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開車不算是一種運動?
費力地跨過門檻、爬出車室,雙手還不免有些顫抖;彷彿又去 Go Kart 場跑了好幾圈,不過我身後的,卻是一輛不折不扣的道路用車-Lotus Elise SC。
在 Ferrari、Lamborghini、Aston Martin 等純種跑車廠當中,來自英國的 Lotus,硬是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與其它純種跑車廠動輒 400、500 匹的最大馬力相比,Lotus 即便是現行旗艦車款 Evora,最大馬力也不過 280 匹;然而,Lotus 仍能在純種跑車廠中佔有一席之地,其背後最主要的關鍵,即是「輕量化」。
座艙極簡,純粹金屬美學
國內專營純種跑車代理的嘉鎷興業,2009 年取得英國 Lotus 的在台代理權,讓 Lotus 再次登陸台灣。在嘉鎷的操作下,Lotus 旗下的 Elise 和 Exige 車系也成為首波登陸台灣的前鋒產品。為了讓國內媒體與消費者先期瞭解 Lotus 的品牌精神與產品實力,總代理便先行提供小改款前的 Elise SE,讓媒體先情體驗 Lotus 的性能魅力。
自拉開車門的瞬間,Lotus 的「輕量化」概念已了然於心。Elise SC 的座艙,基本上可用「一眼望穿」來形容它。門檻、車室底板、中控台之處,隨處可見赤裸裸的鋁合金車架外露,絲毫不加過多修飾;乘客座雙眼所及,鋁合金休息踏板及底板中央的鋁合金隔板,也大膽直接地施以鏤空打洞處理,在最細微的地方仍不忘減輕車重。
在輕量化的最高指導原則下,過餘花俏的豪華配備難見於 Elise SC 座艙之中。早期 Lotus 車款素以「斯巴達」風格著稱,車室配備能省即省,空調、音響、電動窗等配備也列為選配項目,坐上 Lotus 只能從事「駕駛」一件事情;然而國內導入的 Elise SC,則將 Alpine 音響和空調系統納為標配項目,讓駕駛不再僅是享受「單純」的駕馭樂趣,舒適化考量也能一併滿足。
要鑽進 Elise SC 的座艙,也是另一項獨特的體驗。Elise SC 的底盤離地距離甚短,兩組座椅幾乎是直接固定在底盤上方;加上相當粗厚的車門門檻,基本上很難以傳統的方式坐進車艙。駕駛必需先坐在門檻上,再將雙腳踏入車室;雙手雙腳取得支撐後,再進一步將屁股和上半身移進座艙內。
坐在標配的 ProBax 運動化座椅上,儘管座椅水平高低和椅背角度無法調整,然而以筆者約莫 177 公分的身高入座,並不難找到適合的操駕姿勢;手腳與方向盤、踏板組間的間距也稱適宜。此外,ProBax 座椅在人體工學的設計上,有針對軀幹、骨盆和大腿等處提供完整的包覆和支撐效果,相信在激烈操駕下會相當受用。
競技化設定 1.8 升機械壓引擎
在幾乎平貼地面的座椅上坐定,雙腳先輕掂三組鋁合金踏板,適應一下回彈力度;雙手則把玩小直徑的方向盤及鋁合金排檔桿,那種直接、帶有微微金屬生澀的手感,已讓人不禁神往。插入鑰匙轉開電門,按下左手邊的引擎啟動按鈕;倏忽地一聲悶響,機械增壓引擎便就此啟動。
怠速下,身後代號 2ZZ-GE 的 1.8 升機械壓引擎不時傳出低鳴,彷彿催促著駕駛儘快邁開腳步。雖然引擎取自 Toyota,然而這具直列四缸引擎的實力卻不容小覷:強健的引擎本體使其壓縮比可高達 11.5:1,轉速錶底更上看 9,000rpm。加上 VVTL-i 可變汽門正時與揚程系統,以及機械增壓輔助,2ZZ-GE 引擎可為 Elise SC 貢獻出 217 匹最大馬力,扭力亦有 21.6 公斤米的水準。
耳朵聽著厚實的引擎和排氣聲浪,手腳早已按捺不住。踏下不算重腳的離合器,右手將排檔頭輕輕推送;Elise SC 的排檔行程十分短促,駕駛可在小幅的範圍中快速切換檔位;排檔高度也稱適中,右手可迅速掌握其位置。不難熟悉離合器的接合點,帶上一點油門,Elise SC 起步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車重輕量化,加速超跑化
先在市區路段和 Elise SC 彼此熟悉一番;引擎對應油門深度的反應相當迅速,油門輕點,催促 Elise SC 邁開步伐可說十分快意,不見拖泥帶水。油門深踏一些,引擎轉速的提拉便立即湧現,隨之而來的則是飽滿充沛的加速力道。儘管 21.6 公斤米扭力看似不突出,然而比對僅有 870 公斤左右的車重,Elise SC 仍給予駕駛暢快的貼背推力,車速追高絲毫不顯吃力。
而自方向盤和座椅所傳來的,則是直接、幾近未過濾的底盤反應。扁平的胎組,搭配硬派十足的懸吊系統,路面情況和抓地力情形可由底盤直接回饋予駕駛身上;面對市區坑坑疤疤的路面品質下,Elise SC 也相當忠實地傳遞其起伏變化。
方向盤重手直接,精準宛如 Go Kart
手握 Momo 代工的三幅式小徑方向盤,算是相當費力的轉動操舵,直覺便讓人想起駕駛 Go Kart 時的感受。不見尋常的動力輔助設計,想要掌控 Elise SC,駕駛需要以自身力量與車輪上的摩擦力抗衡;特別在車輛靜止時,方向盤操舵更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然而,費力轉向所換來的,則是鉅細靡遺的路感回饋。對於以操駕樂趣為宗旨的 Elise Sc 而言,操駕舒適性的犧牲相信可為車主所接受。
結束初步的市區體驗,試車組彎入山區道路,讓蜿蜒路段檢視 Elise SC 的真正實力。在車流減少後,改以全油門的方式踩踏;引擎推力倏地揚昇,排氣尾段也識趣地拉高聲浪,自身後不斷湧現。高轉速設定的引擎,讓駕駛不斷探索每一檔位的極限;在引擎轉速超過 5,000rpm 後,盡數扭力帶來更為激進的加速感官,檔位明確的密齒比變速箱,也讓駕駛在追高車速的同時,享受齒輪機械囓合的手感樂趣。
底盤回饋精準無比,側傾抑制優異
在車速增高下,Elise SC 的底盤路感並未有顯著衰退,自座椅和方向盤上,駕駛仍可精準掌握抓地力情形。面對詭譎的山區道路,低失真的方向盤設定,搭配僅有 2,300mm 的短促軸距,Elise SC 也能寫意地在此大展拳腳。藉由精確的方向盤設定,駕駛可準確掌握車頭的指向性,讓彎內的路線設定更貼近預期。
即便是面臨 180 度的反向上坡彎角,Elise SC 依然能夠輕鬆應對。入彎前進至煞車點,一邊煞車將車速減緩,一邊則操作跟趾動作、將檔位退至二檔。油門與煞車踏板間的間距適中,駕駛可以右腳腳尖與腳跟分別踩踏兩組踏板,讓退檔銜接的動作更為順暢;同時引擎轉速也能維持高檔,以在出彎點前全力踩踏油門。
進入彎角後,堅韌的懸吊與低重心的設計,讓 Elise SC 在彎內展現其餘市售車款難及的駕馭感受。即使面對小幅度的反向彎角,Elise SC 仍未顯露出明顯的側傾情形;微乎其微的重心轉移,讓四只輪胎宛如軌道車一般緊貼地面,駕駛不必操心車身慣性對四輪抓地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只需好好浸淫在側向加速度所帶來的刺激感之中。
ESP 不積極介入,靈活後軸盡享滑移樂趣
來到出彎點,Elise SC 在此也毫不矯作地展現其獨特性格。油門盡踏下,後驅設定的 Elise SC 將全數扭力自後輪宣洩而出。不若過往接觸的大馬力後驅車款,在全油門出彎時循跡系統皆會即時介入;Elise SC 給予駕駛相當寬裕的自主性,在引擎全力輸出下,後輪自然地向彎外側滑動。然而車尾側滑的現象仍具線性,抓地力不是陡然地喪失,駕駛仍可清晰掌握兩只後輪的循跡性;再藉由適時的方向盤反舵,便可將車尾滑移的情形完美修正。
相較之下,Elise SC 的循跡系統介入的時機相對較晚;以較激進的方式出彎,Elise SC 的車尾動態確實會讓人心跳加速、血脈賁張。然而熟悉之後,如此更直接、鮮明的動態設定,則帶來更豐富的駕馭感官和樂趣,十足讓人回味無窮。
外觀低趴,身段曲線動感
對比起操駕動態帶來的多元感官,Elise SC 在外觀設計上,同樣也是吸睛焦點。首先在車身尺碼上,Elise SC 便展現出與眾不同的獨特身段。3,785 x 1,719mm 的車身長寬迷你短促,僅有 1,117mm 的車身高度,則呈現出低扁貼地的氣勢,更使 Elise SC 在路上顯得突出。
大膽起伏的線條運用,同樣為 Elise SC 吸引更多目光。流暢圓滑的線條為 Elise SC 勾勒出動感十足的鈑件變化,車身也設計有多組的進排氣孔道。車側部份,原廠則為其搭配 V 型六幅樣式的輕量化鑄造鋁圈,加上車門與後葉子板上立體的進氣鰓孔,更說明 Elise Sc 的性能身份。
視線來到車尾,微微上翹的尾臀同樣搶眼,四圓燈的經典設計,則再次加強 Elise SC 的動感跑格。在車尾下緣,銀色電鍍處理三片式後分流器設計,可提供高速下更優異的後軸下壓力道;中置雙出尾段,亦為 Elise SC 平添更強烈的性能氛圍。
經過一整天與 Elise SC 的貼身相處,對於講求純粹駕馭樂趣的 Lotus 品牌,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事實上在台灣,一般市售車品牌內,很難找到 Elise SC 的真正對手;捨棄繁雜的豪華配備及電子系統,Elise Sc 訴諸回歸汽車的基礎本質-操駕,以最直覺、直接的駕馭感受傳遞給駕駛,讓駕駛重拾遺忘許久的駕馭刺激與感官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