側傾平順過彎;此套液壓懸吊系統,讓我們在山路彎道的實際試乘中,幾乎感受不到車體發生側傾現象,能快速的一個彎接著一個彎過,在車輛的乘坐舒適性上,也能魚與熊掌兼顧。在操控上,就像生活裡無形的辛辣味,僅僅輕踏油門即可感覺到腎上線素不斷的飆高。

在煞車系統上,這部 MP4-12C 採前後 370mm 碳纖維通風碟盤並配置前後四活塞卡鉗,輪胎尺寸則為前 235/35R19、後 305/30R20,從時速 100 公里到煞停靜止僅需 30 米。動力系統採 V8 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 600 匹、最大扭力 61.2 公斤米,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僅需 3.3 秒,極速更上看每小時 330 公里。


傳承 F1 的空氣力學特性
MP4-12C 在空氣力學上借鑑了許多 F1 賽道上的經驗值,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車尾的擾流尾翼;當時速超過每小時 96 公里時煞車,其尾部的液壓活塞即會自然將尾翼頂起,呈現 57 度的上揚角阻斷空氣,達到穩定車身及幫助制動的功能,而這種「空氣煞車」的設計,也曾出現在與 Mercedes-Benz 合作生產的 SLR McLaren 超跑身上。

車室旋鈕,設計簡潔
MP4-12C 沿襲 McLaren F1 的上掀式車門,在實際操作後發覺 MP4-12C 的車門並不如 SLR 明顯好開啟,主要是因 MP4-12C 採無把手的感應裝置設計,感應器隱藏在車門的右下方,開啟時著實花了一番功夫才搞懂 McLaren 的特殊邏輯。打開車門後,直接映入眼簾的是外露的碳纖維盆形車體,從左側駕駛座進入車艙時,整個人幾乎是以滑入的姿勢才能順利就坐。MP4-12C 的駕駛座為前移座艙設計、位置相較於乘客座位更偏向前方,座椅包覆性出乎意外地舒適,方向盤上僅有喇叭和換檔撥片 2 個控制鈕;車室設計十分簡潔具有科技感,出風口的「噴射機引擎造型」讓人彷彿置身在飛行器座艙中。相較於車身長度 4,507mm、車身寬度 1,908mm 和車身高度 1,199mm 的尺寸,車室空間顯得較為狹小;但外觀因車身高度較低,從正面看去,張揚的車頭進氣柵與車側兩旁的擾流進氣孔,感受十分霸氣凌人。

整個車室能找到的旋鈕屈指可數,中控台中央採後背鏤空設計,並由「主動式控制面板」區隔成 3 大操作區塊。觸控式螢幕用於點選音響、衛星導航等相關影音功能,向下沿伸,則有控制動力和懸吊系統的 2 個旋鈕及啟動引擎的性能操控區塊;2 個旋鈕當中又再細分為 Normal 一般、Sport 運動和 Track 賽道共 3 種不同行車模式選項;還可讓駕駛者在駕駛過程中,依喜好決定讓 ESC 介入程度的切換模式。最後的區塊為電子手煞車、D 檔、N 檔及 R 檔控鍵,由上至下分別排列於此;至於獨立空調系統則分別列於左右門把處,讓駕駛與乘客能依照自已的喜好調整溫度。

感性與理性兼具
MP4-12C 的外型看起來並沒有過度華麗的包裝,在它身上也彷彿看到些 458 Italia 的影子,也許是曾任職於 Ferrari、現任 McLaren 設計總監的 Frank Stephanson 認為,超跑外型大致上相差不遠,但如同世人在 F1 賽道上看到 2 家車廠各自精彩的畫面;Ferrari 的特質就如義大利美女般感性且熱情奔放,而 McLaren 卻令人感受到英國紳士般的沉穩理性。進入 458 Italia 駕駛座艙後啟動引擎踩踏油門,瞬間就燃起了熱血之衝動;而 MP4-12C 則展現更為內斂沈厚的性格,在拉高轉速後才能發現,原來英倫紳士也能如此具有豪邁的操駕快感。
就在永三汽車對外宣佈取得 McLaren 在臺獨家代理權、且將於 2013 年上半年導入 McLaren MP4-12C 的同時,Lamborghini 總代理嘉鎷興業也對外宣布將在 2012 年 12 月中旬引進小改款的 2013 年式 Lamborghini Gallardo,永三汽車與嘉鎷興業的舉動,讓原先在臺銷售成績不凡的 Ferrari 458 Italia 面對更嚴苛的考驗,可預期的是,該級距的超跑競賽才正要真正展開。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