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C網站曾做過多次「直購直測」單元。所謂的「直購直測」,是測試組人員直接從市場購入熱門 3C 產品,藉由長期使用體驗,自然能對產品的各項特性有深入的了解。但產品對象換至價格高出甚多的汽車時,「直購直測」單元實施的難度也高出甚多。

U-CAR 首篇直購直測

2012 年初,筆者購入了 1 輛 BMW 520d,取代已有 12 年高齡的 E39 世代 535i,做為平日座駕。整整 1 年的時間,近 25,000 公里的行駛里程,對 520d 的產品力自然了然於胸,正好藉此展開 U-CAR 首次的「直購直測」單元。

筆者選擇 520d 的原因,除了個人的品牌偏好之外,用車都是以自駕為主,行駛範圍以大臺北都會區為主,又已經習慣於 5 系列的使用空間,以後座買家為主打對象的 7 Series 與小一號的 3 Series 自然暫不考慮,而 5 Series 在進入 F10 世代後,氣派的外型、向 7 Series 看齊的用料以及動力系統的精進,都是吸引我的主因。而最重要的,238 萬元的入門定價落在個人的預算範圍之內,因此,毫不猶豫做了入手 520d 的決定。

BMW 5 Series 的柴油入門款 520d,在 2012 年全年銷售表現中,寫下 1,391 輛的成績 (含 520d Touring),是 5 Series 全車系中最熱門的車款。

「Sedan 真的比較好...」

說是毫無困難的決定,其實有著一段有趣的插曲。

決定要換車,自然與愛車的 U-CAR 編輯部同事們進行了許多交流與討論。雖然以自駕及大臺北都會區為主要使用,但是筆者有帶小折往郊區騎乘的習慣,亦有每年與老友固定的露營聚會,對於行李裝載的需求,讓我未全然將旅行車排除在外。

U-CAR 主筆張為揚本身是旅行車的擁護者,本身座駕就是四環 Avant。聽聞我打算入手 520d 時,給我了建議,「Bob,你為什麼不考慮 520d Touring?旅行車真的比較帥...」

時值春節將至,我裝做若有所思,「我也愛 520d Touring,但買 520d 我已經有點吃力,Touring 還要多個 30 萬元的價差。不過,腦袋裡老是會浮出個念頭,索性今年年終獎金少發一點,要是被你們在被背後罵,我就裝死當做沒聽到。這樣,30 萬的價差就有著落了...」

帶著小鬍子的為揚,以前所未見的真摯眼神望著我:「嗯,Bob,我仔細又想了一想,其實你才是對的,520d Sedan 才是比較好的選擇...」

有著 U-CAR 資深同事的背書,車款就這麼毫無困難地決定下來了。

有著加大的行李空間,造型又不改 5 Series 的優雅,對於有戶外活動需要的筆者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選項之一,但是近 30 萬元的價差,讓 520d Touring 跨過了筆者 250 萬元的心理價格門檻,加上預算的超出,幾番考量,加上同事真摯的推薦,最終仍是以 520d Sedan 做為換車的目標。

訂車過程一通電話搞定

決定了之後,當下撥了電話給熟識的 BMW 地區經理,「Hello,XXX,我想買一台 520,你可以幫我處理嗎?」「沒問題,Bob,你要買哪一款?」。

「開什麼玩笑,哪款便宜我就買哪款,我只買得起 520d。我要白色的,有車嗎?現在行情價格多少?」我回他。「Bob 如果不計較年式,現在有台 2011 年式白色 520d,行情是折價 16 萬元,我的權限可以再多折 3 萬元。也有 2012 年式的,差別在於多了怠速熄火的功能,但折價空間就少了些,2012 年式還有沒有白色車在庫,我還要確認一下。」

「好,那就這台,後續請你指派個業代處理,什麼配件都不必了,只要貼隔熱紙,不必前檔,別貼太爛的。」就這樣,一通電話搞定。因為工作的關係,對於 5 Series 的產品內容也早已相當熟悉,比起一般買家買車過程省了不少的功夫。事實上,交車當天業代把車開來時,正準備依照標準程序講解車子的各項功能時,筆者回答他,「不用了,謝謝,這車我很熟。」業代則一臉錯愕,「這樣交車,一點成就感都沒有。」

廣  告

首度長途行駛-臺北到屏東,364 km,油錢 580 元

520d 是 BMW 旗下的中大型豪華房車 5 Series 的入門車款。F10 世代的 5 Series,自 2010 年在國內上市以來,始終都是進口豪華房車級距中不可或缺的要角,產品線除 520d 外,還有 520i、528i、530i、535i 等汽油車型,530d、535d 等柴油車型及 ActiveHybrid 5 的油電複合車型。雖然僅是入門車型,但是靠著能源局測試平均每公升可行駛 15.9 公里的出色油耗(2011 年式)表現,以及 5 Series 的豪華座艙及良好的舒適性,是全車系中最受市場歡迎的選擇。筆者亦是其中之一。而就在交車後不久的一次返鄉機會,才剛開始磨合的 520d,就一路載著筆者南下屏東老家。

試車那麼多年,自己車的第 1 次旅程自然也職業性地想要做點測試,看看人生中首輛自購的柴油產品,油耗表現究竟如何。臺北市市區的加油站有柴油加油機並不多,還不熟悉的筆者當天還先到三重的重新路加油站加滿柴油,將行駛里程以及油耗統計功能歸零之後,駕著出廠里程方才 86 公里的新車,開上了高速公路。

里程才 86 公里的 520d,在南下返鄉前的加滿油後,電腦推估滿油可行駛里程為 1,105 公里,而筆者亦將旅程電腦的油耗計算歸零,趁著返鄉的旅程,測試人生中首輛自購的柴油產品油耗表現如何。

返鄉當天是星期六,與平時周休二日的交通流量相當。為了避開塞車的狀況,筆者已經提早於 8 點之前開上國道 3 號高速公路,然而在土城交流道之後的例行性車多狀況,仍無法避開,引此,無法單純利用定速系統輕鬆行駛,仍需不時隨車流調整速度,直到過了關西交流道之後才漸漸舒緩。

而經過了新竹、苗栗等車少路段後,大臺中都會區的車流又密集了起來,到了彰化和美路段,甚至仍出現了車陣需要停下後再重新起步的狀況。

總而言之,是個尋常的周六上午的高速公路,整體的行駛狀況與正常用車的狀況相當一致。整個南下的行駛,就一路沿著國道 3 號高速公路南下,直到里程標示約 390 公里的九如交流道下匝道後,再行駛約莫 10 公里的平面道路,回到了筆者位於屏東市的家中。

到達屏東,在老家附近的孫立人將軍故居拍張照片。

到了屏東,就是油耗見真章的時刻。回家前先開到附近的加油站,時鐘顯示 12:17,一路沒有休息,整個行駛時間約是 3.5 小時,而行車電腦的總里程約 363 公里,累計里程已經達 450 公里。

原先自駕 535i 時,每次加油大多是 2,000 元以上,油量也都在 60 公升以上。而這輛新車的首次長途行駛後加油,則是不到 600 元的 580 元,油量不到 20 公升。(當時超級柴油每公升不到 30 元。)

實際加油的發票以及當時拍攝存檔的照片,因為備份問題,久尋未獲,詳細的每公升油價與油量數字無法確定。然而,580 元的這個數字,卻因為衝擊太大,牢牢記了下來。平均油耗依旅程電腦的計算是每百公里 4.9 公升,換算出來是驚人的每公升 20.4 公里,這對於剛從 535i 換車的筆者而言,無異是天文數字!

到達屏東之後,查看行車電腦的記錄,累計里程來到 450 公里,單趟旅程 363 公里,平均油耗每 100 公里 4.9 公升,還可以行駛的里程達 993 公里。而在定速每小時 118 公里行駛下,加上收費站、車流因應等變化,平均時速 104.7 公里。

比較 520d 與 535i 長途行駛的狀況,駕駛者均是筆者本人,駕駛習慣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在純高速公路行駛的狀況下,筆者向來是以最高速限每小時 110 公里以及執法實務每小時 10 公里寬限範圍為準,將定速系統設定在時速 118 公里的狀況下。以這樣的設定,在平坦的路段行駛,535i 的行車電腦顯示的即時油耗均會固定在每 100 公里 10 公升的數字,而 520d 的則均是固定在每 100 公里 5 公升的數據。單就每公升油耗的行駛里程,差距就是以倍計算,而若再加上 535i 固定使用 98 無鉛汽油與超級柴油的價格差異,在實際的行駛成本上的差距,更是令人驚豔。

這樣的數字,身為專業汽車媒體,應該是不會陌生,但是以自行購入的車輛,僅在磨合期中就能跑出這樣的成績,其衝擊力的質與強度,的確與看著新聞資料的數據有著不同的感受。

省油的主因:柴油引擎、8 速變速箱以及精準的電腦控制

能夠有這樣優異的油耗表現,在經過 1 年多的行駛之後,我覺得主要歸功於 3 大因素。

最重要的,自然是 520d 柴油引擎良好的效率。透過高壓縮比以及精準的燃油噴射控制,讓 520d 能在擁有 184 匹馬力輸出的同時,同樣又具有絕佳的油耗表現。

其二,8 速變速箱。與 7 系列相同的 8 速 Steptronic 變速箱,透過 8 個檔位齒比的適當設定,即便我以時速 118 公里在高速公路巡航,引擎的轉速亦僅有 1,700 轉左右,有效節省油料的使用。而引擎與變速箱之間精準的電腦控制系統,更是絲毫不浪費任何的油耗,把整體效能推到極致。其精密的程度,更可以從即時油耗的指示中可以看出。

一如前述的時速 118 公里定速巡航,我甚至可以用油耗數字當做水平度偵測儀,只要數字低於每 100 公里 5 公升的油耗,即便乘員還沒有感覺,我也能保證,我們開始進入下坡的路段。而路面僅需有些許的上揚,那麼即時油耗顯示的指標,肯定在每 100 公里 5 公升以上,百試不爽。

這具 2.0 升直列 4 缸柴油引擎擁有 184 匹、38.7 公斤米的最大動力,並搭配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車輛能源管理系統,讓其油耗表現出色;而 2012 年式後加裝怠速熄火系統,更讓 520d 在能源局公佈的數據中擁有每公升可行駛 18.5 公里的平均油耗表現。

超省油的黃金「左手」─絕佳好用的定速系統

筆者相信跑出這樣的數字,對於部份同樣身為 520d 的讀者而言,也會心有存疑,因為這樣的表現,可能與其實際使用有所差距。但是,520d 位於方向盤上的定速系統,是讓筆者可以達成這樣驚人油耗數字的另一大功臣。

與電腦時代一起成長的筆者,即便已經年逾不惑,依然熱愛打電腦,對於搖桿、控制器的使用,有著超過 30 年的訓練,因此,與 U-CAR 編輯部同事不同,我常常是用左手那小巧的定速系統撥桿,來控制油門與速度。

以臺北市的行駛為例,常有需要橫貫市區的筆者,如果不是在下班尖峰時段,幾乎可以從永吉路的匝道開始,單純以定速系統控制來行駛整段路程。即便途中固定遇到車流的交叉,筆者透過經驗適度調整車速,都能順利地行駛,而不需要使用右腳來控制油門。

而 535i 不同的是,F10 世代的 520d 多了動能回收系統,可以利用電磁系統回收動能的設定,達到一定的煞車效果,因此除了緊急煞車的狀況之外,筆者僅需要撥桿的上上下下,就足以控制車輛的加速煞車,符合都會區行駛的需要,自然在高速公路那樣寬闊的道路上,使用更是得心應手。

而定速系統的供油模式,是原廠工程師精密的測量之後所寫定的程式,油料噴射精準,自然遠佳於不擅長細微動作的右腳,在油料的節省方面有著絕對的優勢,也在筆者首趟的長途行駛中,清楚的展現出來。

2 萬 4 千公里實測,平均油耗每公升 14.5 公里

而已經打定主意要進行直購直測的報導,為此,旅程電腦的平均油耗欄位,自己之後就不曾重新歸零過,每天上下班行駛的路線包括臺北壅塞的市區道路,以及一小段的快速道路。自從高鐵通車後,筆者返鄉即多以高鐵為主,不過,偶爾興起,三、四個月總有一次開上高速公路往返南北,一點一滴的紀錄下油耗表現。

這輛 520d 自從購入後,就一直日常上下班及假日外出的代步工具,行駛路線包含高速公路、市區及山區道路,目前總行駛里程已累積超過 24,000 公里。

累積至今,總里程將近 2.5 萬公里,儀錶板上紀錄下的平均油耗數值為每 100 公里 6.9 公升,也就是每公升燃油可以行駛約 14.5 公里。以中大型豪華房車來說,高速油耗每公升 20 公里,平均油耗每公升 14.5 公里,這樣的表現,也難怪 520d 會成為 BMW F10 5 Series 中如此受歡迎的產品。

520d 配有車輛能源管理系統,只要在煞車及滑行時,轉速錶下方的即時油耗錶就會顯示在左側的 EfficientDynamic 藍色區域,表示此時發電機正利用滑行時的動能替電池充電。而下圖則可看出 520d 在以定速 100 公里行駛時,引擎轉速只有約 1,500 轉;在種種省油利器幫忙下,520d 行駛 24,000 公里以來,儀錶顯示的的平均油耗為 6.9l/100km,約每公升可行駛 14.5 公里。

只不過,筆者獨特的使用習慣,雖然打造出絕佳的油耗表現。或許,如此頻繁地使用定速控制,已超出工程師所設想的使用頻率,方向盤上的定速撥鈕,已經出現些許潤滑不足的現象,有時使用會略帶乾澀,發出輕微的異音。下次回廠定保的時候,是該請原廠技師幫忙潤滑。

長期使用下來,520d 身上難免留下了使用痕跡,尤其是長時間握著的方向盤,以及跑高速公路常用的定速系統撥桿,都分別出現了汗漬及異音。

設計符合實際使用需求,藍牙及音響廣播功能方便好用

配備部分,F10 5 Series 最值得一書的當然還是 iDrive 中文化控制系統,這套整合許多功能於一身的的裝置,可讓你透過中央扶手上的旋鈕跟按鍵,進行音響和空調系統的操作,以及車內許多細節的設定與調整,來符合你平常的用車習慣。

在使用 2 萬多公里以來,520d 的 iDrive 整合系統中有 2 項功能的設計相當好用且值得推薦。首先是原廠配有的 BMW Professional CD 音響主機內含的廣播系統,在透過 iDrive 系統調整及儲存常用的電台之後,當你開出平時所在的地區之後,舊有的廣播系統必須手動調整頻率,才能在其它縣市收聽原有電台,但 BMW Professional 音響系統內建自動調整功能,開到外縣市後,他會主動掃描所有電台頻率後列出,駕駛只要使用 iDrive 旋鈕即可快速選擇不同電台,這對經常南來北往的駕駛者來說,是相當實用且貼心的設計。

另外,520d 標配的藍牙系統也十分實用且聰明,尤其對當前智慧型手機相當普遍的時帶來說更是重要。只要開啟手機的藍牙功能,並進入 iDrive 系統的藍牙連結界面,手機內的音樂及聯絡人資訊就會看 iDrive 系統同步,如此一來,就能透過 520d 上的 6 具喇叭,播放手機內常聽的音樂,整個操作過程相當簡單,連結速度也很快,十分好用。

一般駕駛者開車時的娛樂不外乎聽音樂及廣播,而 520d 配有的藍牙功能能和手機快速配對,播放存放在手機內的音樂,而廣播系統也會自動依地區不同調整頻率,對使用者來說相當方便。

520d 雖然是 5 系列中最入門的車型,但坐進車內,還是可以感受到豪華主管級房車所應具備的豪華氛圍,包含木紋飾板的材質選用,還有座椅、儀表台和其它各處的皮革質感都相當出色。

在其他方面,520d 身為車系中入門車款,配備自然從簡出發,但在外觀上依然擁有遠近雙功能的 HID 頭燈,並搭配 17 吋鋁圈;內裝則擺放兩張雙前座電調椅,附有換檔撥片的 M 款多功能方向盤也是標準配備,動態行車模式及倒車顯影系統也都一應俱全。

520d 的外觀配有遠近光雙 HID 頭燈,輪圈則使用 17 吋規格,但電動天窗要 520i 以上車型才會配有。
520d 雖為車系入門款,但車內豪華氣息不減,並配有雙前座電調椅、iDrive 中文化控制系統及藍牙功能等實用配備。(人工皮而非真皮座椅,正好符合我個人需求)

節能不必然要捨棄駕駛樂趣

520d 省油歸省油,但所搭載的 2.0 升柴油引擎擁有 38.7 公斤米的大扭力,加速起來可是十分帶勁,不必刻意加深油門或降檔,就有足夠的扭力供你加速揚長而去。平時上下班在市區行駛的感受較不深刻,在山區道路的上坡路段,就能明顯感受到柴油引擎低轉速高扭力的好處,即使沒有使用能讓引擎轉速保持在較高區間的 S 檔位,依然有足夠的力道驅車上爬。

靠著 2.0 升柴油引擎充沛的低速扭力,即使不用 S 檔位拉高引擎轉速,520d 的加速力道依舊相當充足,且車身動態靈活好掌握,雖然車身長度逼近 4.9 米,但行進間感受不到長車身造成的遲頓感。

排檔座左前方的按鍵,是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提供 Normal、Sport 及 Sport plus 三種模式,依序按下,可以明顯感受到引擎、油門、變速箱及轉向系統的反應都有差異,Normal 比較緩和、Sport 敏感銳利許多,Sport plus 模式則會再開啟 DTC (Dynamic Traction Control) 動態牽引力系統,允許更激烈的操駕。但就平日行駛來說,其實 Normal 及 Sport 就已經足夠應付所有路況,較為激進的 Sport plus 並不常使用。

設置於排檔座左前方的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提供 Normal、Sport 及 Sport+三種模式,會依模式不同改變引擎、油門、變速箱及轉向系統的反應,其中 Normal 及 Sport 就足以應付所有行車路況,Sport+模式則是會進一步開啟 DTC 動態牽引力系統,允許後輪更多的滑動來營造駕駛樂趣。

入門車型超水準表現,令人滿意

目前,520d 的行駛里程數仍持續增加中,實際行駛每公升 14.5 公里的油耗表現,是我們對 520d 最滿意的地方,讓人可以較無負擔地享受主管級房車的舒適與豪華;但或許會有人覺得柴油引擎的運轉聲浪太吵,的確,520d 的靜肅性確實無法和汽油引擎相比,但關上門後,靠著良好的隔音效果,其實並不會有太明顯的引擎運轉聲傳來,保有豪華主管級房車所該俱備的舒適氛圍,再加上不因身為入門車款而減損的內裝配備,以及實用的音響及藍牙系統,520d 有著許多讓人喜愛的特質。

雖然相對於前一輛 535i,520d 的內裝用料並不若 535i 來得好,而對於車外噪音的隔絕,亦不若 535i;在道路坑洞的吸震處理上,亦沒有 535i 來得沈穩舒適。但考量到 535i (E39) 當年新車車價高達 300 萬元,比起同年代入門款 520i 售價仍未破 200 萬,高出甚多。因此,高階車款與入門車款上配備設定的差異,520d 不如前一輛 535i 的部份,我覺得合情合理。

而全新柴油引擎的低使用成本,加上個人偏好的 BMW 操控風格,在經過這 1 年的時間之後,整體而言,筆者相當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