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好懷念我的上一部車呀!(CITROEN XANTIA EXCLUSIVE) 陪我度過13年的歲月,組裝品質超好,沒有異音, 連開9個小時不會累(塞車),因為椅子有特異功能!😆 擺在保養廠5個月才有伯樂賞識,便宜的賣出,😌 貼幾張懷念...... ![]() ![]() ![]() ![]() | ||||||||||||
![]() | ![]() |
![]() |
| ![]() | ||||||||||||||||||||||||||||||
可是....我真的很喜歡吃牛肉....🙂 | ||||||||||||||||||||||||||||||||
![]() | ![]() |
![]() |
| ![]() | ||||||||||||||||||||||||||||||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 ||||||||||||||||||||||||||||||||
![]() | ![]() |
![]() |
| ![]() | ||||||||||||||||||||
你希望看到你的下一代住在水上的房子嗎????? 請問有更好的配套來發展台灣未來20年的產業嗎????? 靠日薄西山的半導體產業, 台灣人還有幾年好日子可以過?????????? 現在是切入綠能產業及電動車的絕佳時機, 靠廠商自己做, 廠商會死光光, 必須要政府出面整合, 創造一個新的科技園區, 我姑且稱為綠色園區, 來讓全世界廠商願意投資, 其實可以把台灣當做整個綠色園區來建設, 台灣的大小及人口密度最適合發展綠能產業及電動車, 現在不做, 更待何時??????? | ||||||||||||||||||||||
![]() | ![]() |
![]() |
| ![]() | ||||||||||||||||||||||||||||||||||||||||
他家的桃園客運,貴到爆 開車都比搭桃園客運還便宜 | ||||||||||||||||||||||||||||||||||||||||||
![]() | ![]() |
![]() |
| ![]() | |
特稿/綠色稅制應積極推動/智庫論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 韋伯韜 更新日期:2009/09/29 12:56 目前台灣的整體狀況,無論是環境、經濟、還是財政,都是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時候。因為溫室效應,讓莫拉克颱風用大雨重創台灣。國際金融風暴,讓台灣消費不振,造成經濟的負成長。政府採用財政手段來挽救經濟,使得台灣國債暴漲。除此之外,更要面對能源危機,國際油價飆漲。此時面臨困境,綠色稅制的推動,應當更為積極。 9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將要舉債新台幣4660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加上八八水災重建的特別預算,政府還要舉債1000億元,政府財政之困窘可見一斑。針對台灣政府舉債暴增,標準普爾(S&P)甚至準備調降台灣的債信評等。如果台灣以目前的稅制來因應,將走上破產之路。綠色稅制的推動,可以兼顧環境與財政,是政府改革稅制的積極作為。 馬總統在競選時,曾於白皮書主張節能減碳及發展替代能源,將致力於2020年時,讓台灣的碳排放回到2008年水準,2025年,將全國的碳排放,降至2000年的標準。但事實上這樣的政策目標,卻遠低於世界各國的標準。在歐盟預定2020年較1990年減排放20%; 日本到2020年為止,所排放的量與2005年相比,將減少15%,和1990年相比,目標更訂為減少8%;在美國方面,今年眾議院通過法案中,減碳目標是在2020年時比2005年減碳17%。 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自1990年到2006年,就已上升133%,平均每年成長 5.4%,比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還要高,約佔全球1%。2006年全國總排放量,約佔全球第23位;台灣人均排放量則達13.9公噸,是世界人均碳排4.48公噸的3倍。未來若國際組織要求台灣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的標準,則台灣會面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要大幅降低排放量,將會帶來相當大的衝擊。 除此之外,台灣的油、電價格過於低廉,也是造成台灣產生過量二氧化碳的原因之一。偏低的能源價格不利節能技術的採用及購買節能產品,進而影響能源的使用效率及溫室氣體的減量。政府也可考量將汽燃稅改成能源稅,徹底落實使用者付費的概念。依過去的經驗,國人容易受到價格變動而改變其消費習慣,例如去年油價曾漲到每公升35元的時候,讓許多消費者寧可不開車,改搭大眾運輸工具。油價的合理調漲,確實能引導民眾從事減碳的活動。 減碳採取租稅的手段,配套措施是重要的關鍵,將影響所得分配和社會福利效果。節能減碳與經濟發展與社會福利都應當均衡發展。政府在推動綠色稅制,可做選擇性的回饋,回饋給受影響的產業,而不去回饋給個人。如此才能促進經濟體轉型,進而提高產業和國家競爭力,並與國際潮流同步接軌。 至於非租稅的手段,可加入碳權的交易。交易碳權是京都議定書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排減,以國際公法作為依據的溫室氣體排減量交易。其目的在控制所有簽署國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以達到降低二氧化碳。交易的方法,是透過二氧化碳排放少的地區,賣給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地區,使該地區的排放額度提高。在總量管制下,透過交易來分配排放量。 透過綠色稅制的推行,強調使用者付費、外部成本內部化,個人和廠商的消費和生產行為將會有所因應調整,加上設立良好的配套措施,是可以達到所得分配和社會福利的效果。在國家處境困頓的情況下,綠色稅制是可以積極來推動的,改變台灣的消費及生產模式,做出愛護地球的積極貢獻。 【中央網路報】 | |||
![]() | ![]() |
![]() |
| ![]() | ||||||||||
大家喜歡全民買單不喜歡使用者付費隨油徵收汽燃費並合併其他稅制逐年調高至十年26.15元..😰 少用能源節能減碳的人真的倒楣..😆 | ||||||||||||
![]() | ![]() |
![]() |
| ![]() | ||||||||||||||||||||
不只能源喔 我們連總統都是進口的😆 | ||||||||||||||||||||||
![]() | ![]() |
![]() |
| ![]() | |
綠色稅制達共識 能源稅、碳稅100年開徵 更新日期:2009/10/20 03:40 方凡 ![]() 賦改會經過多次討論,終於做成綠色稅制的共識,將先行開徵爭議較小的能源稅及碳稅,而影響產業較大、業界反彈聲浪也大的環境稅,暫時先不處理。雖然會議共識是開徵能源稅及碳稅,但兩者的稅率則仍未達成共識,預期加上非稅手段的節能減碳政策之後,開徵的稅率應該不致於讓消費者負擔太大。預估最快,民國100年可以實施。 財政部次長張盛和指出,由於節能減碳是共識,過去幾年來開過的大型會議,包括:經續會、經發會,以及全國能源會議,都跟這次賦改會的看法相同,節能減碳是國際潮流,也是國家的能源政策原則,因此節能減碳原則是賦改會的共識。 不過,透過賦稅手段達成節能減碳目的的方法,還是有不同意見。張盛和表示,只能就大家有共識的部分,先著手推動立法。期中能源稅最有共識,將分十年調高汽柴油及液化石油氣的能源稅稅額,原本報告中到第10年,收入將達1,600億,但因有人認為稅率太高,因此財政部將可能把稅率降低。 至於環境稅,則是將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先納入碳稅課徵,其餘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棄置等等在內的環境稅範圍,則在業界的反彈及經濟部的反對下,暫時不處理。 原本在學者的研究報告中,每公噸的碳排,要課徵750元的碳稅,但是這個稅率被視為過高,因此調降的空間很大,同時因為碳稅及能源稅的稅基相同,能源稅的稅率可能調降的空間也不小。 財政部解釋,與消費者直接相關的能源稅,舉例以汽油為例,按照研究版本稅率,第零年在整併貨物稅、汽燃費及石油基金後,累進調整稅額為零;第一年,除了增加1.91元(能源稅的每年增額1.74元+溫室氣體環境稅的每年增額0.71元)的稅額外,免徵汽燃費,所以累進調整稅額為-0.59元。也就是說,在第一年,消費者還省下0.59元,第二年的累進調整稅額才是1.32元。 財政部並強調,綠色稅制實施之後,收入將優先補貼中低收入戶,其次是補貼大眾運輸工具,再其次則是取消電器類、橡膠輪胎、平版玻璃、飲料等四類貨物稅、印花稅、娛樂稅;同時,還可望調降個人綜所稅率及企業營所稅率等等。 | |||
![]() | ![]() |
![]() |
| ![]() | |
英相敦促主要排碳國家 致力達成氣候協議 更新日期:2009/10/20 00:50 F55羅苑韶 ![]() (法新社倫敦19日電) 英國首相布朗(GordonBrown)今天警告世界主要二氧化碳排放國家,如果不能在哥本哈根高峰會達成協議,將導致氣候災難。 布朗在倫敦舉行的「主要經濟體論壇」(MajorEconomies Forum,MEF)集會上告訴與會代表,他們必須找到一個「打破僵局」的方法,在12月聯合國氣候會議上,達成廣泛協議。 MEF的17個大國,加上發展中國家和聯合國代表,在哥本哈根的重要高峰會登場前,正試圖消除彼此間歧異。 布朗指出,「在每個時代,只有一或兩個時刻,各國會共聚一堂,達成創造歷史的協議,因為它們改變了歷史的方向。」 他又說:「如果我們此時不能達成協議,毫無疑問地,一旦不受抑制的排放量增長造成破壞,在未來無任何回溯性全球協議,能彌補前述抉擇。屆時勢必為時已晚,一切無可挽回。」 MEF由美國總統歐巴馬於今年稍早前正式宣布成立,源自前任總統布希的倡議,旨在促成世界污染最嚴重經濟體加速達成共識。(譯者:中央社羅苑韶) | |||
![]() | ![]() |
![]() |
| ![]() | ||||||||||
不投給他,難道還有更好的人選嗎?😆 | ||||||||||||
![]() | ![]() |
![]() |
| ![]() | ||||||||||
雖是30多年前的事 但是問題只有更嚴重並沒有減輕 看這裡 長看天下 美國汽車被工會滅了 作者: 曹長青 2009年1月1日 美國的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是全球出名的大汽車製造商,代表美國的汽車工業。美國是汽車王國,幾乎每家都有車。在3億人口的美國,有報導說,平均每100人就有60輛汽車。兩年前的一項報告說,連30%的美國貧困家庭,平均每家都有兩輛車。 但在這樣一個汽車王國,三大汽車公司卻同時陷入財務困境;如果美國政府不出錢救援的話,就得宣布破產。有百年歷史的美國汽車老店,怎麼會落到如此境地?美國人真的是聽了前副總統、環保宣傳家高爾的蠱惑,為了保護環境,改為步行,都不買車了嗎?顯然不是,因為同樣在美國開辦的汽車廠,日本的豐田、本田,還有德國的寶馬、南韓的現代等等,都沒有出現這種問題,他們製造的車,仍在美國有買主,仍在賺錢。那是美國的工人和管理層出現問題了嗎?也不是,因為在美國的日本等汽車公司,用的也是美國工人,管理層也基本是美國人。那麼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問題出在美國汽車的成本太高,比對手公司每輛車成本高出幾千美元;這使三大汽車公司根本無法有市場競爭力,這種買賣,誰也沒法做下去了。 汽車工人年薪超過大學教授 美國汽車公司的成本怎麼會這樣高?因為工人的工薪和福利太高。2006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工人平均每小時工薪(包括福利等),竟高達73.26美元(中國車廠工人每小時1.5美元)。而在美國開廠的日本汽車公司,包括福利在內的每小時工薪,才48美元。美國汽車的成本,主要高在福利負擔上。因為每小時73美元的工薪中,有超過33美元(占46%)是福利開支(包括牙醫、眼睛等各項醫療保險,人身保險,退休金,還有名目繁多的補助等)。而在美國開設的日本豐田汽車廠,2007年每產一輛車的工人醫療保險開支,才是通用公司的十分之一。 在退休福利過高的情況下,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退休工人數量又越來越龐大。在通用公司,現役工人和退休員工的比例,已達1比4(現役工7.3萬,退休人員29.1萬,加上其家屬,約百萬)。而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又越來越長,2008年6月的最新統計,已首次超過78歲。這使領取退休福利的時間段大幅延長,汽車公司的支出當然遽增。 在2006年,美國三大汽車工人的平均年薪都已超過14萬美元(通用是14.1萬;福特14.6萬,克萊斯特15.1萬),而同年的美國大學教授平均年薪才是9.6萬。汽車工人的普遍學歷是中學畢業,而大學教授絕大部分是博士。汽車工人的年薪不僅遠超過大學教授,更超過絕大多數的美國人。 工會像插足婚姻的「第三者」 為甚麼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管理層,讓工人拿到這麼高的工薪和待遇?他們難道不會算經濟帳嗎?他們當然會算帳,但他們是被逼迫這樣做的;這個逼迫者,就是被稱為「第三者」的工會。 美國一家汽車公司的負責人曾形容說,企業和工人,就像場婚姻,只有兩者親密無間、齊心協力,才能發展壯大。但如果中間夾了個「工會」,就像一場婚姻中有個插足的第三者,情況一定會糟糕。因為這個「第三者」動不動就組織罷工,逼迫企業讓步,讓工人拿到更高福利和工薪;還不許企業解雇工人,成立所謂「工作庫」(Job Bank),那些該被淘汰的工人被放到這個項目中,他們每天只來廠看看報紙,甚麼也不做,照拿95%的工薪。 汽車公司當然不願這樣做,但工會組織的大罷工,逼得企業無路可走。1998年通用汽車屬下兩個部件廠罷工54天,就造成22億美元損失。2007年通用公司員工全國大罷工,30個分廠停工,造成28億美元損失。兩次罷工就使通用損失50億。而它每年支付給退休工人的各項福利也有49億美元。 在資本主義工業出現之後,就伴隨著工會問題。在資本原始積累的早期階段,工會起到一定的保護工人權益的作用。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工會則越來越變成破壞市場經濟的一支負面力量。美國研究工會問題的一位專家曾一針見血指出,「工會的主要功能,就是把工薪從自由競爭的市場中抽出來,使之不受有競爭的市場決定。」所謂最低工薪,高福利等等,都不是由市場決定的,而是由工會發動的罷工、威脅工廠生存的「人為因素」決定的。所以,只要是工會盛行的地方,自由市場就會受到限制,經濟發展自然滯緩。美國的工會,在西方國家中,還算是弱勢、呈下降趨勢的。在被稱為福利社會主義國家的瑞典,就業人數的70%以上都是工會成員(這也是瑞典經濟從1950年代的世界領先地位一路下降的原因之一)。而在美國,全國性工會組織「勞聯產聯」(AFL-CIO),在上世紀高峰時,工會成員占就業人數的30%,近年則一路下降,1980年降至20.1%,到2005年,只占12.5%(約1,570萬人),多數是在國營領域,在私營企業只占8%。美國汽車工會也同樣,從1979年鼎盛期的150萬成員,現已降至46萬(截至2007年底)。 為何只要罷工,資本家多是輸家? 既然工會勢力在美國呈下降趨勢,為甚麼三大汽車公司的工會還有這麼大的罷工能量?這裡既有普遍因素,還有其特殊性。普遍因素至少有三個: 一是工會勢力一直得到美國左翼政黨民主黨的支持。民主黨主張照顧窮人,總願站在保護勞苦大眾的道德高地講話,自然支持工會。而工會也支持民主黨,是它的主要捐款和選票來源之一。據統計,在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工會的捐款在各種行業中占第7位,其中93%捐給了民主黨。當年美國工會成員和他們的家屬總共有2,700萬人註冊投票(占當時美國全部投票選民總數的22%以上),其中60%以上投給了民主黨。另有報導說,2006年美國期中選舉(改選國會)時,民主黨之所以大贏而主掌國會,乃因工會募集了上億美元幫民主黨競選。 二是得到知識分子占主體的美國左翼媒體的支持。每有罷工,左翼媒體總是同情、支持罷工者。支持窮人、勞工階層,向來是知識分子占據道德高地、炫耀自己是人民代言人的絕佳機會。在媒體啦啦隊的鳴鑼開道下,那些同情罷工的報導,自然導引普通大眾同情工人,反對資本家。而反富傾向,歷來是人類不健康的嫉妒心理之一,在媒體煽動下,就更加強烈;於是企業一方,自然就成了道德的對立面。 三是得到法律的保護。左翼政黨的支持,媒體輿論的同情,更體現在法律層面。美國自1914年通過第一個勞工法〈克萊頓條例〉,到1935年通過的〈瓦格納法案〉以至今天的主要勞工立法,絕大多數都是有利工會、工人,而不利市場經濟。所以有經濟學家說,工會的存在和發展,主要得助於政府權力,是政府干預市場經濟的結果之一。 在政黨、媒體輿論、立法等三重支持和保護下,可想而知,只要工人罷工,企業就只有「輸」這一種結局。所以,工人一次次罷工勝利後,企業就被迫簽了一個個讓步的勞資協議,把工人的福利一步步炒上了天,一直到今天債台高築、高處不勝寒的地步。 花1美元就可在底特律買棟別墅 除了上述普遍原因之外,還有一個特殊因素導致三大汽車公司目前的困境。這三家公司,都設在了底特律市。這個城市的黑人比例,近年已接近90%。底特律的城市環境一直在惡化,人口不斷下降,很多白人逃離這個城市。1950年代,底特律有180萬人口,現已降到89萬,成為美國過去50年來,人口萎縮最嚴重的大城市。有報導說,底特律市有多達12,000棟樓房,人去樓空,根本租不出去;有的房子甚至要白送人,因看不到出租前景,更沒人買,可房主還得交地產稅等。所以不久前美國一家銀行,以1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底特律的一棟兩層別墅,就是這個原因。底特律已成了衰敗的代名詞,《富比士》雜誌已把它列為將在 2100年消失的城市。 但僅僅把它歸於黑人因素也不盡然。因為日本、德國、南韓的車廠,也多設在黑人比較多的地方,像阿拉巴馬、肯塔基、田納西等州。但這些南部州一向是保守主義占上風,聯邦議員和當地議會,多數是保守派的共和黨占優勢,左派勢力比較弱,所以工會很難打進去。而這些外國汽車公司在當地設廠的條件之一,就是不要工會。工人事先要和企業簽署不參加工會的協定。有報導說,目前有18家已簽署工人不參加工會協議的外國車廠,正在美國興建廠房。可見主要不是黑人問題,還是工會這個「第三者」的問題。 誰都知道婚姻中有第三者的日子很糟心。所以,美國的任何機構,只要有了工會這個第三者,沒有不糟心的,連教育領域都不例外。例如美國公共學校的問題惡名遠揚,也和美國教師工會有直接關係;他們通過罷工等,獲得旱澇保收的高福利,還不許解雇次劣教師。惡性循環的結果,就使美國公共學校越來越糟。當然啦,熱烈支持工會的民主黨總統柯林頓、奧巴馬的女兒們,都是上私立學校的。 「美國兩萬多地方工會,如同封建領主」 工會勢力不僅損害自由市場,導致無法公平競爭,也由於它擁有權力和金錢而嚴重腐敗。像美國汽車工會,每年僅會費收入就有2億美元,即使近年會員減少,他們還有超過12億美金的資產。幾年前一個報導說,美國工會的一個總部,就設在紐約第六大道的最昂貴的大廈頂樓,全是大理石地面,裝潢相當奢華。新澤西州一個工會主席的年薪超過40萬美元,是當時柯林頓總統年薪的一倍多。 2006年初,美國工會成員、調查性作家羅伯特‧費奇(Robert Fitch)寫出了揭露工會腐敗的專著《出賣團結:腐敗如何摧毀了勞工運動並削弱了美國的承諾》。這本長達412頁的報告指出,自從工會出現,就伴隨著敲詐、勒索、賄賂、內訌、出售就業機會、黑幫掌控、盜用福利基金等醜聞。「美國的兩萬多個地方工會,就像封建領主一樣,大多有自己壟斷的地盤;而且很多被黑幫滲透。」該書舉例說,1957年美國大黑幫頭目在紐約碰頭,在場的56人中22個是工會領導。在過去十年中,美國政治獻金最多的前十名中,7個是勞聯的工會;而其中的3個工會主席都受到聯邦調查局的犯罪調查。費奇這本書的封面就很能說明問題,它是著名的美加卡車司機工會(IBT)1986年在賭城拉斯維加斯開會的一張照片:當時的工會主席普雷瑟(Jackie Presser)坐在交椅上,由扮演成古羅馬百人隊長的黑幫分子抬著歡呼,完全像黑社會老大。而事實上普雷瑟也是一身三職:工會頭子、黑幫合夥人、聯邦調查局的線民。2002年蓋洛普的民調顯示,只有14%的美國人認為「工會領導是正派人」。 在這種局面下,被工會勢力主導的三大汽車公司,無論美國政府給多少資金救援,都是杯水車薪,無法解決福利、工薪過高,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問題。美國前總統雷根說過,政府不能解決問題,它本身就是問題。別說政府用納稅人的錢救濟私人企業,本身就荒唐;而這種救濟,只能給工會繼續存活的機會。只要這個「第三者」仍健在,美國的三大汽車公司,就會永遠糟心,直到被工會「滅」了,以破產告終。 曹長青網站:www.caochangqing.com | ||||||||||||
![]() | ![]() |
![]() |
| ![]() | |
台灣人有錢都是買奔馳車等等之流的,怪不得錢多得讓前“總統”貪那么多錢!真夠黑心的總統啊帶出些只知道“黑心”的島民! | |||
![]() | ![]() |
![]() |
| ![]() | ||||||||||
1. ...最近挑起省籍情結的又是哪位呢?... 網路上深藍、深綠的文章何其多!"高級外省人"是三年前的文章! 是誰把它挖出來,還每天開記者會,在那裡掉眼淚作秀呢! 這是謝系的專長,蘇系就不會這樣! 2. ...只是馬政府親中政策 真讓人不能接受... 記得阿扁當選,民進黨在國會是少數,就說阿扁是"新民意",立委是"舊民意"! 立委改選,民進黨又輸了,就改口說國民黨是"多數暴力"! 國民黨總統兼黨主席,民進黨就說"黨政不分" 民進黨總統兼黨主席,就說是"黨政合一" 讓兩岸關係經貿關係正常化,民進黨就說"親中" 請問那些政策是"親中",那些政策"喪失主權",可以說一下嗎? | ||||||||||||
![]() | ![]() |
![]() |
| ![]() | |
馬總統上台以來~~ 台灣就打不贏中國了~~ 外交休兵~ 國防停頓~ 棒球也熄火~ 對中國才有善意~~😀😀😀 | |||
![]() | ![]() |
共
151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