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代的 Lexus LM 車系最早也是在 2019 年的上海車展發表,其是以 Toyota Alphard 車系為基礎、所衍生出的 Lexus 品牌車款,且 LM 車系僅在中國及部分亞洲地區市場推出,並非全球市場販售的車型。臺灣市場則是於 2019 年底的 2020 臺北車展,領先全球、成為 LM 車系全球第一個上市的國家,並提供 2.5 升油電 300h 的 7 人座及 4 人座兩種車型選擇。
2023 年 Toyota 集團在豪華 MPV 廂型車領域,可說是進行了全面性的更新。首先在 2023 年 4 月上海車展,就由豪華品牌 Lexus 率先推出大改款的 LM 車系,其主要改為 TNGA GA-K 的 MPV 專用平臺打造,並且導入採用 2.5 升 Dynamic-Force 自然進氣油電的 LM 350h、以及 2.4 升 Turbo Hybrid 渦輪油電 2 款全新動力。而同集團較低一階的 Toyota Alphard 與 Vellfire,則反倒是於 2023 年 6 月 21 日才推出,臺灣市場更是同一天零時差發表大改款 Alphard,供應搭載 2.5 油電的 315 萬單一車型,但年度配額僅 500 輛、接單超過 3,000 張,候車期傳超過 2 年以上。
而時序來到 8 月,作為集團豪華品牌的 Lexus,終於導入許多層峰買家期待已久的大改款 LM,並同步供應 LM350h 7 座、LM500h 6 座、LM350h 4 座、LM500h 4 座共 4 車型,但 LM 500h 因生產排程於 2023 年底,預期要到 2024 年初才會交付。此次 U-CAR 試車組選擇車系銷售佔比較高的 LM350h 7 座車型、預售價 439 萬,比起同樣規格的 Alphard 高出 134 萬,最主要也是 LM 售價包含奢侈稅,LM 是否值得考慮此級距的買家「升級」,是試車組此次探究的重點。
車身尺碼再放大,優雅簡約身形更顯豪華氣度
上一代的 Lexus LM,以大面積的鍍鉻紡錘型水箱護罩,塑造與同平臺 Alphard 截然不同的豪華視覺。而在此代 LM 上,新世代則強調改用 Lexus 最新的電氣化設計美學,以更為精緻化且具一體性的紡錘形車身 Spindle Body 設計,來展現品牌獨到的豪華風格。
新世代 LM 也透過水箱護罩封閉式的空氣動力學造型,搭配具有 AHS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遮蔽的 3 眼式 LED 頭燈組,LED 頭燈組上緣更有與廠徽呼應的倒 L 型晝型燈,加上水箱護罩中央的飾條,呈現相當新潮的貫穿視覺。但 LM 相比 Alphard 就少了 LED 前霧燈配置,進氣壩強調與前保桿採無縫設計,有效降低阻力。
車身尺碼部分,軸距維持 3,000mm,車身長寬高為 5,130x1,890x1,940mm,比起前代增長 90mm、加寬 40mm、增高 50mm,但突破 1.9 米的車高在都會區會略有限制。車側由於車身尺碼更大,LM 的整體車常顯得更為修長,這代也加入大面積的 3 角窗設計,可帶來更佳的採光與型車視野,足下則搭載 19 吋多幅式鍍鉻輪圈、配胎與 Alphard 同為 Michelin Pilot Sport SUV+。比較有趣的是,LM 車頭反倒沒有 Alphard 從 A 柱到 B 柱的倒 L 型鍍鉻飾條,而是透過較為流暢的上下鍍鉻窗框、塑造懸浮式車頂視覺,車側的鈑件也更顯得高雅。
大改款 Lexus LM 車身尺碼與 Toyota Alphard 比較 | |||
車型 | 第 2 代 Lexus LM(對比前代) |
第 1 代 Lexus LM |
第 4 代 Toyota Alphard |
車長(mm) | 5,130(+90) | 5,040 | 5,010 |
車寬(mm) | 1,890(+40) | 1,850 | 1,850 |
車高(mm) | 1,940(+50) | 1,890 | 1,950 |
軸距(mm) | 3,000 | 3,000 | 3,000 |
此外,相比起 Alphard 在車側尾窗是平直與後擋連成一氣,LM 車尾側窗反倒是向下收尾,而且 LM 在車側玻璃全數改用雙層隔音降噪玻璃,加上 E-Latch 車門把、電動滑門開啟後的電動側滑踏板,尊榮感明顯比起 Alphard 更為突出。
車尾方面 LM 除尾門上方大型化的尾翼,中央則採用貫穿式尾燈設計,搭配中央橫置的 Lexus 字樣示人、取消傳統廠徽,貫穿式尾燈除ㄩ字型視覺、更加入中央橫條的定位燈,車身周圍與尾門下方的鍍鉻飾條也更顯雍容姿態。與 Alphard 相同,電動尾門啟閉按鍵改為置於側方尾燈上緣,分為開、關 2 個按鍵。
科技感與尊榮感更加上乘,後排舒適與影音娛樂功能全數兼具
走進大改款 LM 的車室,其與 Alphard 也有截然不同的座艙布局,原廠強調 LM 同樣有著品牌新世代 Tazuna Concept 思維環繞駕駛,整體座艙以「雅逸尊榮」、融合奢華與 L-finesse 的車室空間概念打造。所以雖然 LM 的 12.3 吋儀表、14 吋中央觸控螢幕的整體介面,皆與 Alphard 大同小異,但 LM 將兩組螢幕透過黑色鋼琴烤漆面板相連、塑造懸浮式視覺,加上中控臺有大面積皮質包覆,搭配上下水平的矢羽銀木紋飾板,還有車門 E-Latch 電控開啟,在視覺與觸覺、科技感等環節,皆帶來更具高質感的感官體驗。
LM 的方向盤也搭載 Lexus 新世代慣用的 3 輻式設計,7 座與 6 座車型更配置兩側方向盤追跡觸控功能,並且還搭載上方多模式的 HUD 抬頭顯示器,方向盤觸控軌跡板滑動後諸多選單都會在 HUD 中顯示,只不過較為可惜的是反倒高階 4 座車型並沒有配置方向盤觸控、HUD。12.3 吋數位儀表布局則與 Alphard 相似,有雙環、單環、全螢幕等布局可切換,但許多細項僅限車輛靜止才能切換,使用上稍嫌不便。
中控 14 吋觸控螢幕除有 3D 原廠導航外,也搭載無線 Apple CarPlay 與有線 Android Auto 連接,Android Auto 未有無線連接稍嫌可惜,而 LM 最主要多出在中控內切換行車模式的功能。LM 在前座上方搭載新世代數位後視鏡,音響部分 LM 比起 Alphard 的 JBL 音響,升級為 21 支喇叭 Mark Levinson 音響,整體聽覺體驗更上乘。中央鞍座部分,LM 也同步換搭線傳式排檔桿,但比起 Alphard 有著更多高質感的皮質包覆。
而且說到皮質部分,不同於國內 Alphard 採用的是名為「高級皮質」的合成皮,LM 在第一排與第三排皆為 Semi-Aniline 頂級真皮設定外,第二排更採用更高階的 L-Aniline 奢華真皮皮質,筆者認為不論是前後座的觸感都大幅提升,雙前座通風/加熱座椅、第二排通風/加熱座椅同樣都一應具全。
此次的 LM 350h 入門提供 7 座布局,排列為 2+2+3,第二排 2 張 Ottoman 座椅中央,同樣有寬度 160mm 的中央走道、以及可拉起的活動桌板設計。第二排座椅更具有按摩座椅、上方的 14 吋後座影音娛樂螢幕,第二排雙獨立座椅中樣也各有 USB-C 充電孔。而 LM 在中央扶手具有後座出風口、HDMI 連接孔外,還追加車內 1,500W 110V 插座,另一組則在車尾行李廂。
大改款 LM 7 座/6 座版除最快可達 100mm/秒的第二排快速電動長滑軌外,最大的變革,在於加入第二排雙座乘客專屬各 1 支的 5.5 吋無線觸控面板,其由 Sharp 提供,像手機一般滑動螢幕解鎖後,分別有「音訊」、「空調」、「燈光」、「遮陽簾」、「座椅」等選單。而按下「音訊」中的後座電源後,可將 14 吋螢幕降下,並能透過手機無線 Miracast 投影、或是用 HDMI 連接筆電等投影畫面,筆者試用 Miracast 投影的流暢度相當訊速,只可惜畫面並非全 14 吋滿版顯示。
無線觸控面板還另有「智能舒適功能」選單,具有 Dream、Relax、Focus、Energize、以及客製化記憶的 My Oringinal 共 5 種模式可切換,上述模式可一鍵調整好座椅位置、按摩功能、燈光與遮陽簾、空調溫度等細部設定。而 64 色車內氣氛燈也能從無線觸控面板控制。
大改款 LM 同樣像 Alphard 有吸頂式中央控制面板貫穿,包含車頂與車側的遮陽簾、氣氛燈預設顏色切換、照明燈與閱讀燈啟閉、兩側電動滑門啟閉等都在上方可進行操作。甚至除出風口外,還有 2 組吸頂式置物盒可置放太陽眼鏡、面紙盒等物品。只不過 LM 比起 Alphard 在上方還加入矢羽根木紋花紋設計,搭配周邊的銅色邊框,更顯尊榮感受。
第三排座椅則是 5/5 分離的 3 人座配置,基本上 2 名 170 公分以上乘員乘坐還可將中央扶手放下更為舒適,但第三排並沒有配置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固定扣,座椅則是兩側皆為 7 段的手動傾角調節。兩側皆配有置杯架、USB-C 充電孔,電動遮陽簾也能從第三排獨立啟閉。原廠也強調第三排未收折時,LM 7 座/6 座版可置放 2 組 28 吋、2 組 24 吋行李廂;第三排全數收折時,則可橫放 2 組 9.5 吋+直立 4 組高爾夫球具。容積部分則為 110~1,191 公升。
LM 350h 動力輸出提升明顯,剛性強化與 AVS 避震器強化動態舒適
動力系統方面,國內 LM 350h 與 lphard 一樣是導入 E-Four 四輪驅動版本、並沒有海外的前驅車型可選,採用與 Alphard 相同的代號 A25A-FXS 2.5 升直列 4 缸自然進氣引擎本體與雙極鎳氫電池,搭配由 MG1 與 MG2 馬達組成的 E-CVT 無段變速系統、E-Four 4WD 電子式四輪傳動,引擎本體最大馬力為 190 匹/6,000 轉、最大扭力則為 24.4 公斤米/4,300~4,500 轉,前軸馬達最大輸出為 182 匹/27.5 公斤米、後軸 E-Four 氣冷式馬達為 54 匹/12.3 公斤米,綜效最大馬力同為 250 匹,能源局公布之油耗為每公升 16.2 公里。
LM 車系不同於 Alphard 有在中央鞍座的行車模式按鍵切換,中央鞍座僅有 EV Mode 純電模式開啟鍵。其餘 5 種行車模式皆須在中控螢幕切換,包含 Normal、Eco、Sport、Rear Comfort、Custom 等,比起 Alphard 僅有 Normal、Eco 的 2 種多出不少,最主要是 LM 全車系還搭載 AVS 可變阻尼避震。其中著重後座舒適度的 Rear Comfort 模式,會將動力、四驅系統、懸吊、煞車皆設定為後座舒適導向,強調在行車時車身能維持一致的水平線。
而可以客製化的 Custom 模式中,則可分別設定「動力傳動」、「懸吊」、「轉向」、「空調」、「煞車」等項目的段位,「動力傳動」分為 Sport/Normal/Rear Comfort/Eco,「懸吊」為 Sport/Normal/Rear Comfort,「轉向」為 Sport/Normal,比較獨特的是「煞車」也有分為 Normal/ Rear Comfort 共 2 段。油電能源切換、E-Four 四驅的動力分配,都可透過中控螢幕即時顯示動態。
一如新世代 Alphard 車系,大改款 LM 同樣也換搭 TNGA 新世代模組化底盤架構,並採 GA-K 前驅平臺的 MPV 專用平臺打造,車身剛性較前代提升 150%,包含加入高密度雷射點焊工法、一體化車身連結機構,以及導入底盤 V 型支架、增加引擎室散熱支架,還有 C 柱滑門環形結構強化。
開上新世代 LM 後,筆者查覺到跟大改款 Alphard 一樣,新款 LM 在整體車身的抗扭曲性確實大幅提升,車身較不會像前代 LM 因為路過坑洞而有太多不規則的浮動,甚至前代車型過軟的懸吊,都相當考驗著前座司機對於煞車、油門、轉向等環節的掌握。不過筆者發現到新世代 LM 搭配 AVS 避震下,避震不論在各個模式都比起 Alphard 更加偏軟,但搭配大幅強化的車身剛性,前座司機享要平穩駕馭 LM、已比起前代容易許多。
筆者特意嘗試強調後座舒適的 Rear Comfort 模式,發現其會將前軸避震調整的較 Normal 硬一些、前軸司機較好掌握路面動態,但後軸會比一般更偏軟舒適,整體讓後座大老闆可享受安穩的乘坐感受,加上煞車反應的線性程度也會同步更偏軟,筆者認為反倒比一般 Normal 的行車模式更適合乘載後座成員。而且 LM 搭載的雙層降噪玻璃等工程,即便 Alphard 表現已不俗,但與 Alphard 比較之下 LM 整體靜肅性確實更為上乘。
切換為 Alphard 所沒有的 Sport 模式時,LM 雖然整體動力與底盤的基調仍是在舒適取向,但可明顯感覺到動力的輸出線性會更為直接,轉向的回饋反應亦更加緊緻,AVS 避震器帶來的路感也會比其他模式清晰不少。只不過在車身晃蕩的感受,LM 還是會比 Alphard 多,這也是因為 LM 整體車身較長,還有先天產品調性更向舒適性靠攏所致。
不過由於 LM 車身的行車模式等細項選擇,遠比 Alphard 多樣不少,更容易讓前座司機嘗試各種不同的組合,來找到最適合載著當下後座「大老闆」的設定。而 LM 在變速箱部分依舊有提供 D 檔、S 檔可選,搭配換檔撥片下最多有 6 檔可切換,提供駕駛一定的操駕自主權。
而相較於前代僅 163 匹的綜效馬力,此代 LM 350h 的 250 匹綜效馬力,雖然拖動 2.4 噸的車重並沒有相當具衝勁,但已比起前代輕快不少,只不過在 Sport 模式還有重踩油門急加速時、提速節奏仍需一段時間反應,2.5 油電引擎還是有較明顯的聲浪傳入,若對性能有更多需求的消費者,可等待接下來的 500h 渦輪油電動力。E-Four 四驅在後軸輸出分配也較保守;若為 500h 的 Direct 4 四驅、相信後軸的推力會更為強勁。
安全科技部分,LM 大改款也導入 LSS+ 3.0 系統,其整體包含全速域 DRCC 主動式車距維持定速系統含 Stop & Go 的加減速細膩度,還有 LTA 車道置中維持的精準度,筆者認為都比起前代提升不少。此外 LM 比起 Alphard 多出與 E-Latch 門鎖連動的 SEA 安全離座系統,並且也配有 Advanced Park 自動停車輔助。其餘清晰且具底盤透視的 360 度環景則如初一轍。
豪華再定義,品牌形象與空間機能、商務需求的綜合體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大改款 Lexus LM 雖然車價比起 Alphard 多出 134 萬,但確實在整體的豪華質感、科技感、還有配備陣容更為豐富,尤其更為舒適的 AVS 避震器搭載,加上更為出色的 NVH 隔音制震表現,符合消費者對 Lexus 品牌定位的要求。尤其售價來到 400 萬門檻,相較 Alphard 更偏向自駕取向,若大老闆們都是以後座需求為依歸,加上品牌形象為「門面」所需的前提下,Lexus LM 350h 確實是兼具豪華氛圍與空間機能的產品,至於要選擇 6 座/7 座、還是 4 座,則端看大老闆們平常是否需乘載多人的頻率了。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