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田選擇在東台灣舉辦的 3 代 Honda Fit 公辦試駕活動,總計為兩天的試車行程,就結論來說,選擇花東地區作為試駕舞台是絕佳選擇,因為最能展現 Honda 品牌理應經典的操駕樂趣本質,即便在市場考量之下,不得不朝向主流趨勢靠攏,偏向舒適的個性設定不可避免,但無論是蜿蜒刁鑽的蘇花公路,還是風景宜人且較為平直的濱海路段,兩天總計約莫 400 公里的相處下來,還是能感受到 3 代 Fit 在主流趨勢包裝下,仍舊保有相當程度的輕快「樂趣」。

市場機制與理想的拉扯

不免俗的,還是讓我們來看一下近兩年 Honda 車款的性格轉變,市場表現決定一切,是商場的決對法則,同樣是源自日本的品牌,豐田 Toyota 與本田 Honda 之間,國內許多車迷稱呼為雙田競爭,在近 20 年的時間內,兩大品牌之間的格局與態勢,有著明顯不同,Honda 在賽道上的成就,以及展現操駕樂趣的產品趨勢,與 Toyota 給人的品牌印象有著極大之差異。

Honda 一向給人充滿樂趣與熱血氛圍的本質印象,但隨著市場潮流的變化,近年來 Honda 持續在主流與個性之間尋求平衡,因此近年來其麾下作品,都有趨於舒適本位的趨勢,相比於前代 Fit 的表現,3 代 Fit 的底盤也在舒適上有所著墨。

一如前面提到,市場表現決定一切,滿足多數消費者用車需求、展現溫和性格的 Toyota 車款,在市場上的表現不需多加說明,而 Honda 近年來的產品,也給人逐漸趨向主流市場喜好的印象,「越來越舒適」很可能會是試駕 Honda 車款後的感想。順應潮流以求獲利生存,是理所當然的目標,只是能否保有獨到特色,而不因隨波逐流、最後甚至為潮流所吞噬,是所有品牌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這樣的狀況不只 Honda,甚至還有許多歐系、美系品牌也面臨此一考驗。

回到本次的 Honda Fit 試駕,在先前乘用設計篇中提到過,台灣本田共推出 VTi、VTi-S 以及 S 等 3 款車型,並且為其在舒適便利性等配備上做出差異調整,頂級 S 車型的中控台,搭載的電容式觸控音響系統,科技感十足且操作便捷、反應靈敏,但卻沒有配置導航系統於其中;在看到試乘車的手套箱中擺放一臺衛星導航時,其實心中頗有莫名的感傷,感覺好像剛把家裡摩托車賣掉,卻收到安全帽當生日禮物般,衝突且矛盾的後現代美學。

車系中頂級之 S 車型,中控臺配置有 S 車型專屬之電容式 Display Audio 觸控式先端通訊音響,讓車室空間科技感十足,同時觸控敏捷且操作便利,但卻沒有加入導航系統,是較為可惜之處。

不過,在試駕行程的第 2 天,拿到的試乘車款為 VTi 車型,這輛車系入門選擇的車款上,台灣本田刻意將許多選配部件安裝上去,包含了造型特出的水箱護罩鍍鉻飾條,前後保桿飾條、擾流側裙、車門把手內側飾版等外觀套件,車內中控台所搭載的車載系統,則是整合了多樣功能的 7 吋影音主機,並支援倒車攝影、行車記錄等功能。這一套選配之車載系統,衛星導航自然囊括其中,坦白說,吸引力似乎比科技感十足的電容觸控介面還高。其它配備還有安置於前排座椅後方的小餐桌、置物收納盒等,同樣是強化便利舒適駕乘體驗的相關設計。

在試駕活動中,台灣本田刻意安排了一輛車系入門的 Fit VTi,並將各式選用配備搭載其中,外觀包含有前後下擾流、後擾流翼、擾流側裙在內的空力套件,獨特的水箱護罩設計,前後保桿飾條等,展現不同於一般的動趕風貌。
車室內的選用配備則包含有 HUD 抬頭顯示器、椅背托盤、置物盒等,最重要的,是中控台上原所搭載的 7 吋 AVN 影音主機,不僅整合了行車紀錄器、倒車攝影系統,還內建有衛星導航系統等。

雖然台灣本田共為 Fit 車系推出三款車型,但動力系統都是相同的 1.5 升 i-VTEC 引擎配置,這具沿用自前代的動力心臟,台灣本田雖表示導入了 Earth Dream Technology 的新世代動力技術,重新檢視所有組件,在輕量化、低摩擦、運轉阻力與燃燒效率等有著更進一步的成長,但動力數據卻是延續既有,提供 120 匹最大馬力與 14.8 公斤米最大扭力的動力輸出。單從數據來看,對應 1,100 公斤以下的車重,應當會是輕快、足適的組合。

雖然採用與前代 Fit 相同的 1.5 升動力心臟,但透過輕量化、低磨擦等重新調校,在維持既往的 120 匹最大馬力、14.8 公斤米最大扭力數據之外,引擎效能同步也獲得了提升。
3 代 Fit 採用了 CVT 無段變速系統,與 1.5 升引擎搭配之下,經濟部能源局測試之油耗表現,達到平均每公升 17.7 公里的成績,較前代 Fi 的 14.5 公里進步許多。

變速系統的搭配則不同於前代 Fit,從原本的 5 速自排變速系統,改採可模擬 7 速的 G-Design Shift Logic CVT 無段式自排變速系統,CVT 變速系統的搭載,以及在動力單元上所做的進化工程,代表了效能之提升,在經濟部能源局所做的油耗測試數據中,3 代 Honda Fit S 車型的平均油耗,達到每公升 17.7 公里 (歐盟標準),對比 2011 年台灣本田於國內發表的小改款 2 代 Fit,僅達平均每公升 14.5 公里 (歐盟標準) 的表現,進步幅度顯著可見。

俐落本質與急促呼吸

想像一下畫面,駕馭一輛 Honda 小型掀背,奔馳在花東地區的蜿蜒路段,以及平坦的濱海公路中,應當會是一件令人愉悅的體驗,新一代 Fit 也確實給予了這樣的感受;由於任務安排的因素,因此試駕第一天從 Honda 花蓮營業所取車之後,即刻往北驅馳,前往位於宜蘭東澳的粉鳥林漁港與編輯部其他同仁會合,傍晚則是再度往南朝臺東池上前進。在上下起伏且蜿蜒不斷的蘇花公路上,Fit 的操控魅力全然展現。

3 代 Fit 雖然又更偏向於駕乘之舒適設定,但操控表現仍保有相當程度之樂趣,在彎道中給人輕快、樂趣十足的感受。

或許相比於往昔、甚至是前代表現,3 代 Fit 的底盤表現又往舒適方向前進些許,但還是保有相當程度的操駕樂趣,在 D 檔模式下進入蘇花公路,面臨上坡路段時,即便加深油門深度,但由於「蓄力」的時間比較長,速度表現也受到不小影響,無法展現暢快的樂趣。透過方向盤後方的換檔撥片 (VTi 車型並未配備) 強制退檔,引擎轉速拉升至近 3,000 轉,力量之延展性才有著較優異的呈現。

在 S 檔之下的 Honda Fit,無論視覺或是動力回饋,都會展現較為激昂的氛圍。

將檔位排至 S 檔時,Fit 的動力系統表現顯得激昂些許,怠速時引擎轉速也會拉升至約莫 3,000 轉上下,車室內也能清楚感受到動力系統的熱血聲浪,此時腳下油門的反應更為飽足迅速;幾個刁鑽的彎道中,輕含油門並快意的輕轉方向盤,在優異的指向性表現下,以及前驅車款重量集中於車頭的特性,一開始感覺到車尾有點浮躁不羈,難以用均衡的思維來掌握,但經過幾個彎角的適應後會發現,這樣的疑慮頗為多餘,因為這樣的感覺單純只是因為重心全數即終於前方,車尾則不須多慮,會帶點輕挑並乖巧的循線前進。

雖然重心都集中於車頭,但優異剛性與輕快之底盤設定,3 代 Fit 在彎道中仍舊展現出相當高之穩定性,駕駛人輕鬆即可掌握動態表現。
廣  告

在較為平坦的濱海公路上,3 代 Fit 再向舒適趨近的底盤設定盡顯無遺,偏近舒適但仍保有一定之樂趣因子,對 Honda 這個熱血品牌來說,是不錯的演進方向,但若再向主流靠攏而喪失熱血本色,恐怕就不是諸多本田迷所樂見的;此外,由於趕路的因素,因此引擎轉速每每維持在 4,000 轉以上,車頭方向傳來的高頻音浪同樣提醒駕駛人,3 代 Fit 追求舒適、平穩駕馭的初衷,另外,較大的風切聲,也是較為可惜之處。

換個角度來說,新一代 Honda Fit 與前代相較之下,比較像是舒適為出發、樂趣乃是附加的感受,與往昔 Honda 多為樂趣為主要品牌訴求的刻板印象,有著程度上的不小差異。

從駕駛者的角度來說,Fit 的座椅與熱血並不搭,沒有優異的包覆性來支撐,這一點再次顯示出預算型買家的目標族群,畢竟價格競爭,往往是此級距銷售表現優劣的關鍵所在。換個角度來說,新一代 Honda Fit 與前代相較之下,比較像是舒適為出發、樂趣乃是附加的感受,與往昔 Honda 多為樂趣為主要品牌訴求的刻板印象,有著程度上的不小差異。

撇開滿足個人衝動、仍然保有一定程度的操控本色,3 代 Fit 朝向舒適邁進的轉變,加上效能、空間靈活運用、貼心設計 (如前排擁有 5 個置杯架設計)等,對多數消費者而言,都會是高度吸引力的產品特色,只是,豐富配備所之對應的較高售價,是在市場競爭時較吃虧的部分。另外一項比較可惜的設計,是因應空間運用因素,無論前排還是後排座椅,椅面長度都較為不足,無法提供優異的腿部支撐,對長途旅程來說,舒適性也會大打折扣,不知道是否也有提供選配來改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