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新車時,消費者除了關心售價、配備、機能、空間因素之外,有相當部分的買家也會注重車輛的操控感受,為了讓網友能夠更瞭解車輛在接近極限的操控性能表現,U-CAR 特別規劃 [ 賽道測試 ] 單元計畫,提供更多元的購車指標,讓有意購買的網友參考。

Nissan Leaf 基本規格

Nissan Leaf 為純電驅動車輛,搭載容量為 40kWh 的電池組,電動馬達最高輸出功率 110kW(147 匹馬力)、最高 320Nm(32.6kg-m)扭力;Nissan Leaf 的車身長度為 4,490mm、車寬 1,788mm、車高 1,540mm、軸距 2,700mm,輪胎規格為 215/50 R17,原廠胎花紋是 Goodyear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前後懸吊型式為麥佛遜、扭力樑。

本次使用 Nissan Leaf 進行 [ 賽道測試 ] 單元,Leaf 電動馬達最高輸出功率 110kW(147 匹馬力)、最高 320Nm(32.6kg-m)扭力。

本次 Nissan Leaf 賽道測試,執行的車手為職業賽車手陳意凡,陳意凡曾拿下 2017 年度 Porsche Carrera Cup Asia Pro-Am 組及 2019 年 Lamborghini Super Trofeo Asia 統一規格賽 Pro 組年度冠軍,擁有國際參賽資歷及出色的成績,是臺灣新世代賽車手的指標代表人物之一。

Nissan Leaf 重點規格
車型 Nissan Leaf
車長/車寬/車高/軸距(mm) 4,490/1,788/1,540/2,700
參考空車重(kg) 1,578
動力系統 電動馬達
電池容量 40kWh
馬達數量 1 具
排氣量(c.c) 0
最大馬力(ps/rpm) 147/3,282~9,795
最大扭力(kg-m/rpm) 32.6/0~3,283
變速箱 -
輪胎尺寸 215/50 R17
輪胎花紋(型號) Goodyear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
驅動方式 前輪驅動
前輪懸吊/後輪懸吊 麥佛遜/扭力樑
煞車系統 四輪碟煞
0~100 km/h (秒) 7.9
極速 (km/h) 145
原廠冷胎壓建議值 前 36 psi、後 36 psi
Nissan Leaf 的原配胎花紋為 Goodyear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規格是 215/50 R17。

賽道測試表現

本次使用的場地為臺中麗寶國際賽車場的麗寶賽道,全長為 3.5 公里,而賽道日當天使用的路段總計有 21 個彎,亦即取消第 6 彎與第 7 彎,這是麗寶賽車場在賽道日的標準路線;賽道整體的高低起伏落差約有 5 層樓的高度,最長的直線路段接近 1 公里,搭配多元的彎道設計,麗寶賽道是臺灣考驗車輛操控性能最接近理想的場域。

廣  告

測試時,[ 賽道測試 ] 採用定型化的條件配置,車輛載重(含車手)為 80 公斤,出發前將油箱加滿,其他像是主機音響、燈光、空調等條件,皆有固定的測試設定,現場紀錄組並會確認當時的輪胎狀況、胎紋深度、胎壓設定等,並且記錄下所有相關的數據。

Nissan Leaf 賽道測試條件
車款 Nissan Leaf
現場靜止噪音測試 無需測試
輪胎規格 215/50 R17
輪胎花紋 Goodyear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
測試日期 2020 年 5 月 16 日
賽道 臺中麗寶國際賽車場
車手 陳意凡
車手配重 80 公斤(車手 63 公斤+載重 17 公斤)
車輛測試條件 空調 24 度 C、2 段風速
音響系統關閉
開啟小燈
剩餘電量 87%
胎壓(依照車手當天建議值):28psi
四輪胎紋深度 左前 6.4mm  右前 6.4mm
左後 6.9mm  右後 7.1mm
測試時,[ 賽道測試 ] 採用定型化的條件配置,盡量以統一、客觀的條件,進行每場測試。

實際測試之後,根據儀器顯示,最佳單圈成績為 2 分 22 秒 681、最高時速為 134.12 公里;根據車手的建議,U-CAR 設置了 S1、S2 及終點共三個分段點進行紀錄,S1 最佳成績為 45 秒 032,S2 最佳成績為 54 秒 739,最後的終點區段則是 42 秒 910。

實際測試之後,根據紀錄儀器,其最佳單圈成績為 2 分 22 秒 681。

總結測試報告

電動車在操控性能方面,由於配置的電池組多搭配於車底,因此有助於重心的降低、進而讓操控感更佳,但也由於電池重量的關係,電動車的車身重量絕大多數都比同級距的燃油車更重,各有利弊。而 Nissan Leaf 的動力功率輸出為 110kW(約 147 匹馬力),在麗寶賽道上測試表現,和此級距動力的燃油車並不會差距太多,不過,在操控上,傳統習慣配合引擎轉速的賽道駕駛經驗,轉換到電動車之後,確實還需要更多時間習慣電動馬達的出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