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X5 車系自 1999 年原廠代號 E53 初代車型問世以來,原廠將其定義為 SAV(全名為 Sports Activity Vehicle),強調將 SUV 車型的實用空間、與 BMW 品牌既有的運動性能結合,有別於當時許多仍以 Off-Road 為主的 LSUV 產品,初代 X5 將品牌的 On-Road 駕駛樂趣注入 SUV 身形,不僅讓其在市場獲得好評,也是 BMW X 休旅家族後續得以開枝散葉的濫觴。

就近 20 年全球 LSUV 級距產品的發展而言,X5 車系的問世,不論是對 BMW、乃至於後續許多品牌的 LSUV 車款,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可以說當今許多強調運動性能的 LSUV,或多或少都在初代 X5 奠定的基礎上持續蓬勃發展。時至今日,E53 X5 充滿肌肉感的身型,筆者每每在路上看到,仍不免多看個幾眼。

圖為 1 至 3 代 X5,原廠代號由左至右分別為初代 E53、第 2 代 E70、第 3 代 F15。

X5 車系誕生近 20 年,面對競爭推出第 4 代 G05 世代應戰

在 X5 誕生將近 20 年之間,至今經過 4 代車型的演化,BMW 原廠依舊維持 X5 車系的 SAV 產品定位。但中大型 LSUV 級距競爭之激烈已不可同日而語,舉凡 Audi Q7、M-Benz GLE、Porsche Cayenne、Volvo XC90 等對手,甚至如 Maserati Levante 等車款亦加入戰局,BMW 原廠確實得積極應戰。因此,2013 年面世的第 3 代 F15 X5,不像前兩代 E53、E70 還有進行過週期間小改款工程,BMW 原廠選擇加快更新節奏,直接在 2018 年 6 月無預警亮相代號 G05 的第 4 代 X5、也就是本次試駕的主角。

繼原廠 6 月亮相、10 月進行海外試駕與巴黎車展首演後,BMW 國內總代理汎德快速在 12 月導入大改款 G05 X5,並於 12 月 11 日起陸續於八里水牛坑舉辦發表會與媒體試駕活動。

國內標配智慧駕駛輔助套件等科技,有望再展 SAV 魅力?

繼 2018 年 10 月巴黎車展正式首演、U-CAR 試車組 9 月底美國亞特蘭大進行新一代 X5 的海外試駕後,BMW 國內總代理汎德也相當迅速的於 12 月將新一代 X5 導入,並且開出首波 5 車型、343 萬至 535 萬元的建議售價,目前主力車型鎖定在 373 萬元的 xDrive 40i 旗艦版,國內新車還標配許多消費者關心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Apple CarPlay 等功能。而藉著大改款 X5 媒體上市發表與公辦試駕的機會,U-CAR 試車組透過試駕目前接單佔 8 成的 xDrive 40i 旗艦版,來替讀者解析其產品魅力。

導入 CLAR 平臺身形放大,新世代家族語彙亦展霸氣風格

首先車身尺碼與外觀的變化,相信會是許多人第一眼看到新世代 X5 車系注目的焦點。大改款 X5 在導入品牌 CLAR 模組化底盤後,尺碼上有著些許放大,長寬高來到 4,922mm(+36mm)、2,004mm(+66mm)、1,745mm(-17mm),在車長與車寬皆有增長、僅在車高有所降低,軸距則拉長至 2,975mm(+42mm)。

外觀部份,雖然 2017 年法蘭克福車展問世的 X7 iPerformance Concept 概念車,算是首款揭露 BMW 品牌新一代外觀設計語彙的作品,但真正首款採用此一設計語彙的市售車反而是第 4 代 X5。新款 X5 辨識度最高的新世代家族設計元素,當屬車頭面積大幅放大的雙腎形水箱護罩,其以類多邊形折角的鍍鉻飾條將兩個腎形相連,中央還導入 Air Curtain 主動式進氣格柵,主要就是強化視覺效果、以及可調節引擎溫度與高速時的風阻。

在導入品牌 CLAR 模組化底盤後,大改款 X5 在尺碼上有著些許放大,新款 X5 辨識度最高的新世代家族設計元素,當屬車頭面積大幅放大的雙腎形水箱護罩、以及車尾橫置式的 3D 立體 LED 尾燈組。

就筆者來看,大改款 X5 將雙腎形水箱護罩利用鍍鉻相連後,兩個腎形的排列從正上方看還帶有弧度,整體氣勢更為霸氣、精緻。兩側頭燈組也從 F15 世代的與水箱護罩相連、改為如今的分離式設計,線條簡化之餘,亦能讓前保桿的立體線條彰顯,確實是出色的造型設定。

大改款 X5 將雙腎形水箱護罩利用鍍鉻相連後,兩個腎形的排列從正上方看還帶有弧度,整體氣勢更為霸氣、精緻。

頭燈組部份,試駕的 xDrive 40i 旗艦版採用標準 LED 頭燈組,包含晝行燈、遠近光燈、方向燈等皆為 LED 燈源設定,即便不帶主動轉向功能照明效果仍相當不俗,燈組銳利造型亦帶來畫龍點睛之效。原廠也提供另外 2 組頭燈組可供升級,一種為 M50d 標配的智慧 LED 頭燈組,其帶有 Glare-Free 光型變化功能,頭燈組可進行主動轉向輔助、亦可自動調節遠光燈照射範圍;另一種更高階的則為智慧雷射頭燈,其主要為遠光燈採用雷射光源,最遠可達 500 公尺的照射距離,燈組內並具有 X 型的湛藍色識別。

試駕的 xDrive 40i 旗艦版採用標準 LED 頭燈組,包含晝行燈、遠近光燈、方向燈等皆為 LED 燈源設定,即便不帶主動轉向功能照明效果仍相當不俗,燈組銳利造型亦帶來畫龍點睛之效。
智慧雷射頭燈為國內 X5 車系的選配,主要為遠光燈採用雷射光源,最遠可達 500 公尺的照射距離,燈組內並具有 X 型的湛藍色識別。

而國內 X5 無論是 343 萬元的豪華版、或者是 373 萬元的旗艦版,皆採用 xLine 外觀造型套件,僅有 M50d 標配更具運動氣息的 M 款空力套件。因此試駕的 xDrive 40i 旗艦版在外觀鋪陳主要仍以豪華典雅為主,前保桿的下氣壩與 LED 前霧燈座主要分為 3 大區,並輔以黑色橫柵、緞面鋁質銀色飾條、與銀色下護板妝點。

國內 X5 無論是 343 萬元的豪華版、或者是 373 萬元的旗艦版,皆採用 xLine 外觀造型套件,前保桿的下氣壩與 LED 前霧燈座主要分為 3 大區,並輔以黑色橫柵、緞面鋁質銀色飾條、與銀色下護板妝點。

引擎蓋與車側塑型部份,新款 X5 延續車系一貫的鈑件折線與肌理線條,但相比起前一代 F15 X5,G05 X5 車側肩線不再為水平,而是藉由直線結合曲線轉折,帶來更為玲瓏有緻的身型;前葉子板下方的 Air Breather 導流鰭孔,則和車身下半部的 L 型線條有所結合。足下的胎圈組部份,試駕的旗艦版車型採用 20 吋雙色鋁圈組,並且擁有便利上車的鋁質登車踏板,筆者認為其輪圈組比起入門豪華版車型更具視覺張力,登車踏板也更容易讓高齡長輩或孩童上車,相信是 373 萬元旗艦版成為銷售主力的誘因之一。

前葉子板下方有鍍鉻 Air Breather 導流鰭孔(圖下)。胎圈組部份,試駕的旗艦版車型採用 20 吋雙色鋁圈組,胎紋為 Pirelli P Zero,尺寸為前 275/45 R20、後 305/40 R20。

車尾部份,新一代 X5 也有較大變革,取消原先歷代採用的 L 型尾燈組,改採水平橫向沿伸的 3D 立體導光條,手法上與現行的 X3 車系相當類似。而除了屬 xLine 套件的鋁質排氣尾管、後保桿銀色下護板外,新款 X5 仍舊保留源自初代的對開式尾門,不過卻首度加入踢腳感應式對開電動尾門設計。其尾門下半部還可承重 250 公斤,搭配 645 至 1,860 公升的行李廂容積,不僅在空間實用性與便利度較歷代有所提升,可以輕鬆乘坐的尾門也讓筆者印象深刻,相信對許多家庭消費客層是一大亮點。不過目前國內新車上皆僅標配行李廂手動捲簾,2019 年 2 月才會提供後廂電動收折捲簾供消費者選擇。

新一代 X5 取消原先歷代採用的 L 型尾燈組,改採水平橫向沿伸的 3D 立體導光條,手法上與現行的 X3 車系相當類似。試駕車車尾下方也標配 xLine 套件的鋁質排氣尾管、後保桿銀色下護板。
新款 X5 仍舊保留源自初代的對開式尾門,不過卻首度加入踢腳感應式對開電動尾門設計。其尾門下半部還可承重 250 公斤,搭配 645 至 1,860 公升的行李廂容積,不僅在空間實用性與便利度較歷代有所提升,可以輕鬆乘坐的尾門也讓筆者印象深刻。

首款 iDrive 7.0 市售車,奢華與科技鋪陳兼具

走進新一代 X5 車系的內裝,車內最「吸睛」的視覺焦點,莫過於儀表板、以及中控臺上的雙 12.3 吋螢幕,而且第 4 代 X5 更是 BMW 首款導入 iDrive 7.0 介面的市售車,自然是此次試駕的體驗重點之一。

走進新一代 X5 車系的內裝,車內最「吸睛」的視覺焦點,莫過於儀表板、以及中控臺上的雙 12.3 吋螢幕,搭載的 iDrive 7.0 介面更是體驗重點之一。

從儀表板來看,過去如現行款 G11/G12 7 Series 等車,其數位儀表板中包含轉速、時速、水溫、油量等資訊皆仍有模擬傳統指針的動畫,也仍保有傳統實體半圓形銀色外框;但在 iDrive 7.0 導入後,新款 X5 儀表板主要介面偏向數位化,時速表、轉速表的刻度以多邊形擴展至儀表板邊緣,中央空出的大面積區域,則留給數位式時速、地圖導航、車距與輔助駕駛控制、音樂多媒體、加速 G 值等資訊顯示,強調將行車資訊調整為更具清晰的顯示效果。

在 iDrive 7.0 導入後,新一代 X5 的儀表板主要介面偏向數位化,強調將各項資訊調整為更具清晰的顯示效果。

至於儀表板中央上緣的攝影鏡頭與感應器,經向產品人員詢問,其是原廠規畫偵測駕駛人臉部表情,主要用於半自動駕駛、或疲勞偵測警示等用途,但目前國內尚未開通此一攝影鏡頭進行偵測。

儀表板中央上緣的攝影鏡頭與感應器,經向產品人員詢問,其是原廠規畫偵測駕駛人臉部表情,主要用於半自動駕駛、或疲勞偵測警示等用途,但目前國內尚未開通此一攝影鏡頭進行偵測。

iDrive 7.0 介面另一大著墨重點在中央的 12.3 吋觸控螢幕,以往的 iDrive 5.0、iDrive 6.0 雖然主選單是圖像式呈現,進入細部設定後卻多為單層的條列式選單。而 iDrive 7.0 介面的操作邏輯,則接近你我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除 iDrive 主畫面可自行新增最多達 10 頁外,主設定也充分利用大螢幕優勢,多媒體、通訊系統、我的座車、應用程式等 5 大項位居畫面左側,以往分多層選單的設定,透過分割畫面將操作流程簡化。

手勢控制部份,iDrive 7.0 則新增上一首曲目(大拇指往右比)、下一首曲目(大拇指往左比)及第 2 組自訂指令(拳頭比「5」與「0」)。

Drive 7.0 介面的操作邏輯,則接近你我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除 iDrive 主畫面可自行新增最多達 10 頁外,主設定也充分利用大螢幕優勢,以往分多層選單的設定,透過分割畫面將操作流程簡化。
手勢控制部份,iDrive 7.0 則新增上一首曲目(大拇指往右比)、下一首曲目(大拇指往左比)及第 2 組自訂指令(拳頭比「5」與「0」)。

簡而言之,iDrive 7.0 就像是在操作智慧型觸控手機,舉凡地圖的雙指縮放更為流暢,甚至還有下拉式選單設計,可說「觸控友好度」大幅精進,熟悉之後就會覺得不論是旋鈕或觸控操作皆更為便利。

國內 X5 車系更標配 Apple CarPlay 功能,其特色在於可無線連接 CarPlay 功能。不過標配的 Apple CarPlay 目前僅提供 1 年的有效期,車主後續可在線上商店中(2019 年上半年推出)、進行加購延長使用期限,並利用車載網路更新無須回廠升級,但相關配套方案有待日後今一步於線上商店公布。

編按:更新 Apple CarPlay 方案說明。

國內 X5 車系更標配 Apple CarPlay 功能,其特色在於可無線連接 CarPlay 功能。不過標配的 Apple CarPlay 目前僅提供 1 年的有效期,車主後續可在線上商店中(2019 年上半年推出)、進行加購延長使用期限,並利用車載網路更新無須回廠升級,但相關配套方案有待日後今一步於線上商店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與 iDrive 7.0 一併導入國內的還有「你好 BMW!」中文聲控系統。使用者只要喊出「你好 BMW!」、或自定義的喚醒詞(例如筆者就設定為本名「張旭」),就可以將聲控系統喚醒,並進一步操作音樂、導航、車輛設定等功能。

不過目前國內這套系統仍不是進階 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tstant 套件,聲控系統尚未能像智慧型手機的 Siri、Google Assistant 具備 AI 連網學習功能,因此目前僅能使用較為制式化的幾個語音指令操作,例如「胎壓還可以嗎?」等。進階的 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tstant 套件與口語化語音助理,國內總代理汎德表示有待後續與原廠研商後才會有進一步的導入規畫。

國內首波未開通的還有 Digital Key 手機數位鑰匙功能,待未來 2019 年第一季開通後,車主即能利用含 NFC 感應功能的手機解鎖/上鎖、甚至是發動車輛,最多也能設定 4 支手機作為鑰匙。

「你好 BMW!」中文聲控系統,讓使用者只要喊出「你好 BMW!」、或自定義的喚醒詞(例如筆者就設定為本名「張旭」),就可以將聲控系統喚醒,並進一步操作音樂、導航、車輛設定等功能。但實際使用下目前的功能仍有所侷限。

而除 iDrive 7.0 等科技外,在傳統的實體鋪陳上,新一代 X5 相較過去也有更全面的改變。舉凡空調出風口、車門內外手把等細節處的造型,皆與過去的 BMW 車款明顯不同。尤其中央空調出風口的造型化繁為簡,並在中間嵌入一組彩色小螢幕,操作便利度與質感提升。

試駕之 xDrive 40i 旗艦型還標配觸感細膩的 Fine-Wood 楊木紋飾板,中央鞍座處的頂級水晶中控套件,亦在音量鍵、引擎啟動鍵、排檔桿、iDrive 旋鈕表面採用 Swaroski 水晶材質;搭配多向調整的雙前 Vernasca 真皮座椅、465 瓦 Harman Kardon 音響,筆者認為不論是視覺、聽覺等觸感,新一代 X5 都提供奢華與舒適兼具的鋪陳。其餘科技便利性也透過手機無線充電、中央扶手內的 USB Type-C 接頭,滿足現代人隨身的 3C 裝置充電需求。

舉凡 465 瓦 Harman Kardon 音響(上)、4 區恆溫空調(中)、中央扶手內的 USB Type-C 接頭(下),皆展現新一代 X5 科技與豪華兼具的內裝鋪陳。

而除前座外,事實上後座也是大改款 X5 的重點,受惠於軸距放大 42mm,以筆者 178 公分的身高乘坐於後座,也皆能感受相當寬裕的活動空間,膝部實測約有 2 個拳頭的距離,頭部也有約 4 個指幅的餘裕,再透過後座也能分離調整的 4 區恆溫空調、全景天窗的搭配,即便是後座乘客也能享有舒適的旅途。只可惜後座頭枕內的泡棉偏硬、再加上後座椅背無法調整傾角,讓舒適度稍嫌略打折扣。

後座也是大改款 X5 的重點,受惠於軸距放大 42mm,以筆者 178 公分的身高乘坐於後座,也皆能感受相當寬裕的活動空間,膝部實測約有 2 個拳頭的距離,頭部也有約 4 個指幅的餘裕。只可惜後座頭枕內的泡棉偏硬、再加上後座椅背無法調整傾角,讓舒適度稍嫌略打折扣。
廣  告

公辦試駕選在水牛坑,xOffRoad 越野套件牛刀小試

而說到動態感受部份,首先總代理汎德特別選在新北市八里水牛坑舉辦發表與媒體試駕會,主要就是為了展現新一代 X5 強化的越野能力。此代車型首度提供前後軸氣壓懸吊系統(選配價 13.9 萬元)、以及 xOffRoad 全地形越野套件(17.5 萬元),因現場僅有部份車型有搭載上述套件,筆者在此分享簡短體驗的心得。

總代理汎德特別選在新北市八里水牛坑舉辦發表與媒體試駕會,主要就是為了展現新一代 X5 強化的越野能力。發表會現場更備有 2 輛選配前後軸氣壓懸吊系統、xOffRoad 全地形越野套件的 X5 xDrive 40i 豪華版供媒體體驗。

首先在前後軸氣壓懸吊系統,其總計有 5 種高度設定、上下伸縮行程約 80mm,每調整 1 格即可往上或往下 20mm,系統設定高度需一段時間,但筆者認為常面對崎嶇路面、或有長輩上下車需求的消費者,這套系統確實是一大誘因。

前後軸氣壓懸吊系統總計有 5 種高度設定、上下伸縮行程約 80mm,每調整 1 格即可往上或往下 20mm,系統設定高度需一段時間,但筆者認為常面對崎嶇路面、或有長輩上下車需求的消費者,這套系統確實是一大誘因。

xOffRoad 全地形越野套件(需先選配氣壓懸吊),具備 xGRavel 碎石、xRocks 岩石、xSand 沙地、xSnow 雪地共 4 種模式,在試駕當天泥濘的水牛坑地形中,無論是何種模式皆能從容應對,而各模式雖然有預設的車身高度段位、但也可手動另行調整。

而 HDC 陡坡緩降功能則為全車系標配,面對高低起伏較大的坡度,駕駛只要放開油門煞車踏板,交由系統自行調整車速與煞車即會緩緩下降,筆者實際體驗下 HDC 系統的作動也相當細膩,煞車不會讓人感受到不適的點頭感,坐在車內自然可放心讓車輛下降。

xOffRoad 全地形越野套件具備 xGRavel 碎石、xRocks 岩石、xSand 沙地、xSnow 雪地共 4 種模式,在試駕當天泥濘的水牛坑地形中,無論是何種模式皆能從容應對。

340 匹直 6 渦輪引擎入注,整體動力輸出飽滿、線性

至於試車組取到的 xDrive 40i 試駕車,由於未選配氣壓懸吊、xOffRoad 套件,因此筆者在此則分享 On-Road 部份的體驗。動力部分,xDrive 40i 搭載的為原廠代號 B58 的 3.0 升直列 6 缸單渦輪雙渦流汽油引擎,最大馬力 340 匹/5,500~6,500 轉、最大扭力 45.9 公斤米/1,500~5,200 轉,搭配的變速箱為運動化 8 速手自排。原廠強調相較上一代 xDrive 35i 車型所搭載的 N55 引擎,其最大馬力由 306 匹提升至 340 匹、最大扭力由 40.8 公斤米提升至 45.9 公斤米,在馬力與扭力分別提升 11%、12.5%,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成績來到 5.5 秒、比過去快上達 1 秒之譜。

編按:原文引用資料有誤,最大扭力提升應為 12.5%。

xDrive 40i 搭載的為原廠代號 B58 的 3.0 升直列 6 缸單渦輪雙渦流汽油引擎,最大馬力 340 匹/5,500~6,500 轉、最大扭力 45.9 公斤米/1,500~5,200 轉,搭配的變速箱為運動化 8 速手自排。

引擎靜肅性令人驚豔,動力偶爾熱血綽綽有餘

不過筆者相信對於此級距的買家來講,除動力要夠充沛、具有豪華旗艦的氣勢外,整體動力輸出能否線性、舒適,其實才是能打動此級距家庭買家的關鍵。而 X5 xDrive 40i 在此一環節確實有著出色的演出,踩下油門踏板其 6 缸動力輸出的節奏不僅順暢飽滿,筆者認為更讓人驚豔的是其引擎防火牆隔音表現。xDrive 40i 共有「Adaptive 自動適應模式」、「Eco Pro 節能」、「Comfort 舒適」、「Sport 運動」、「Sport Plus」、「Sport Individual」等行車模式,除了「Sport」以外,其餘模式在行車時筆者皆很難注意到 6 缸引擎的聲浪。

xDrive 40i 共有「Adaptive 自動適應模式」、「Eco Pro 節能」、「Comfort 舒適」、「Sport 運動」、「Sport Plus」、「Sport Individual」等行車模式,除了「Sport」以外,其餘模式在行車時筆者皆很難注意到 6 缸引擎的聲浪。

而原廠強調有透過改良電子控制系統、以及加入離心抗震器的 8 速手自排變速箱,其在噪音與震動的表現亦幾乎難以察覺,變速箱不論是升檔與降檔的綿密程度,皆提供駕乘者有著舒適的移動過程。

除非駕駛者刻意將行車模式切換到運動化的「Sport」、「Sport Plus」,或者是將變速箱手動降檔,X5 xDrive 40i 才會發出如 BMW 其他 6 缸車型的高頻聲浪,變速箱也才會刻意拉高轉速、在換檔瞬間帶來些許熱血的頓挫感。而車主若想偶而放縱一下,不論是山路的低速穿梭、或者高速的快意馳騁,X5 xDrive 40i 這具 6 缸引擎與 8 速變速箱的潛力也絕對綽綽有餘。

除非駕駛者刻意將行車模式切換到運動化的「Sport」、「Sport Plus」,或者是將變速箱手動降檔,X5 xDrive 40i 才會發出如 BMW 其他 6 缸車型的高頻聲浪,變速箱也才會刻意拉高轉速、在換檔瞬間帶來些許熱血的頓挫感。

在底盤與轉向反應方面,國內販售的 X5 車系全數搭配有電子懸吊系統,透過不同行車模式的切換,懸吊可與轉向、變速箱、引擎動力等進行相應的表現。

實際體驗下,新一代 X5 底盤依舊傳承歷代車型的運動基因,卻也不會像 X4、X6 等 SAC(Sports Activity Coupé)作品更向運動性能靠攏,恪守初代以來的 SAV 定位,轉向不論是在何種行車模式下皆迅速、精準,四輪在 xDrive 可變四輪驅動系統的協作後,整體在彎道的反應相當中性,而且筆者認為「Comfort」模式最均衡、最適合車主載著一家大小共度行車時光。煞車部份則由於新一代 X5 車系採用電子式線傳煞車,會有著更為迅速的節奏,是值得車主在操駕時留意的環節。

在底盤與轉向反應方面,國內販售的 X5 車系全數搭配有電子懸吊系統,透過不同行車模式的切換,懸吊可與轉向、變速箱、引擎動力等進行相應的表現。實際體驗下筆者認為「Comfort」模式的轉向、動力、底盤反應最均衡,最適合車主載著一家大小共度行車時光。

惟面對較大的路面起伏或彎道,X5 xDrive 40i 旗艦版仍會因 SUV 車格而有比 BMW 轎車更多的晃動、較大的側傾,而且各行車模式的電子懸吊軟硬度,筆者試駕時也沒有感受到太明顯的差異。若車主想要更舒適的行車質感,相信選配前後軸氣壓懸吊後表現會再更上一層樓。

X5 xDrive 40i 旗艦版仍會因 SUV 車格而有比 BMW 轎車更多的晃動、較大的側傾,而且各行車模式的電子懸吊軟硬度,筆者試駕時也沒有感受到太明顯的差異。若車主想要更舒適的行車質感,相信選配前後軸氣壓懸吊後表現會再更上一層樓。

自動倒車輔助展新意,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強化系統細膩度

除操駕過程的體驗外,新一代 X5 在駕駛輔助科技也有所精進。低速的駕駛輔助科技方面,品牌現有車型上搭載的 360 度環景輔助、遠端 3D 監控、可以平行路邊或倒車入庫的自動停車輔助,皆有在大改款 X5 上出現。

G05 X5 比較有趣的則是品牌首見之「自動倒車輔助系統」,其主要可在時速 35 公里以下,記憶車輛行駛至停車處前 50 公尺的路徑,當駕駛要從停車格駛出、並按下啟動系統後,即會依照原先記憶的路徑自行轉動方向盤,駕駛只需控制油門或煞車,即可從狹窄的窄巷、或高難度的停車格中駛出。

筆者雖然一開始認為這套系統僅是凸顯品牌的駕駛科技研發能力,但以 X5 達近 5 米的身型、穿梭在如八里市區的窄巷間,若真不幸遇到「進退維谷」的會車窘境時,此套系統確實能適時幫助車主脫困。

「自動倒車輔助系統」其主要可在時速 35 公里以下,記憶車輛行駛至停車處前 50 公尺的路徑,當駕駛要從停車格駛出、並按下啟動系統後,即會依照原先記憶的路徑自行轉動方向盤,駕駛只需控制油門或煞車,即可從狹窄的窄巷、或高難度的停車格中駛出。

在一般行車的駕駛輔助方面,由於國內 X5 車系全數標配全套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具備 Level 2 等級的半自動駕駛能力,確實是在級距對手中的一大魅力配備。

新一代 X5 與現行 7 Series、5 Series 在系統操作上並沒有太大差異,同樣可在時速 0 至 210 公里間、透過 4 段的車距調整進行主動跟車與車道維持。但新一代 X5 在方向盤的操作控鍵布局有所變化,甚至還在控鍵最上緣加入警示輔助燈號,透過綠燈、黃燈、紅燈顯示主動車道維持輔助的介入階段,也警示駕駛者須將手「扶」在方向盤才能讓系統順利運作。系統作動上,筆者認為新款 X5 面對許多「插隊車」時,其 ACC 煞車作動更為細膩,主動車道維持的介入也更為積極,是值得消費者體驗的環節。

新一代 X5 在方向盤的操作控鍵布局有所變化,甚至還在控鍵最上緣加入警示輔助燈號。ACC 系統作動上,筆者認為新款 X5 面對許多「插隊車」時,其 ACC 煞車作動更為細膩,主動車道維持的介入也更為積極,是值得消費者體驗的環節。

傳承 SUV 本位魅力,科技豪華再展新意

總結而言,筆者認為 G05 世代的 X5 車系並沒有忘卻初代 E53 誕生以來的初衷─SAV 定位,將運動基因入注在 SUV 的靈魂當中,卻也不會全然偏向極度運動化的天秤彼端。

畢竟歷代 X5 車系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在提供 SUV 視野與空間之餘,還能擁有行車穩定性與豪華鋪陳,留一小部份給駕駛偶爾享受駕馭樂趣,全家人在兼具安全、科技、舒適等元素築構的車室空間,共同度過每一段旅程,才是 X5 車系的要望。而 G05 世代在如此的基礎上更為精進,不僅可藉由氣壓懸吊、xOffRoad 套件等強化地形適應能力,品牌首次搭載的 iDrive 7.0 介面,還有更為精進的駕駛輔助系統,也皆讓第 4 代 X5 車系在傳承之餘、產品競爭力更勝以往。

當然,國內 X5 車系後續還有很多功能待日後陸續開通後完善,亦有許多潛在消費者可能認為目前的汽柴油 6 缸車型售價門檻偏高。對此,臺灣市場會陸續強化如聲控等功能,動力部份相信原廠也有準備讓 4 缸車型加入,後續是否導入規畫也值得觀察。

而對於許多不安於室的熱血分子而言,若連目前的 M50d 車型還沒法滿足你的駕駛慾望?別擔心,原廠後續還有準備 X5 M 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