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價不斷上揚、國產車都能成為百萬等級的現在,相信不少消費者都會懷念起過往那段可能只需要不到 50 萬的價格便能購入新車的年代。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裕隆集團在 2009 年年底成立 Tobe 裕隆酷比汽車,並在 2010 年台北車展中,以 40 萬以下的價格帶,發表首款產品 M'car,切入平價購車市場,提供消費者一個更輕易購車的選擇。
而在 2010 年、2012 年分別推出 M'car 與 W'car 兩款小型掀背產品之後,2011 年年底 Tobe 將產品面向推廣至家庭用車市場,將目光由鎖定年輕消費族群的小型掀背產品轉往更能吸引一般消費者的中型房車產品,透過傳統臺灣消費者所喜愛三廂四門房車,搭配更為穩重的外型設計,在 2012 台北車展中,直接以 M'way 的姿態現身亮相。
源自中國,蛻變登臺
依循著 M'car/W'car 與中國吉利汽車集團合作的模式,M'way 同樣源自於中國吉利汽車集團旗下的產品。不過與 M'car/W'car 隸屬的全球鷹品牌不同,M'way 的藍本,則是隸屬於吉利汽車旗下專精房車產品的帝豪品牌。而 M'way 的中國孿生兄弟,便是吉利帝豪旗下的 EC7 中型房車產品。
儘管產品源頭來自於中國的吉利汽車集團,不過,再 M'way 登臺之前 Tobe 裕隆酷比汽車與華創團隊,便參酌臺灣消費者的喜好,對 M'way 的原型──帝豪 EC7 進行修改,透過外觀細節的修飾,以及內裝鋪陳的妝點,讓 M'way 的產品表現可以更貼近於臺灣消費者的胃口。雖然說,本質上 M'way 仍與帝豪 EC7 有著濃厚的血統淵源,但就細節上而言,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距離。
從單身活潑到家庭穩健
初次見到 M'way 或許會有些不習慣,由於從 Tobe 品牌發表以來,一直以來都是透過較為年輕、活潑的形象與消費者溝通,無論是 M'car 或是 W'car 的也都是以鎖定年輕消費族群的小型掀背產品。但,這次來到眼前的 M'way 卻是一輛不折不扣的三廂四門房車,不僅產品面向不同,就連水箱罩上鑲嵌的廠徽都由 M'car/W'car 上亮眼的橘色改為更具成熟氣息的銀灰色,顯見在 M'way 身上,Tobe 想討好的是年齡層更高,想法更為成熟的家庭客層。
而在造型設計上,M'way 也走向了更為氣派、穩健的路子,不若先前 M'car/W'car 那般,M'way 在車身上運用更多的直線,而非活潑的圓弧線條,像是採橫柵設計的水箱護罩,以及下方氣壩的格柵等處,都是運用水平的直線所構成,不僅讓視覺效果更加穩重,同時在橫向延伸的線條勾勒下,也能讓車體在視覺上擁有更為寬闊、氣派的效果。
取法豪華房車,大氣而成熟
在 M'way 身上,其實不難發現部分來自於豪華房車產品的影子,讓訂價在 60 萬元左右的 M'way 能夠超乎價格的氣派風格。車頭正面,嵌有鍍鉻飾條的四橫柵水箱護罩成為最主要的焦點,搭配上兩旁面積不小並且帶有些許下勾的頭燈輪廓,帶來了頗具氣勢的面容。加上下方由臺灣設計團隊自行研發、設計的 LED 晝行燈組,也讓 M'way 有著更具科技氣息的表情。
轉向車側,為了不讓採取傳統三廂四門房車佈局的 M'way 顯得單調、老氣,設計師從前輪輪拱後方拉出一道上揚的摺線,由前而後地劃過 M'way 的車側,一直到尾燈側邊,與尾燈輪廓的轉折相連,讓 M'way 的車側帶有些許的動感氣息。
而 M'way 的車尾設計,則是不禁讓人與歐系豪華房車搭起聯結,從外擴的輪拱延伸而來的飽滿曲線,讓尾燈突出於行李廂蓋邊緣之外,帶給 M'way 相當飽滿且具有氣勢的車尾輪廓。橫亙於牌照上方的鍍鉻飾條,搭配兩旁的 LED 尾燈組,在營造出氣派、豪華的氣息之外,也能與車頭的 LED 晝行燈相互呼應,點綴幾分科技質感。
在外型設計上,M'way 可能沒有太過突出、新穎的發想與概念,或許沒有辦法在第一點與其接觸時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中庸的設計,透過大面積的鍍鉻水箱護罩,傳統三廂四門房車的佈局,以及取法豪華品牌的設計元素,其實都與喜好三廂四門房車的臺灣消費者胃口吻合,讓 M'way 有了不錯的出發點。
而在中庸成熟的外表之內,M'way 還有什麼特點?比起 M'car/W'car,鎖定在家庭消費族群的 M'way 是如何營造乘坐空間?下篇將就 M'way 的內裝、乘用進行進一步的剖析。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