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環交疊、藍白輝映以及三星光芒的廠徽,在高級品牌市場上彼此相互競爭,也各自有針鋒相對卻相互制衡的重要戰力,並擁有專屬特色與品牌印象:Audi 是載滿新穎配備的科技新貴,BMW 則有如渾身帶勁的運動健將,Mercedes-Benz 則是一貫彬彬有禮的貴族仕紳,即便在追求緊緻、靈活的中型轎車級距中也是如此,A4、3 Series 以及 C-Class 都擁有較為動感的氣質,且同時展現各自專長特色。

身型尺碼比一比

各自肩負著品牌中型房車銷售主力,同時也是本次集評對象的 A4、3 Series 以及 C-Class,車身尺碼雖然在數十年的比拼抗衡之下不斷成長,但現行世代的車長約莫落在 4.6~4.7 公尺之間,C-Class 是 3 者之間車長最短者 (4,591mm),3 Series 則落在 4,624mm 之譜,A4 則擁有 4,701mm 的車長,A4 同時也 3 款車中的車寬之最。不過軸距卻是由 3 Series 的 2,810mm 奪冠,A4 及 C-Class 的軸距分別為 2,808mm、2,760mm。

A4、3 Series 及 C-Class 車身尺碼隨著世代演進不斷放大,其中 C-Class 是 3 者之間車長最短者 (4,591mm),A4 為 3 款車中的車寬之最,而軸距則是由 3 Series 的 2,810mm 奪冠。

車身尺碼最直接影響的就是駕乘其中,感受舒適與否的空間表現,尤其各品牌持續表達對後排空間表現的精進,再加上現今車輛設計往往會在追求造型時,稍稍犧牲後排乘員的舒適性,因此前排與後排的空間表現如何,自然是最為重要的評比考量。

以身高 178 公分的乘員進行實際空間測量,(上圖)C-Class 駕駛座的頭部空間為 4.3 公分,腿部空間則有 11.5 公分,,(圖中)3 Series 駕駛座的頭部空間為 6.5 公分,腿部空間則有 11.5 公分,(下圖)Audi A4 駕駛座的頭部空間為 4.1 公分,腿部空間則有 11.8 公分,其中以 3 Series 駕駛座的頭部空間表現最為出色,腿部空間表現則在伯仲之間。
同樣以身高 178 公分的乘員進行後座空間測量,(上圖) A4 後座腿部仍有 17 公分的表現,但頭部空間已不足 1 公分。,(圖中) 3 Series 後座腿部擁有三款車型最出色 18 公分的表現,頭部空間同樣不足 1 公分。(下圖)C-Class 在頭部空間也和前述兩款車型擁有相同的情形,而後座腿部則為 13.5 公分。

以身高 178 公分的乘員進行實際空間測量,Audi A4 駕駛座的頭部空間為 4.1 公分,腿部空間則有 11.8 公分;後排座椅的空間表現則差強人意,雖然與前排座椅之間仍有 17 公分的距離,但頭部空間卻已經不足 1 公分,也就是說如果身材較高大的乘員,恐怕需要調整坐姿以避免撞到頭。另外兩位競爭對手也有相同狀況,雖然後排座椅的腿部空間至少也有 13.5 公分 (C-Class,3 Series 為 18 公分),但身體坐直的話都會卡到頭,也就是說長途旅程時,後排乘員無法輕易享有舒適的旅程。

廣  告

功能齊備各顯特色

在內裝鋪陳的部分,本次評比的 Audi A4 TFSI、BMW 320i Sport Line 以及 Mercedes-Benz C200,各自都採用了自家的家族化設計,雖然皆屬於車系中汽油車款的入門版,但功能與配備仍舊豐富,尤其在主被動安全配備上更是充足。三者之中以 BMW 的陳設最為顯眼,BMW 從 1 Series 開始導入了 Line 的車型概念,除了基本的 Basic Line 之外,再導入 Sport、Modern 以及 Luxury,在外觀以及車室空間作出不同變化,同中求異的方式來突顯個人風格。

在內裝鋪陳的部分,本次評比的車款以 BMW 的陳設最為顯眼,BMW 320i Sport Line 具備強化戰鬥氣息的紅色飾條,駕駛導向設計將資訊顯示集中在上半部,方便駕駛人掌握各項行車資訊。

BMW 320i Sport Line 的車室空間之所以最為顯眼,當屬強化戰鬥氣息、橫跨左右的紅色飾條,而 BMW 內裝一貫的駕駛導向設計,在紅色飾條的串連之下更趨明顯,不但角度略朝駕駛座,資訊顯示也都集中在上半部,方便駕駛人掌握各項行車資訊。除了空調與影音系統的按鈕組合之外,其餘各項功能皆由排檔座右側的 iDrive 旋鈕組來操控。另外駕駛人也能從多功方向盤上的快捷按鈕來操作,標準配備的方向盤換檔播片,呼應了 320i 的動感氛圍。

BMW 320i Sport Line 除了空調與影音系統的按鈕組合外,其餘各項功能皆由排檔座右側的 iDrive 旋鈕組來操控。

相較於 BMW 跑格動感的品牌特色,Mercedes-Benz 品牌特色一向以舒適為主軸,而 C200 的內裝鋪陳也同樣主訴高雅與質感,是本次集評中唯一未配有方向盤換檔撥片的車款。在中央空調出風口上緣的全新液晶資訊顯示幕,提供駕駛人一系列的重要資訊介面,操作按鈕設置在出風口下方,從駕駛者的角度來看,操作時比較容易分神,同時右側設有的數字鍵盤組,讓 C200 的中控臺視覺效果上相當豐富。

Mercedes-Benz 品牌特色向來以舒適為主軸,C200 內裝也同樣主訴高雅與質感,不過此款車型本次集評中唯一未配有方向盤換檔撥片的車款。
C200 在中央空調出風口上緣具備全新液晶資訊顯示幕,操作按鈕設置在出風口下方,從駕駛者角度看來,操作時較容易分神,同時右側設有的數字鍵盤組讓中控臺視覺效果上相當豐富。

至於 Audi A4 2.0 TFSI 的車室空間鋪陳,則強烈的將科技的冷冽美學展現,包含儀錶板、MMI 系統顯示螢幕、中控台至與排檔座鞍部,微微向駕駛座傾斜的中控台角度以及金屬飾條,完整而明顯的區隔在駕駛範疇之中。MMI 的操控旋鈕同樣配置在中控台處,而下方恆溫空調按鈕則以顯眼的對比色彩,形成另一個視覺焦點。

Audi A4 車室強調科技的冷冽美學,包含儀錶板、MMI 系統顯示螢幕、中控台至與排檔座鞍部,微微向駕駛座傾斜的中控台角度以及金屬飾條,完整而明顯的區隔在駕駛範疇之中。

比較值得玩味的,是 A4 2.0 TFSI 的排檔桿在 D 檔時,朝副駕駛座方向推動就能切換至 Sport 的手自排模式,採用上加下減的進退檔方式;320i 則是朝駕駛座方向扳動進入 Sport 模式,進退檔設計採用上減下加。C200 則沒有 Sport 檔位設計,駕駛人直接選擇 E/S 的駕駛模式,然後左減右加來控制檔位升降。

A4 2.0 TFSI 的 MMI 操控旋鈕配置在中控台音響面板中央,而下方恆溫空調按鈕則以顯眼的對比色彩,形成另一個視覺焦點。

在主動安全防護部分,諸如 ABS 防止煞車鎖死系統、EBD 剎車力分配系統、煞車力道輔助系統以及循跡控制系統,3 者皆列為標準配備;被動安全防護則是包含雙前座氣囊、雙前座側邊氣囊等皆列為標準配備,後座氣簾則在 A4 2.0 TFSI 及 320i 上列為標準配備,胎壓檢測系統則是 C200 以及 320i Sport Line 列為標準配備。這些都將會是消費者在選購車款時,相當重要的依據。

林柏攸U-CAR資深記者

評論

直覺、實用,同時具備年輕動感氛圍

如果說從視覺上來看,C 200 的穩重踏實、320i 的動感年輕或是 A4 1.8 TFSI 的科技表現,的確都擁有良好呈現,不過就使用上來說,由於 320i 的 iDrive 操作介面整合在中央鞍座上,相較於 A4 或 C200 擁有更直覺的操作手感,另外,以往空間為人詬病的 3 Series,在進化到第 6 個世代車身尺碼明顯增加之後,沒想到不論是駕駛或是後座乘客空間,會是 3 款車表現最出色的,為整體產品力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