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iX 車系自 2021 年底正式引進國內後,持續屢屢創下銷售佳績。不過 iX 車系導入臺灣後,中間歷經新冠疫情供應鏈影響,配備進行過多次調整。像 2023 年 2 月的正 2023 年式時針對純電 iX 車系調整,當時最主要是 xDrive40 與 xDrive50 為調漲 6 萬、M60 則是調漲達 18 萬之譜,並且追加雙前座電動腰靠、雙前座電動按摩功能,xDrive50 旗艦版更增列 30 支喇叭的 1,615 瓦 Bowers&Wilkins 沉浸式 4D 音響系統,不過 xDrive50 則將原有的後輪轉向、前後軸氣壓懸吊取消。
後續在 2023 年 10 月,總代理汎德再針對 iX 車系配備與售價進行更新,其中 xDrive40 與 xDrive50 同步調漲 3 萬,售價分別來到 339 萬、439 萬,至於性能旗艦 M60 則維持 638 萬不變。配備部分,xDrive40 與 xDrive50 車型除新增更具豪華感受的車門自動緊閉系統,在內裝也增列雙前座通風座椅、雙前座加熱座椅。
如今在 2024 年 8 月,總代理汎德再度調整國內 iX 車系的售價與配備編成陣容,主要為 xDrive40 旗艦版與 xDrive50 旗艦版,將先前僅搭載在 M60 上而無法選配的整合式後輪轉向系統、前後軸自動水平氣壓懸吊改新增為標配,兩者售價皆同步調漲 9 萬,分別來到 348 萬、448 萬之譜。至於頂級性能旗艦 iX M60 則維持 638 萬不變,但新年式 M60 新增 M 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含專屬縫線、黑色高光澤搭配霧面深灰色內裝飾條。
而藉著總代理汎德近期釋出售價 348 萬新年式 iX xDrive40 旗艦版媒體試駕車的契機,U-CAR 試車組也特別規劃臺北臺中烏日來回 350 公里的高速續航實測,讓讀者們能瞭解這款 iX 車系主力車型的續航表現、充電電氣性能。
外觀鋪陳維持既往,新年式加入氣壓懸吊與後輪轉向
在外觀設定部分,新年式 iX xDrive40 旗艦版車型與 2021 年底甫導入時並沒有太明顯的差異,畢竟原先總代理全車系基本就是引進海外的高階規格,新年式在更新後也並沒有另外做升級。國內引進車型全數皆標配 Sport 外觀套件,結合銳利修長的 LED 頭燈、無窗框設計、專屬銅色外觀套件及融入 Shy Tech 隱形科技,並將攝影鏡頭與雷達等系統整合於其中的直立封閉式雙腎型水箱護罩。
不過筆者個人認為相當可惜的是,新年式 iX xDrive40 與 xDrive50 車型,依舊在車頭處僅有搭載具備遠近光燈切換功能的「標準型 LED 頭燈組」,並沒有提供光型變化智慧頭燈、還有防眩遠光燈功能,最主要是原廠在 iX 車系上僅將上述 2 大功能搭載在更高階的「智慧雷射頭燈」,其目前僅在 638 萬的 M60 車型上標配,而 xDrive40 與 xDrive50 車型則需以 13.5 萬元選配。或許在近期 BMW 原廠逐步淘汰雷射頭燈燈源的搭載率下,若未來 BMW 原廠能替 iX 推出類似其餘車系的「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選項,就能在兼顧售價的同時、讓 iX 主力車型能享有更高階的燈具功能。
而此次試駕車選用的 Oxide Grey Metallic 灰色,筆者個人也認為相當獨特,在暗處時其較為接近傳統灰色,但在亮處時卻能顯現出類似銅色、金色的質感,能相當凸顯出 iX 時至今日仍相當前衛的車身線條。車側部分 iX 搭載隱藏式車門把手,在多次年式的變更後、相當實用的車門自動吸附功能已變標配,但若原廠能進一步讓 iX 在開關門聲的質感提升,甚至若也能提供雙層玻璃的選配,相信會讓 iX 的 NVH 隔音靜肅性表現與聽覺質感更上層樓。足下在 iX xDrive40 車型則標配 21 吋的空氣力學 1010 型輪圈,配胎則為 Goodyear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2 電動胎,並且標配藍色 M 煞車套件。
國內車型也將海外列為選配的 BMW 電控調光全景式玻璃車頂作為標配,但稍嫌可惜的是少了物理機構的遮陽簾,夏天行車頭部仍是略有炎熱。車尾方面,尾部窗框處 iX 字樣別具特色,車尾處 iX 則是透過寬大輪拱、形成外擴的肌理造型,加上 L 型的橫置尾燈,呈現相當簡約前衛的視覺。
導入 BMW OS 8.5,先前年式更新後將通風座椅、按摩座椅列為標配
新年式 iX 在內裝格局部分,大致與 2 年前登場時相同,但最主要原廠目前已經將原先由 12.3 吋數位儀表、以及中央 14.9 吋觸控螢幕整合成的曲面螢幕,其內的系統已從最早期的 iDrive 8.0、升級為 BMW Operating System 8.5,最主要採用圖像式邏輯並引入 Quick Select 快捷選單功能,筆者認為其整體系統的操作,如空調選單等比起原先更為直覺。
此外新年式同樣也標配既有的無線 Apple CarPlay 與無線 Android Auto、AR 擴增實境導航、HUD 抬頭顯示器,目前 AR 擴增實境導航已改為整合至儀表板內、顯示更為直覺。而整體中控臺的質感與觸感部分比起同級競品 Mercedes-Benz EQE SUV 好上不少。
新年式 iX xDrive40 等車型最大的變革,乃是在中央鞍座處追加了前後軸自動水平調整氣壓式懸吊系統、並搭配可升降車輛離地高低的按鍵。原廠強調駕駛透過 My Mode 行車體驗模式切換至 Sport 模式或是達到一定車速時,車高能自動降低 10mm,而當碰上顛頗路面時,則能透過中央鞍座的控制鍵提高 20mm 車高。不過若切換高度後、原廠能直接有車輛高低動畫顯示在中控螢幕中,相信整體切換後的辨識度會更為直觀。
其餘內裝鋪陳部分,座艙空間透過一體式造型座椅搭配由咖啡所鞣製的天然真皮材質、豪華型四區恆溫空調、頂級水晶內裝套件、FSC 認證天然木紋飾板等「好料」都如出一轍,尤其炎炎夏日下,筆者認為透過先前年式變更後配備的升級,iX 主力車型最引人入勝的就是標配雙前座通風座椅、以及雙前座按摩座椅,在炎炎夏日中其舒適度與按摩的力道可說是同級佼佼者,而且直接標配也相當具誠意。原廠在 iX 的後續年式更傾聽車主反饋,將 iX 的一體式頭枕結構進行調整、加入更多皮質與泡棉讓頭靠更舒適。
至於 xDrive40 標配 18 支喇叭 655 瓦 harman/kardon 音響,雖然在聆聽震撼度自然與 xDrive50 以上配置的 30 支喇叭+B&W 沉浸式 4D 頂級音響有差距,但其聽覺效果已相當不俗,
後廂未傾倒前有 500 公升容積、底板下方則有可置放 J1772 1.2kW(120V/10A)旅充的空間,後座以 6/4 分離電控釋放傾倒後,後行李廂容積則可擴充至 1,750 公升。車身部分結構為 Carbon Cage 碳纖維複合材質、也顯現在尾門框等處,尾門框處則有警示燈。
臺北臺中來回 350 公里高速續航測試說明
- 測試路線:U-POWER 臺北內湖民善站>國道 1 號南下(含高架段)> 台 74>臺中烏日戰車公園>台 74>國道 1 號北上(含高架段)> U-POWER 臺北內湖民善站
- 測試天候:晴與多雲與強陣雨,約 25.8 度~32 度。
- 測試原則:依據當下該路段的法定最高速限表速+9 公里,以 ACC 系統行駛,以「Efficient」節能模式行車、搭配 D 檔主動式回充模式
- 冷氣空調:恆溫空調調整至 22 度,風量開到 2 段。
- 車上載重:1 位工作人員與隨身行李
雖然 iX xDrive40 並不是全新導入臺灣市場的產品,但藉著新年式試駕的機會,我們也同步進行臺北至臺中烏日來回長達 350 公里的高速續航測試。在看測試數據之前,我們再一覽 iX xDrive40 旗艦版的動力規格,其搭載前後各 1 具勵磁馬達的雙馬達四驅配置,總容量達到 76.6kWh(可用容量 71kWh)的三元鋰電池模組,具備 326 匹最大馬力與 64.2 公斤米最大扭力,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6.1 秒,WLTP 最高續航里程可達 435 公里,至於國內能源署測試的 WLTC 續航值則為 430 公里、能耗值為 5.3km/kWh。DC 充電功率部分最高達 150kW,原廠公告 10~80%快充時間為 31 分鐘,強調最快僅需 10 分鐘就能補充 95 公里的行駛里程。
iX 提供包含 Personal 個人專屬、Sport 運動、Efficient 節能、Expressive 悅動、Relax 放鬆、Digital Art 數位藝術共計 6 種行車模式,但實際上與行車較為相關的模式則是前述 3 種,其中 Sport 運動模式中分別可針對驅動、ESP 動態駕駛、轉向設定、懸吊調整,驅動為舒適/運動 2 段、ESP 為運動/進階運動/DSC off 共 3 段、轉向則分為舒適/運動 2 段,新年式在加入氣壓懸吊後更多出避震選單可調整、可分為舒適/運動 2 段。回充則是有主動式、強、中、弱 4 段,主動式會根據前車動態自動調整,B 檔就會是全然單踏板。
新年式 iX 標準配備的整合式後軸轉向系統,則可提供最大 3.2 度的後軸轉向角度,在時速 60 公里以下時前軸與後軸會呈現反向角度提高車輛靈活性,時速高於 80 公里時則是會呈現同向角度大幅提高車輛行駛的穩定性。
實際將新年式 iX xDrive40 開起來下,筆者認為雖然 xDrive40 的動力 326 匹、比起 xDrive50 的 523 匹少了超過 200 匹,靜止加速破百 6.1 秒也比 xDrive50 的 4.6 秒慢上 1.5 秒,但在一般駕駛常用的速域中,其實 xDrive40 的動力已相當夠用,不用切至 Sport 模式就有猛烈強勁的加速,這點不論是競爭對手的 EQE 300 或雙馬達 EQE 350 SUV 都難以企及,足見 BMW 品牌車款偏向運動化的動力輸出曲線。
而相對起先前舊年式採用傳統圈簧懸吊的 iX xDrive40,過去舊年式的傳統懸吊對應較重的車重,往往會較容易有車身與底盤未有完全契合的感受,底盤的懸吊回饋在當時偏硬,尤其遇到較大的伸縮縫或起伏時,更容易受到車重的影響,尤其後座乘客在激烈操駕時容易不適。
如今加入氣壓懸吊後,不論是在市區低速行車、或者是高速再加速過程中,車身的側傾、前後俯仰都抑制的相當得宜,甚至路面的坑洞彈跳抑制相當出色,即便懸吊調到運動模式下、也只是回饋較多一點的路面資訊進入車內,整體行路質感仍舊是相當舒適愜意,甚至車身在激烈操駕時的支撐性也更為可圈可點。而加入後輪轉向後整體迴轉小上不少、市區迴轉過程更容易,甚至在山區彎道的駕馭、或是在高速切換車道的動作更為得心應手,可說是用台語的「流利」俐落來形容,整體操控如虎添翼。
續航測試數據方面,我們從臺北內湖出發時,iX 的 100%滿電續航在 Efficient 模式下顯示為 449 公里;沿途行車至臺中烏日戰車公園時,電量剩下約 57%、表顯續航剩下 268 公里,儀表能耗為 5.6km/kWh。
在烏日戰車公園結束拍攝後,測試同樣沿原先的台 74、國道 1 號北上,最後回到 U-POWER 內湖民善站進行最終的充電結算。而抵達內湖時,iX 總行駛里程來到 349.5 公里,這時電量剩下約 12%、續航剩 56 公里,儀表能耗則仍維持在 5.6km/kWh,由相關的數據來推估,iX xDrive40 高速滿電續航約在 400 公里出頭,約為 WLTP 續航 430 公里的 94%,表現算是具一定水準。
最後我們使用 500A 液冷槍實測下,iX 的功率約在 13%時就直接來到原廠最高峰值的 150kW,最高甚至在 20%來到超過原廠公告的 153kW,其最高功率的平原一直延續到 35%後、也就是充電 7 分鐘後才下降至 150kW 以下,後續都一路曲線下降至 65%左右時降至 100kW 以下,78%後從 70kW 降至 45kW,80%至 93%間則都維持 45kW 左右,93%後緩步下降至 99%時的 14kW,最後的 99%~100%區間則花費約 9 分鐘結束。12~80%區間充電快充為 29 分鐘,與原廠宣稱的 10~80%用時 31 分鐘相當接近。而實際能耗部分,最終補進的電量為 69.255kWh,以 349.5 公里換算後約為 5.04km/kWh。
BMW iX xDrive40 | 剩餘 電量 |
行駛 里程 |
累計行駛 里程 |
儀表剩餘續航里程 | 儀表板顯示能耗 (km/kWh) |
U-POWER 內湖民善站出發 | 100% | 0 | 0 | 449 公里 | 0 |
臺中烏日戰車公園 | 57% | 170.5 公里 | 170.5 公里 | 268 公里 | 5.6 |
U-POWER 內湖民善站結束 | 12% | 179公里 | 349.5 公里 | 56 公里 | 5.6 |
車款 | BMW iX xDrive40 |
總行駛里程 (公里) | 349.5 |
儀表顯示剩餘電量與里程 | 12% / 56 公里 |
行車電腦顯示能耗 (km/kWh) | 5.6 |
12%~80%充電時間 | 29 分鐘 |
12%~100%充電時間 | 61 分鐘 |
快充峰值功率 (kW) | 153 |
平均充電功率 (kW) | 68 |
充電度數(kWh) | 69.255 |
實測能耗(km/kWh) | 5.04 |
電氣性能符合豪華 SUV 主流水準,後輪轉向與氣壓懸吊屬有感升級
整體而言,新年式 iX xDrive40 的後輪轉向與氣壓懸吊算是相當有感的升級,而實際約莫 400 公里的續航則與旗下 iX1、iX2 等車相差不多,若非較常長途往返,筆者認為這樣的續航其實已足敷使用,搭配符合水準的快充性能,整體仍算是相當具競爭力的豪華純電 SUV 產品。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