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 在新世代休旅家族中,陸續發表多款採複數命名的產品,由中型休旅定位的 CX-50、CX-60,到後續亮相的 CX-70、CX-80,甚至是尺碼最大的 CX-90 車系,滿足不同市場、消費客群對於用車導向的需求。

Mazda 在新世代休旅家族中,陸續發表多款採複數命名的產品,由中型休旅定位的 CX-50、CX-60,到尺碼最大的 CX-90 車系,滿足不同市場、用車導向的消費者。

品牌 3 排座休旅再昇華,CX-90 預告 5/22 國內正式發表

2023 年 2 月首演的 Mazda CX-90,是品牌針對美國市場開發,鎖定寬體三排 7 或 8 人座設定的關鍵產品,對應多人乘載用車導向,同時也昇華原先 CX-9 在 Mazda 麾下的產品定位。Mazda Motor Taiwan 於 2023 年度計畫中,預告將接續導入新世代休旅陣容 CX-60、 CX-90 ; 2024 年 5 月上旬,品牌首度在臺展出 CX-90,同時預告新車將於 5/22 正式發表。

2023 年 2 月首演的 Mazda CX-90,是品牌針對美國市場開發,鎖定寬體三排 7 或 8 人座設定的關鍵產品,對應多人乘載用車導向,也昇華原先 CX-9 在 Mazda 麾下的產品定位。
Mazda Motor Taiwan 於 2023 年度計畫中,預告將導入新世代休旅 CX-90 ; 2024 年 5 月新車首度在臺展出,並預告將於 5/22 正式發表。

臺東搶先試駕體驗,探究高階 3.3T AWD Premium 旗艦型

在 Mazda Motor Taiwan 積極佈局市場的節奏下,於 CX-90 正式在臺上市前,便搶先於臺東舉辦媒體試駕活動,希望透過壯闊優美的東部景致,襯托 CX-90 作為品牌旗艦休旅、靠攏豪華與科技的定位 ; 有鑒於在試駕活動當下,原廠尚未公佈正式的車系編成及售價,僅透露提供試駕的 CX-90 為車系高階 3.3T AWD Premium 旗艦車型,因此試車組將透過率先取得的車輛資訊,搭配實際駕駛體驗,為讀者帶來 Mazda 新世代中大型休旅 CX-90 的試駕報導。

Mazda Motor Taiwan 於 CX-90 正式在臺上市前,搶先於臺東舉辦媒體試駕活動,希望透過壯闊優美的東部景致,襯托 CX-90 作為品牌旗艦休旅、靠攏豪華與科技的定位。

彰顯獨到「魂動」設計美學,初步規劃 3.3 升直 6 單一動力

以縱置後驅平臺打造的旗艦休旅 Mazda CX-90,貫徹品牌新世代設計語彙,試駕車款採用的「匠韻紅」車色,搭配魂動之翼水箱護罩、內裝雙 12.3 吋科技座艙,更顯獨到的設計美學 ; 為了與 CX-60 有更明確的產品設定區隔,Mazda Motor Taiwan 確認 CX-90 現階段以 3.3 升直 6 缸渦輪引擎+48V 輕油電系統單一動力規劃,並無導入 2.5 升直 4 自然進氣引擎的規劃。

以縱置後驅平臺打造的旗艦休旅 Mazda CX-90,貫徹品牌新世代設計語彙,試駕車款採用的「匠韻紅」車色,在不同光影下呈現深紅色、酒紅色、咖啡色等視覺效果,更顯獨到的設計美學。
為了與 CX-60 有更明確的產品設定區隔,Mazda Motor Taiwan 確認 CX-90 現階段以 3.3 升直 6 缸渦輪引擎+48V 輕油電系統單一動力規劃,並無導入 2.5 升直 4 自然進氣引擎的規劃。

Mazda 新世代休旅「最大杯」,展現品牌旗艦 SUV 風範

見到 Mazda CX-90 實車,能充分感受到品牌旗艦休旅的「份量」,車身尺碼方面,長寬高依序為 5,100 x 1,994 x 1,745 mm,軸距則達到 3,120 mm,相較 CX-9 在車長 (+25 mm) 與軸距 (+190 mm) 部分再放大,原廠甚至強調,CX-90 的身形已直逼 BMW X7 車系,不過在車型設計與鈑件刻畫下,並不會給人過於魁武的視覺印象。

見到 Mazda CX-90 實車,能充分感受到品牌旗艦休旅的「份量」,車身尺碼方面,長寬高依序為 5,100 x 1,994 x 1,745 mm,軸距則達到 3,120 mm,相較 CX-9 在車長 (+25 mm) 與軸距 (+190 mm) 部分再放大。
原廠強調,CX-90 的身形已直逼 BMW X7 車系,不過在車型設計與鈑件刻畫下,並不會給人過於魁武的視覺印象。

Mazda CX-90 的車頭擁有相當高的回頭率,與品牌新世代 CX 家族相似的「魂動之翼」水箱護罩,內部以直瀑式排列搭配鏡面廠徽,粗壯的鍍鉻飾條結合晝行燈及方向燈,延伸至兩側的 LED 頭燈,燈組內部透過 L 型的燈源劃分遠近光燈 ; 筆者認為,引擎蓋上方的折線,與前保桿兩側直立式導風口造型,營造飽滿視覺線條,下方氣壩則配有粗壯的鍍鉻飾條,強化奢華氣息。

Mazda CX-90 的車頭擁有相當高的回頭率,與品牌新世代 CX 家族相似的「魂動之翼」水箱護罩,結合晝行燈及方向燈,延伸至兩側的 LED 頭燈,燈組內部透過 L 型的燈源劃分遠近光燈。
Mazda CX-90 的「魂動之翼」水箱護罩,內部以直瀑式排列搭配鏡面廠徽,與前保桿兩側直立式導風口造型,營造飽滿視覺線條,下方氣壩則配有粗壯的鍍鉻飾條,強化奢華氣息。

車頂上方配置金屬質感行李架與可開啟全景天窗,車側線條較 CX-60 更為高挺,包含側窗的呈現方式也有所差異,窗框上緣施以鍍鉻妝點,前葉子鈑標示「INLINE 6」銘牌,強調直列 6 缸的動力編成 ; 可以發現,全車包含輪拱均採用同車身色烤漆,並無傳統 SUV 常見的防刮材質,搭配車側凹凸有致的線條,以及下緣鍍鉻點綴,筆者認為更能彰顯旗艦車款的質感 ; 胎圈部分,本次試駕的 3.3T AWD Premium 旗艦車型,搭載 21 吋多幅式雙色鑽石切割鋁圈,規格均為 275/45 R21。

Mazda CX-90 車頂上方配置金屬質感行李架與可開啟全景天窗,全車包含輪拱均採用同車身色烤漆,並無傳統 SUV 常見的防刮材質。
Mazda CX-90 前葉子鈑標示「INLINE 6」銘牌,強調直列 6 缸的動力編成 ; 車側下緣以鍍鉻飾條點綴,上方配置 Mazda 字樣立體刻印。
本次試駕的 Mazda CX-90 3.3T AWD Premium 旗艦車型,搭載 21 吋多幅式雙色鑽石切割鋁圈,前後規格均為 275/45 R21。

在原廠號稱「正 7 人座」的規劃下,Mazda CX-90 擁有較垂直的車尾輪廓,塑造更佳的第三排空間表現,兩側 L 型橫置式 LED 尾燈組造型與 CX-60 神似,除了中央品牌廠徽之外,尾門左側寫下 CX-90、AWD 字樣,右側則配有象徵新世代引擎科技的「e-Skyactiv G」銘牌,下方保桿僅透過貫穿鍍鉻飾條,搭配反光片與少許黑色材質塑形,並無明顯的排氣尾管設計。

在原廠號稱「正 7 人座」的規劃下,Mazda CX-90 擁有較垂直的車尾輪廓,塑造更佳的第三排空間表現,兩側 L 型橫置式 LED 尾燈組造型與 CX-60 神似。
Mazda CX-90 尾門左側寫下 CX-90、AWD 字樣,右側則配有象徵新世代引擎科技的「e-Skyactiv G」銘牌,下方保桿僅透過貫穿鍍鉻飾條,搭配反光片與少許黑色材質塑形,並無明顯的排氣尾管設計。
廣  告

日式手工藝內裝氛圍,數位儀表風格可隨駕駛模式變化

承襲原廠稱為「Musubu」工法打造的內裝鋪陳,Mazda CX-90 延續日式手工藝精神的內裝氛圍,以橫向對稱式設計作爲主視覺,前方 12.3 吋數位儀表可切換經典 3 環、駕駛輔助資訊為主等兩種顯示樣式,並搭配 Sport/Normal/Off-Road 駕駛模式切換不同風格,品牌慣用的 3 幅式電動調整多功能方向盤,皮質搭配鍍鉻點綴質感優異,但握感表現稍細,左側按鍵提供音源、顯示內容切換,右側按鍵則負責 i-Activesense 主動安全科技的使用,後方兩側配有換檔撥片,強化駕駛與車輛間操控的默契。

Mazda CX-90 的內裝延續日式手工藝精神氛圍,以橫向對稱式設計作爲主視覺,排檔桿採用電子線傳式配置,左側提供陡坡緩降系統、360 度環景系統的按鈕。
Mazda CX-90 搭載品牌慣用的 3 幅式電動調整多功能方向盤,皮質搭配鍍鉻點綴質感優異,但握感表現稍細,後方則配有換檔撥片。
Mazda CX-90 的方向盤左側按鍵提供音源、顯示內容切換,右側按鍵則負責 i-Activesense 主動安全科技的使用。
Mazda CX-90 的方向盤左側提供怠速熄火、TCS 系統、停車雷達與駕駛輔助系統的開關,下方提供電動尾門與 2 組駕駛座記憶座椅的按鈕。
Mazda CX-90 前方配置大型前檔投影式全彩抬頭顯示器,顯示內容整合 i-Activesense 主動安全科技、行車速度與導航資訊。
Mazda CX-90 搭載 12.3 吋數位儀表,可切換經典 3 環、駕駛輔助資訊為主等兩種顯示樣式。
Mazda CX-90 採用的 12.3 吋數位儀表,可搭配 Sport/Normal/Off-Road 駕駛模式切換不同顯示風格。

12.3 吋多媒體螢幕盼能解套支援觸控操作

擁有與 CX-60 似曾相識的中控佈局,CX-90 上方搭載 12.3 吋懸浮多媒體螢幕,除了基本的原廠導航、通訊與車輛設定外,也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國內導入車型的操作方式均需透過 MZD 旋鈕控制,並非國外部分功能可觸控使用,在使用直覺性上稍打折扣,也期望未來透過原廠規劃有所解套 ; 另外,除了顯示與操作流暢度佳之外,整合其中的 360 度環景輔助、See Through View 超廣角影像輔助雙系統,在畫質部分值得肯定,搭配類對地透視的效果,將有效提升巷弄穿梭、停車時的便利性。

CX-90 搭載 12.3 吋懸浮多媒體螢幕,除了基本的原廠導航、通訊與車輛設定外,也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國內導入車型的操作方式均需透過中央鞍座上的 MZD 旋鈕控制。
CX-90 搭載的 12.3 吋懸浮多媒體螢幕可顯示滿版 Apple CarPlay 畫面,另外具備駕駛面部辨識個人化系統、360 度環景影像系統。
CX-90 搭載 i-Activesense 主動安全科技系統,可透過 12.3 吋多媒體螢幕進行細項調整,另外也搭載 Drive Monitoring 面部偵測攝影機功能。

前後 3 區恆溫空調,金屬飾板搭配皮革佈局靠攏豪華品牌

中控出風口下方,配置恆溫空調介面,劃分為前座雙區獨立、後座獨立共 3 區系統,實體按鍵容易判讀且回饋感良好,並提供臺灣市場受用的雙前座 3 段通風座椅調整。下方配置無線充電板及 12 V 電源供應,中央鞍座依序提供 Mi-Drive 行車模式切換、電子線傳排檔、陡坡緩降、MZD 旋鈕介面與電子手煞車、Auto Hold 等按紐,對開式中央扶手內部則提供 2 組 USB-C 的電源插孔。試駕車採用黑色內裝風格,搭配類金屬網格狀飾板,鑲嵌 LED 環艙照明 ; 筆者認為,在淺金色車縫線、複合材質金屬飾板、皮革與軟質塑料的激盪下,縱使沒有過多豪華用料與飾材,仍讓 CX-90 的內裝質感更有靠攏豪華品牌的感受。

CX-90 搭載的恆溫空調,劃分為前座雙區獨立、後座獨立共 3 區系統,雙前座提供 3 段通風座椅,後方則配置 2 組 USB-C 的電源供應插孔。
CX-90 全車配置 12 支喇叭及 Bose 環繞音響系統,另外可透過 12.3 吋多媒體螢幕調整重低音、音效左右平衡等細項。
本次試駕的 CX-90 採用黑色內裝風格,搭配類金屬網格狀飾板 ; 筆者認為,在淺金色車縫線、皮革搭配下,讓內裝質感更靠攏豪華品牌。
本次試駕的 CX-90 在前後座門板上鑲嵌 LED 環艙照明,搭配複合式類金屬飾板與皮革包覆。

搭載頂級 Nappa 真皮座椅,車室空間靈活運用

以乘坐感受切入,CX-90 搭載的頂級 Nappa 真皮座椅,在雙前座提供 10 向電動調整 (含腰靠與駕駛座記憶),北美市場導向的剪裁設計,椅墊發泡棉屬厚實柔軟,支撐性維持一慣水準,但並不特別強調左右包覆性。第 2 排座可前後滑移的幅度相當大,且具備多段角度調整機能,前座標準坐姿下,以筆者 182 公分身高為例,膝部空間至多可達 2 個拳頭以上距離,頭部空間受限全景天窗機構,約剩下 4 指餘裕,為方便第 3 排進出,原廠規劃 One Touch Walk-in 按鍵,可快速釋放第 2 排座椅,僅需向前推即可輕鬆創造進出空間。

CX-90 的後座車門開啟角度可接近垂直,對於後座買家、家庭使用而言便利性提升。
本次試駕的 CX-90 搭載頂級 Nappa 真皮座椅,在雙前座提供 10 向電動調整,北美市場導向的剪裁設計,椅墊發泡棉屬厚實柔軟,支撐性維持一慣水準,但並不特別強調左右包覆性。
CX-90 第 2 排座椅可前後滑移的幅度相當大,且具備多段角度調整機能,為方便第 3 排進出,原廠規劃 One Touch Walk-in 按鍵,可快速釋放第 2 排座椅,僅需向前推即可輕鬆創造進出空間。
前座標準坐姿下,以筆者 182 公分身高為例,CX-90 第 2 排膝部空間至多可達 2 個拳頭以上距離,頭部空間受限全景天窗機構,約剩下 4 指餘裕。
本次試駕的 CX-90 搭載可開啟全景式玻璃天窗,提供開闊的乘坐視覺感受。

第 3 排座椅部分,以同樣身高的筆者實測,椅背長度足夠但椅墊稍短,需透過第 2 排座椅協調釋放縱向空間,才能將提供合適的置腳區域,兩側配置獨立出風口、杯架與 USB-C 插孔,乘坐體驗來說,空間較適合身高 160 公分以下乘員或孩童。

第 3 排座椅部分,兩側配置獨立出風口、杯架與 USB-C 插孔,乘坐體驗來說,空間較適合身高 160 公分以下乘員或孩童。
第 3 排座椅部分,以身高 182 公分的筆者實測,椅背長度足夠但椅墊稍短,需透過第 2 排座椅協調釋放縱向空間,才能將提供合適的置腳區域。

現階段原廠尚未正式對外溝通,導入國內市場 CX-90 的行李箱置物容積,第 2 排座椅採用 6/4 分離方式傾倒,第 3 排座椅則採 5/5 分離方式傾倒,搭配後廂隔板,可創造水準以上的平整化置物空間,下方除了 Bose 音響系統外,還有配有實體備胎及換胎工具,便利性方面,除了電動尾門之外,兩側更具備掛鉤、LED 光源與 12 V 電源供應。

現階段原廠尚未正式對外溝通 CX-90 的行李箱置物容積,第 2 排座椅採用 6/4 分離方式傾倒,第 3 排座椅則採 5/5 分離方式傾倒,搭配後廂隔板,可創造水準以上的平整化置物空間。

感受「INLINE 6」人馬一體,中高速域展現性能魅力

導入國內市場的 Mazda CX-90,初步規劃 3.3 升直列 6 缸渦輪引擎單一選項,這具 e-Skyactiv G 動力在 48V 輕油電、Skyactiv-Drive 8 速手自排變速箱的協調下,帳面數據最大馬力來到 345 匹,也是目前品牌在國內產品陣容中,性能最強悍的車型 ; 實際駕駛感受中,在時速 50 公里內,變速箱邏輯與引擎輸出的調校並非特別強調輕快路線,而是趨於沈穩,隨車速提升至中高速域,發揮 2,000~4,500 轉區段間,最大扭力 51 公斤米的魅力,搭配直 6 引擎的聲浪,讓超車、再加速時達到預期以上的性能輸出表現。

導入國內市場的 Mazda CX-90,初步規劃 3.3 升直列 6 缸渦輪引擎單一選項,帳面數據最大馬力來到 345 匹,最大馬力則為 51 公斤米,是目前品牌在國內產品陣容中,性能最強悍的車型。
實際駕駛感受中,CX-90 在時速 50 公里內,變速箱邏輯與引擎輸出的調校並非特別強調輕快路線,整體感受反而趨於沈穩。
隨車速提升至中高速域,CX-90 發揮 2,000~4,500 轉區段間,最大扭力 51 公斤米的魅力,搭配直 6 引擎的聲浪,讓超車、再加速時達到預期以上的性能輸出表現。

縱置後驅平臺發揮 Mazda 駕馭樂趣本質

從車輛操控表現切入,筆者認為,原廠強調旗艦休旅定位的 CX-90,在各方面均以豪華級距競品作為捉對目標,而本質上仍存在 Mazda 麾下車款的駕駛樂趣,搭載前獨立雙 A 臂、後獨立多連桿懸吊,保留路感表現清晰不含糊、車輛指向性佳、易於操控等特點 ; 在中大型休旅的基礎下,高速過彎不免出現略微側傾與車身重心偏擺,但受惠於縱置後驅平臺,搭配 i-Activ AWD 智慧型 4 輪驅動的協調,筆者認為依舊可以提供不錯的循跡性與懸吊支撐性。

筆者認為,CX-90 本質上仍存在 Mazda 麾下車款的駕駛樂趣,搭載前獨立雙 A 臂、後獨立多連桿懸吊,保留路感表現清晰不含糊、車輛指向性佳、易於操控等特點。
中大型休旅的基礎下,CX-90 高速過彎不免出現略微側傾與車身重心偏擺,但受惠於縱置後驅平臺,搭配 i-Activ AWD 智慧型 4 輪驅動系統,依舊可提供不錯的循跡性與懸吊支撐性。

反其道而行的駕馭樂趣,跳脫現實熱情新作

呼應品牌「與心靈契合座駕」的造車理念,筆者認為在新世代 Mazda 車款中,CX-90 依舊保有獨特的「魂動 KODO」魅力,提供駕駛純粹駕馭樂趣,並可透過行車模式切換,賦予這輛中大型 SUV 差異化的操駕體驗 ; 不同於其他品牌朝電能化、小排氣量引擎的發展,Mazda 反其道而行,透過 3.3 升「INLINE 6」動力彰顯 CX-90 在車系中不凡的地位,為車壇帶來少數跳脫現實、具有駕馭熱情的新作。

筆者認為在新世代 Mazda 車款中,CX-90 依舊保有獨特的「魂動 KODO」魅力,提供駕駛純粹駕馭樂趣,並可透過行車模式切換,賦予這輛中大型 SUV 差異化的操駕體驗。
不同於其他品牌朝電能化、小排氣量引擎的發展,Mazda 透過 3.3 升「INLINE 6」動力彰顯 CX-90 在車系中不凡的地位,為車壇帶來少數跳脫現實、具有駕馭熱情的新作。

和風 7 人雅座,東瀛精緻氛圍的「關鍵少數」

內外延續「less is more」的日式哲學,CX-90 在設計、質感方面揣摩豪華品牌的鋪陳,對於嚮往東瀛精緻氛圍的消費者而言,無非是現階段市場上的「關鍵少數」; 除了現階段規劃的 3.3 升直 6 動力之外,未來 CX-90 若能帶來海外市場提供的 PHEV 車型,搭配鮮明的產品特色和具有競爭優勢的定價,對於 Mazda 佈局電能化發展與國內市場,將會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CX-90 在設計、質感方面揣摩豪華品牌的鋪陳,對於嚮往東瀛精緻氛圍的消費者而言,無非是現階段市場上的「關鍵少數」。
未來 CX-90 若能帶來海外市場提供的 PHEV 車型,搭配鮮明的產品特色和具有競爭優勢的定價,對於 Mazda 佈局電能化發展與國內市場,將會是至關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