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長近 5.1 米、體重 2.3 噸與破 3 米超長軸距,如此驚人的「漢草」,讓 Audi Q7 穩居進口 LSUV 大哥級之列。除擁有對手畏懼的尺碼噸位外,論重要性,Q7 是 Audi 首次進軍 LSUV 級距的初試啼聲之作,論血統淵源,與 Q7 共用底盤的 Porsche Cayenne、Volkswagen Touareg 早已在 LSUV 車壇紅遍半邊天;因此,對於這位最後才粉墨登場要角,消費者罩子可放得雪亮,看看在豪華房車已握擁穩定客層的 Audi,如何在這場全球延燒的 LSUV 大戰中,跨出自己的第一步?

首席設計巧手,承襲新家族風

初次看到 Q7 時,最深刻的感覺是,這果真是一頭龐然大物,不過,卻沒有大塊頭的慣性病-肥呆!反而流露出凜凜生風的運動感。透過 Audi 首席設計師和田智之手,照例在 Q7 車頭導入 Audi 新一代家族的盾形水箱護罩創舉設計,讓人遠遠即可辨別這是一款 Audi,而比起房車兄弟,Q7 擁有的水箱護罩大面積,硬是讓這項設計的特色猶勝幾分!

透過流線化的外觀設計,世人看到 Audi 設計團隊如何讓身長五米的 Q7,展現大型車少有的緊實動感。

緊接著,Q7 挪用 Coupe 轎跑的流暢車頂線條,讓傳統 SUV 方正的車身架構就此不見,同時,流線車頂對視覺動感增分與空氣動力學的提升,亦有明顯助益;然而此舉亦不可避免地犧牲座艙頂部空間,尤其由側邊觀看,即可清楚發現自 B 柱後一路降低至 D 柱的車頂,將壓縮到第三排座椅的頭部空間,至於兩者得失利弊就端看消費者的喜好。

由水箱護罩出發並貫穿全身的上揚折線,不僅讓 Q7 更為精瘦,劃過頭燈的燈眉設計與一體式尾燈,也是車身的造型特點。

另外,立體折線與細部鈑件的巧妙運用,亦是讓 Q7 外觀躍動化的重要功臣。佇立在陽光下,可發現 Q7 有幾條脈絡 顯著的褶線,最上面一條由水箱罩兩端至引擎蓋、第二條同樣由水箱罩出發,一路經燈眉、腰線至尾燈,最後一條則水箱罩下緣,沿著前保桿、前輪拱、側裙至後輪拱,在左右對稱的三條折線,由前往後地深深刨削過後,Q7 頓時擁有更緊實清晰的肌肉線條。同時,由側邊欣賞 Q7 時,由車頭刻意揚升的褶線,則讓 Q7 渾身充滿濃厚的運動感。

五、七人座設定,機能性良好

龐大的車身尺碼,不只整體車格氣勢有增分,對座艙空間亦有相當的助益。Q7 同時擁有五人座與七人座設定,提供不同乘用需求的消費者,而長軸距、寬車體以及厚實的車門鋼鈑,讓人關門進入座艙後,感受的是一股踏實的安全感。坐進具備 8 向電動調整功能的全真皮駕駛座椅,儘管與先前極限體驗營遇到的麂皮混搭皮椅不盡相同,然而類桶椅的椅面設計,不僅在日常乘坐展現良好的舒適性能,即便在激烈操駕過程亦有不錯的支撐性。

由於 Q7 的座椅設計與流線車頂對座艙空間的影響,讓第一、二座椅顯得相當寬敞,而第三排則較適合孩童乘坐。

至於第二排座椅,左右兩人椅大致維持與前座寬敞的規格,椅面亦有穩定身體的包覆設計,配合前後滑移功能與近 1.5 米的座艙寬度,在乘坐舒適性亦不輸前座太多。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由於配合前傾倒隱藏功能,讓後座頭枕無法隨意調整高度,以因應不同身高乘員的舒適坐姿,另外,兼具中央扶手功能的中央座椅,椅面寬度與長度亦不及於兩側座椅。

相對於前兩排座椅的優異舒適性,第三排座椅並沒有突出的表現。雖然 Audi Q7 擁有七人座設定,不過,對於成人而言,第三排座椅並無法提供舒適的乘坐空間,在試坐一小段路後,由於車頂流線低伸的設計,讓第三排乘員的頭部空間,遠比前兩排座椅縮水不少;另外,儘管腳部底板有內縮設計,然而膝部仍會緊貼前座椅背。在坐姿無法完全紓展下,長途乘坐確實相當疲累,因此,對於七人座的 Q7,第三排座椅仍以孩童乘坐較為適合而非成人。

特殊的頭枕設計,仍讓 Q7 不用拆卸頭枕即可進行座椅傾倒與平整化承載空間的變換。

不過,對於 Q7 的座椅變換機能性,試車組在實際操作後,則給予相當的肯定,雖然特殊設計的第二、三排頭枕,無法任意調整高度而減損舒適性,然而,在遇到較大的承載容積需求時,可以不用拆卸,輕鬆頭枕往前傾倒並置入底部預留的空間,省卻了拆卸頭枕的累贅動作,也讓整個後座椅傾倒與創造最大 2,035 升平坦載物空間的流程相當簡便順暢。

MMI 科技座艙,功能略顯繁複

Q7 3.0 豪華版以上列為標配 Keyless 系統,讓車主進入駕駛座內,不管要啟動或熄火,僅需以手指輕鬆按壓排檔座旁的引擎起動鍵與熄火鍵,即可完成作動;另外,試車組亦測驗 Keyless 的防呆機制,只要鑰匙離開仍未熄火的車輛一定距離外,儀錶板將顯示鑰匙未在車內警示並發出鳴叫聲以提醒駕駛,這項小動作或許不起眼,但卻能防止使用 Keyless 時的人為疏失。

在座艙資訊與舒適性功能逐漸擴張後,Audi Q7 選擇以 MMI 作為座艙操控核心,搭配多功能方向盤讓駕駛更能掌握資訊選項。

啟動引擎就定坐後,正面望去即是具家族特色的中央盾形廠徽,擁有三幅造型的方向盤,除採用網孔式真皮包覆的設計,有利於操控手感的穩定性外;簡潔的滾輪式多功能方向盤按鍵,不僅可支援語音按鍵與音響音量調整,亦可自行設定行車電腦偏好模式,並在橢圓雙環儀錶的中央螢幕,顯示音響、車外溫度、車速、可行駛距離估算、檔位、水溫、機油與電池等多項行車資訊,讓駕駛依照自己的行車喜好,提高重要資訊的辨識性。

絕大多數座艙功能均以整合在 MMI 系統內,並以環繞中央旋鈕四周的八大主功能鍵作為功能分類。

試駕當天,試車組花相當多時間操作 Q7 搭載的 MMI 多媒體線傳操控系統。在不斷摸索嘗試後,可以發現 Audi 在此套系統投注相當大的心血,讓整體座艙的操控介面,能幾乎由位於排檔座上的操作旋鈕與主要按鍵所涵蓋。

儘管中控台仍保留恆溫空調與 CD 換片箱等介面,不過,絕大多數座艙功能均以整合在 MMI 系統內,並以環繞中央旋鈕四周的八大主功能鍵作為功能分類,包括列為選配的衛星導航系統、國內尚未支援的交通路況報導、各項複雜的基本車輛設定、可支援藍芽的車內通訊系統、廣播電台、CD 音響與電話簿等功能。使用時需先按壓八大類選項,然後依照中控台 7 吋彩色螢幕,所顯示的各項資訊,並透過中央旋鈕與四方按鍵,來進行操控設定。

儘管系統運用許多顯示圖像,但是 MMI 系統並沒有特別支援中文化,所以使用上須多費時嘗試與熟悉。

其實,隨著豪華房車迅速擴張的座艙舒適性能,如何將傳統倚賴按鍵的操控模式,轉化為數位化的操作介面,便以成為豪華房車的設計潮流。Audi 亦開發出專屬的多媒體操控系統,以涵蓋相當複雜的座艙操控功能,不過比較可惜的一點,儘管系統運用許多顯示圖像,讓操作者能易於理解各項操作項目,但是這套 MMI 系統並沒有特別支援中文化,讓車主在初次接觸時,要全盤瞭解與熟析操作模式,很可能須多花費些時間嘗試與參考車主手冊,如此一來多少減損系統的實用性。

廣  告

五米時尚巨漢,內外兼備

在實地接觸 Q7 之後,逐漸可理解 Audi 設計團隊,透過流線清晰的外觀設計,讓五米長的龐然大漢,仍然處處流露出濃厚的時尚美感。而由 MMI 系統所構成的多媒體座艙介面,儘管尚無支援部份功能與中文化介面,但瑕不掩瑜,所整合的資訊與功能仍十分強大。除外觀與乘用體驗外,此次 Q7 配備 Audi 開發的側邊雷達輔助系統與整合於 MMI 的停車輔助系統,以及 3.0 升 TDI 與 4.2 升 FSI 兩款大動力引擎,在搭配 Quattro 四輪系統後的實際表現如何?稍後將在操控篇有最詳實的報導。

3.0 升 TDI 與 4.2 升 FSI 兩款大動力引擎,在搭配 Quattro 四輪系統後的實際表現如何?稍後將在操控篇有最詳實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