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 i30與NEW MARCH 的不專業比較

Nick(loveseser)

2012/01/05 22:47:44

發文

#3969988 IP 242.44.*.* 修改過 2 次 (顯示最近5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2/01/05 22:47:44

發文IP 242.44.*.*

先前去參加了NEW MARCH的試駕活動,也PO了兩篇心得 小車空間極限測試 五人座變八人座! 超特別箭型降噪車頂設計,實際體驗才知道好 剛好家中有一台08年的i30,所以就前兩篇沒提到的地方跟也一樣是掀背車的i30比較一下。 1.外觀 i30因為是現代於2008年的車款,車頭尚未銜接2010年的家族識別設計,但整體不失優雅,與NEW MARCH活潑可愛設計風格不同,女生應該會比較喜歡NEW MARCH。i30後視鏡多了方向燈,車頂短天線在後座上方,NEW MARCH的長型天線則是在前座正上方,正面看挺俏皮的。 兩台車的雨刷噴水孔都隱藏起來,不過NEW MARCH少了的後視鏡的方向燈,我猜想未來改款可能會放上去。 2.內裝與配備 NEW MARCH的儀表板設計有巧思,而且多了行車電腦顯示,就不會令人有廉價小車的感覺,中控台僅有兩區,上盾形下圓形,配合方向盤,視覺上給人雙圓的流暢感,組裝品質也還不錯。i30則是用許多軟質塑膠提高內部塑料的質感,皮質兩者差不多,但我個人比較喜歡i30皮椅坐起來的感覺,而NEW MARCH有多了類似休旅車的駕駛扶手,長途開車時可減少手臂的疲勞。 方向盤i30與NEW MRACH皆有音響控制鍵,但方向盤的皮質感覺則是i300勝出。NEW MARCH的恆溫i30也有,但冷房和暖房的效果NEW MARCH比較好,其餘像NEW MARCH的KEYLESS超方便的,都不用從包包取出來,引擎啓動按鈕也讓小車享有高級車水準。 NEW MARCH 隔音還算OK,可能降噪車頂也有點貢獻,不過沒有高速行駛過有點可惜。 3.整體空間 i30的後車廂空間較NEW MARCH勝出,兩台同時具備6/4後座椅分離, 載大型物品時候比四門車來的方便,但NEW MARCH後座倒折相對簡單。 因為i30乘坐的空間感,前座和前座都贏NEW MARCH,後座兩台車都無椅背傾斜角度可調整,舒適度i30空間有上看1.8近2.0車型的實力,不管是腿部空間或頭部空間都是i30比較好。 4.動力 因為習慣了i30規規矩矩的動力,NEW MARCH起步的輕巧靈活倒是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只在平面道路試駕,最高時速也只到60km,四速變速箱倒蠻適合市區走走停停代步模式,若是能導入CVT變速箱我覺得會更讚,上陽明山的中途有許多上坡彎路,乘坐三位男性成人,上坡加速和出彎加速還OK,仍保有輕巧靈活的特色。 5.操控性 NEW MARCH車輕且迴轉半徑比i30小很多,市區行車挺輕鬆的,適合穿梭在台北市區的巷弄間。兩台車都有EPS輔助,但i30比較偏歐系車的方向盤調教,時速過60Km會顯得重手許多, NEW MARCH則保有日系輕巧的靈活轉向,端看個人習慣偏好。NEW MARCH在小車上的前後懸吊路感還算OK,相對T牌的軟,我還蠻喜歡它的軟硬適中調教,下坡許多彎道也試著40-50km過彎,側頃抑制上NEW MARCH表現的也不差,但因為是小車, 還是不要嘗試更高速的過彎呀。試駕時候有飄雨,NEW MARCH是前碟後鼓設定,但也有四合一剎車系統安全加持,整體剎車沒有i30來的銳利直接,原廠輪胎抓地力普通,但滾動噪音還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6.個人感受 以上是我個人不專業的試駕比較,雖然兩台車比較有失客觀,但值得一提NEW MARCH除了先天的省油優點,在乘坐空間也有特別用心設計,一改舊款擁擠的缺點,與同級小車相比,頗具優勢,另外動力和操控表現也超乎我預期,確實讓我一改對原先對小車空間小與動力操控欠佳的刻板印象,若是未來幫親友選擇小車,我想NEW MARCH會是候選名單的前幾名。

2012/01/05 22:48:51

發文IP 242.44.*.*

先前去參加了NEW MARCH的試駕活動,也PO了兩篇心得 小車空間極限測試 五人座變八人座! [url="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2509583&last=32839617"]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2509583&last=32839617[/url] 超特別箭型降噪車頂設計,實際體驗才知道好 [url="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2510830"]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2510830[/url] 剛好家中有一台08年的i30,所以就前兩篇沒提到的地方跟也一樣是掀背車的i30比較一下。 1.外觀 i30因為是現代於2008年的車款,車頭尚未銜接2010年的家族識別設計,但整體不失優雅,與NEW MARCH活潑可愛設計風格不同,女生應該會比較喜歡NEW MARCH。i30後視鏡多了方向燈,車頂短天線在後座上方,NEW MARCH的長型天線則是在前座正上方,正面看挺俏皮的。 兩台車的雨刷噴水孔都隱藏起來,不過NEW MARCH少了的後視鏡的方向燈,我猜想未來改款可能會放上去。 2.內裝與配備 NEW MARCH的儀表板設計有巧思,而且多了行車電腦顯示,就不會令人有廉價小車的感覺,中控台僅有兩區,上盾形下圓形,配合方向盤,視覺上給人雙圓的流暢感,組裝品質也還不錯。i30則是用許多軟質塑膠提高內部塑料的質感,皮質兩者差不多,但我個人比較喜歡i30皮椅坐起來的感覺,而NEW MARCH有多了類似休旅車的駕駛扶手,長途開車時可減少手臂的疲勞。 方向盤i30與NEW MRACH皆有音響控制鍵,但方向盤的皮質感覺則是i300勝出。NEW MARCH的恆溫i30也有,但冷房和暖房的效果NEW MARCH比較好,其餘像NEW MARCH的KEYLESS超方便的,都不用從包包取出來,引擎啓動按鈕也讓小車享有高級車水準。 NEW MARCH 隔音還算OK,可能降噪車頂也有點貢獻,不過沒有高速行駛過有點可惜。 3.整體空間 i30的後車廂空間較NEW MARCH勝出,兩台同時具備6/4後座椅分離, 載大型物品時候比四門車來的方便,但NEW MARCH後座倒折相對簡單。 因為i30乘坐的空間感,前座和前座都贏NEW MARCH,後座兩台車都無椅背傾斜角度可調整,舒適度i30空間有上看1.8近2.0車型的實力,不管是腿部空間或頭部空間都是i30比較好。 4.動力 因為習慣了i30規規矩矩的動力,NEW MARCH起步的輕巧靈活倒是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只在平面道路試駕,最高時速也只到60km,四速變速箱倒蠻適合市區走走停停代步模式,若是能導入CVT變速箱我覺得會更讚,上陽明山的中途有許多上坡彎路,乘坐三位男性成人,上坡加速和出彎加速還OK,仍保有輕巧靈活的特色。 5.操控性 NEW MARCH車輕且迴轉半徑比i30小很多,市區行車挺輕鬆的,適合穿梭在台北市區的巷弄間。兩台車都有EPS輔助,但i30比較偏歐系車的方向盤調教,時速過60Km會顯得重手許多, NEW MARCH則保有日系輕巧的靈活轉向,端看個人習慣偏好。NEW MARCH在小車上的前後懸吊路感還算OK,相對T牌的軟,我還蠻喜歡它的軟硬適中調教,下坡許多彎道也試著40-50km過彎,側頃抑制上NEW MARCH表現的也不差,但因為是小車, 還是不要嘗試更高速的過彎呀。試駕時候有飄雨,NEW MARCH是前碟後鼓設定,但也有四合一剎車系統安全加持,整體剎車沒有i30來的銳利直接,原廠輪胎抓地力普通,但滾動噪音還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6.個人感受 以上是我個人不專業的試駕比較,雖然兩台車比較有失客觀,但值得一提NEW MARCH除了先天的省油優點,在乘坐空間也有特別用心設計,一改舊款擁擠的缺點,與同級小車相比,頗具優勢,另外動力和操控表現也超乎我預期,確實讓我一改對原先對小車空間小與動力操控欠佳的刻板印象,若是未來幫親友選擇小車,我想NEW MARCH會是候選名單的前幾名。

2012/01/05 22:53:24

發文IP 242.44.*.*

先前去參加了NEW MARCH的試駕活動,剛好家中有一台2009年的國產i30, 所以就前兩篇沒提到的地方跟也一樣是掀背車的i30比較一下。 1.外觀 i30因為是現代於2008年的車款,車頭尚未銜接2010年的家族識別設計,但整體不失優雅,與NEW MARCH活潑可愛設計風格不同,女生應該會比較喜歡NEW MARCH。i30後視鏡多了方向燈,車頂短天線在後座上方,NEW MARCH的長型天線則是在前座正上方,正面看挺俏皮的。 兩台車的雨刷噴水孔都隱藏起來,不過NEW MARCH少了的後視鏡的方向燈,我猜想未來改款可能會放上去。 2.內裝與配備 NEW MARCH的儀表板設計有巧思,而且多了行車電腦顯示,就不會令人有廉價小車的感覺,中控台僅有兩區,上盾形下圓形,配合方向盤,視覺上給人雙圓的流暢感,組裝品質也還不錯。i30則是用許多軟質塑膠提高內部塑料的質感,皮質兩者差不多,但我個人比較喜歡i30皮椅坐起來的感覺,而NEW MARCH有多了類似休旅車的駕駛扶手,長途開車時可減少手臂的疲勞。 方向盤i30與NEW MRACH皆有音響控制鍵,但方向盤的皮質感覺則是i300勝出。NEW MARCH的恆溫i30也有,但冷房和暖房的效果NEW MARCH比較好,其餘像NEW MARCH的KEYLESS超方便的,都不用從包包取出來,引擎啓動按鈕也讓小車享有高級車水準。 NEW MARCH 隔音還算OK,可能降噪車頂也有點貢獻,不過沒有高速行駛過有點可惜。 3.整體空間 i30的後車廂空間較NEW MARCH勝出,兩台同時具備6/4後座椅分離, 載大型物品時候比四門車來的方便,但NEW MARCH後座倒折相對簡單。 因為i30乘坐的空間感,前座和前座都贏NEW MARCH,後座兩台車都無椅背傾斜角度可調整,舒適度i30空間有上看1.8近2.0車型的實力,不管是腿部空間或頭部空間都是i30比較好。 4.動力 因為習慣了i30規規矩矩的動力,NEW MARCH起步的輕巧靈活倒是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只在平面道路試駕,最高時速也只到60km,四速變速箱倒蠻適合市區走走停停代步模式,若是能導入CVT變速箱我覺得會更讚,上陽明山的中途有許多上坡彎路,乘坐三位男性成人,上坡加速和出彎加速還OK,仍保有輕巧靈活的特色。 5.操控性 NEW MARCH車輕且迴轉半徑比i30小很多,市區行車挺輕鬆的,適合穿梭在台北市區的巷弄間。兩台車都有EPS輔助,但i30比較偏歐系車的方向盤調教,時速過60Km會顯得重手許多, NEW MARCH則保有日系輕巧的靈活轉向,端看個人習慣偏好。NEW MARCH在小車上的前後懸吊路感還算OK,相對T牌的軟,我還蠻喜歡它的軟硬適中調教,下坡許多彎道也試著40-50km過彎,側頃抑制上NEW MARCH表現的也不差,但因為是小車, 還是不要嘗試更高速的過彎呀。試駕時候有飄雨,NEW MARCH是前碟後鼓設定,但也有四合一剎車系統安全加持,整體剎車沒有i30來的銳利直接,原廠輪胎抓地力普通,但滾動噪音還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6.個人感受 以上是我個人不專業的試駕比較,雖然兩台車比較有失客觀,但值得一提NEW MARCH除了先天的省油優點,在乘坐空間也有特別用心設計,一改舊款擁擠的缺點,與同級小車相比,頗具優勢,另外動力和操控表現也超乎我預期,確實讓我一改對原先對小車空間小與動力操控欠佳的刻板印象,若是未來幫親友選擇小車,我想NEW MARCH會是候選名單的前幾名。
先前去參加了NEW MARCH的試駕活動,剛好家中有一台2009年的國產i30,
所以就前兩篇沒提到的地方跟也一樣是掀背車的i30比較一下。


1.外觀
i30因為是現代於2008年的車款,車頭尚未銜接2010年的家族識別設計,但整體不失優雅,與NEW MARCH活潑可愛設計風格不同,女生應該會比較喜歡NEW MARCH。i30後視鏡多了方向燈,車頂短天線在後座上方,NEW MARCH的長型天線則是在前座正上方,正面看挺俏皮的。 兩台車的雨刷噴水孔都隱藏起來,不過NEW MARCH少了的後視鏡的方向燈,我猜想未來改款可能會放上去。


2.內裝與配備
NEW MARCH的儀表板設計有巧思,而且多了行車電腦顯示,就不會令人有廉價小車的感覺,中控台僅有兩區,上盾形下圓形,配合方向盤,視覺上給人雙圓的流暢感,組裝品質也還不錯。i30則是用許多軟質塑膠提高內部塑料的質感,皮質兩者差不多,但我個人比較喜歡i30皮椅坐起來的感覺,而NEW
MARCH有多了類似休旅車的駕駛扶手,長途開車時可減少手臂的疲勞。
方向盤i30與NEW MRACH皆有音響控制鍵,但方向盤的皮質感覺則是i300勝出。NEW MARCH的恆溫i30也有,但冷房和暖房的效果NEW MARCH比較好,其餘像NEW MARCH的KEYLESS超方便的,都不用從包包取出來,引擎啓動按鈕也讓小車享有高級車水準。
NEW MARCH 隔音還算OK,可能降噪車頂也有點貢獻,不過沒有高速行駛過有點可惜。

3.整體空間
i30的後車廂空間較NEW MARCH勝出,兩台同時具備6/4後座椅分離, 載大型物品時候比四門車來的方便,但NEW MARCH後座倒折相對簡單。
因為i30乘坐的空間感,前座和前座都贏NEW MARCH,後座兩台車都無椅背傾斜角度可調整,舒適度i30空間有上看1.8近2.0車型的實力,不管是腿部空間或頭部空間都是i30比較好。

4.動力
因為習慣了i30規規矩矩的動力,NEW MARCH起步的輕巧靈活倒是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只在平面道路試駕,最高時速也只到60km,四速變速箱倒蠻適合市區走走停停代步模式,若是能導入CVT變速箱我覺得會更讚,上陽明山的中途有許多上坡彎路,乘坐三位男性成人,上坡加速和出彎加速還OK,仍保有輕巧靈活的特色。
5.操控性
NEW MARCH車輕且迴轉半徑比i30小很多,市區行車挺輕鬆的,適合穿梭在台北市區的巷弄間。兩台車都有EPS輔助,但i30比較偏歐系車的方向盤調教,時速過60Km會顯得重手許多, NEW MARCH則保有日系輕巧的靈活轉向,端看個人習慣偏好。NEW MARCH在小車上的前後懸吊路感還算OK,相對T牌的軟,我還蠻喜歡它的軟硬適中調教,下坡許多彎道也試著40-50km過彎,側頃抑制上NEW MARCH表現的也不差,但因為是小車, 還是不要嘗試更高速的過彎呀。試駕時候有飄雨,NEW MARCH是前碟後鼓設定,但也有四合一剎車系統安全加持,整體剎車沒有i30來的銳利直接,原廠輪胎抓地力普通,但滾動噪音還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6.個人感受
以上是我個人不專業的試駕比較,雖然兩台車比較有失客觀,但值得一提NEW MARCH除了先天的省油優點,在乘坐空間也有特別用心設計,一改舊款擁擠的缺點,與同級小車相比,頗具優勢,另外動力和操控表現也超乎我預期,確實讓我一改對原先對小車空間小與動力操控欠佳的刻板印象,若是未來幫親友選擇小車,我想NEW MARCH會是候選名單的前幾名。

1

則留言

1

臥雲眠月伴星醉(jimmy562004)

2012/01/05 22:52:36

發文

#3969999 IP 91.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loveseser (Nick) 所寫
先前去參加了NEW MARCH的試駕活動,也PO了兩篇心得
小車空間極限測試 五人座變八人座!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2509583&last=32839617
超特別箭型降噪車頂設計,實際體驗才知道好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14&t=2510830
剛好家中有一台08年的i30,所以就前兩篇沒提到的地方跟也一樣是掀背車的i30比較一下。

1.外觀
i30因為是現代於2008年的車款,車頭尚未銜接2010年的家族識別設計,但整體不失優雅,與NEW MARCH活潑可愛設計風格不同,女生應該會比較喜歡NEW MARCH。i30後視鏡多了方向燈,車頂短天線在後座上方,NEW MARCH的長型天線則是在前座正上方,正面看挺俏皮的。 兩台車的雨刷噴水孔都隱藏起來,不過NEW MARCH少了的後視鏡的方向燈,我猜想未來改款可能會放上去。


2.內裝與配備
NEW MARCH的儀表板設計有巧思,而且多了行車電腦顯示,就不會令人有廉價小車的感覺,中控台僅有兩區,上盾形下圓形,配合方向盤,視覺上給人雙圓的流暢感,組裝品質也還不錯。i30則是用許多軟質塑膠提高內部塑料的質感,皮質兩者差不多,但我個人比較喜歡i30皮椅坐起來的感覺,而NEW
MARCH有多了類似休旅車的駕駛扶手,長途開車時可減少手臂的疲勞。
方向盤i30與NEW MRACH皆有音響控制鍵,但方向盤的皮質感覺則是i300勝出。NEW MARCH的恆溫i30也有,但冷房和暖房的效果NEW MARCH比較好,其餘像NEW MARCH的KEYLESS超方便的,都不用從包包取出來,引擎啓動按鈕也讓小車享有高級車水準。
NEW MARCH 隔音還算OK,可能降噪車頂也有點貢獻,不過沒有高速行駛過有點可惜。

3.整體空間
i30的後車廂空間較NEW MARCH勝出,兩台同時具備6/4後座椅分離, 載大型物品時候比四門車來的方便,但NEW MARCH後座倒折相對簡單。
因為i30乘坐的空間感,前座和前座都贏NEW MARCH,後座兩台車都無椅背傾斜角度可調整,舒適度i30空間有上看1.8近2.0車型的實力,不管是腿部空間或頭部空間都是i30比較好。

4.動力
因為習慣了i30規規矩矩的動力,NEW MARCH起步的輕巧靈活倒是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只在平面道路試駕,最高時速也只到60km,四速變速箱倒蠻適合市區走走停停代步模式,若是能導入CVT變速箱我覺得會更讚,上陽明山的中途有許多上坡彎路,乘坐三位男性成人,上坡加速和出彎加速還OK,仍保有輕巧靈活的特色。
5.操控性
NEW MARCH車輕且迴轉半徑比i30小很多,市區行車挺輕鬆的,適合穿梭在台北市區的巷弄間。兩台車都有EPS輔助,但i30比較偏歐系車的方向盤調教,時速過60Km會顯得重手許多, NEW MARCH則保有日系輕巧的靈活轉向,端看個人習慣偏好。NEW MARCH在小車上的前後懸吊路感還算OK,相對T牌的軟,我還蠻喜歡它的軟硬適中調教,下坡許多彎道也試著40-50km過彎,側頃抑制上NEW MARCH表現的也不差,但因為是小車, 還是不要嘗試更高速的過彎呀。試駕時候有飄雨,NEW MARCH是前碟後鼓設定,但也有四合一剎車系統安全加持,整體剎車沒有i30來的銳利直接,原廠輪胎抓地力普通,但滾動噪音還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6.個人感受
以上是我個人不專業的試駕比較,雖然兩台車比較有失客觀,但值得一提NEW MARCH除了先天的省油優點,在乘坐空間也有特別用心設計,一改舊款擁擠的缺點,與同級小車相比,頗具優勢,另外動力和操控表現也超乎我預期,確實讓我一改對原先對小車空間小與動力操控欠佳的刻板印象,若是未來幫親友選擇小車,我想NEW MARCH會是候選名單的前幾名。



"不專業"這標題下的好.
看到i30出現我衷心贊同.
若以熊貓來比較就更符合這三個字.



😇
熱門新聞
Audi將會朝向更豪華、更高端的方向前進,為此,Audi也需要創造出更強吸引力,拉抬品牌聲望與認知度,質更勝於量。
感謝網友參加「2025年最期待電動新車大調查–抽《2025 臺灣電動車年鑑》活動」,U-CAR已順利抽出10名網友獲獎。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者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