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 BMW 高性能車款,車迷腦中毫無疑問會浮現那藍紅相間的「M」字徽章。

談到 BMW 高性能車款,車迷腦中毫無疑問會浮現那藍紅相間的「M」字徽章,不過一輛純正的 M 款性能車要價往往不斐,而要是想讓自身坐駕擁有如 M 家族般的氣勢,滿足對於性能的渴望,BMW 原廠推出的 M Performance 性能加裝套件,不失為一項相對低價的選擇。為了讓消費者能更了解其核心理念,總代理汎德於 2012 年 8 月 22 日假龍潭 TIS 樂活賽車場舉辦 BMW M Performance 媒體體驗活動,傳達性能套件的運動風采。

為了滿足性能車迷的需求,除了當家 M Power 高性能車款之外,BMW 原廠推出的 M Performance 性能加裝套件,不失為一項價格相對較低的選擇,而為了讓國內消費者更能了解其產品特色,總代理汎德於日前假龍潭 TIS 樂活賽車場舉辦 BMW M Performance 媒體體驗活動,傳達性能套件的運動風采。

其實有不少消費者喜愛為自己的 BMW 車款進行改裝,所以市面上存在著專以改裝 BMW 車款而聞名的改裝廠,例如 AC Schnitzer、Alpina。而 BMW 眼見此市場具有龐大潛力,因此決定自行開發改裝品提供給消費者,其實打從 2008 年原廠便以 BMW Performance 為名,推出一系列能夠讓車輛更具性能風格的改裝套件,到了 2010 年則是將名稱進化為 BMW M Performance 改裝套件,只不過當時套件僅能夠讓旗下 M 款性能車選擇,不過時至今日,為了鎖定更龐大的市場,BMW 讓一般車款也能加裝此類性能套件,目前原廠已發表了包含現行 1 系列、3 系列、5 系列與 6 系列等車系的專屬加裝套件。

不少消費者喜愛為自己的 BMW 車款進行改裝,所以市面上存在著專以改裝 BMW 車款而聞名的改裝廠,例如 AC Schnitzer、Alpina,而原廠講師表示 AC Schnitzer 由於亦是推出改裝套件,因此為 M Performance Part 的最大競爭對手,至於 Alpina 則是著重整車高性能調校打造,與 M 性能車款概念相仿。 (圖上為裝有 AC Schnitzer 套件的 Z4,圖下為 Alpina 所打造的 B7 Biturbo)

由於名稱實在相近,難免會令人對 M 性能車款、M Performance Part 性能加裝套件與 M Performance Automobile 之間差異感到疑惑,為了讓消費者更加了解 M Performance 套件的核心理念與差異,BMW 原廠的講師 Marcus Rehm 特地遠道而來進行講解。其實簡而言之,M Performance 套件乃是將 BMW 於賽車運動上的因子導入,並讓標準車型性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套件中不管內裝或是外觀部品皆以更強烈競技氣息來設計,並交由 M GmbH 以高標準程序來為各種車款量身訂作,不論是耐用度或是實際效益皆經過原廠的認可,而這也是原廠認為跟改裝廠的差異所在。

為了讓消費者更加了解 M Performance 套件的核心理念與差異,BMW 原廠的講師 Marcus Rehm 特地遠道而來,針對套件特色、核心價值以及設計理念講解。
若將 BMW 產品比做金字塔,那麼位在頂端的即是 M 性能車款、中間則是 M Performance,最底端及是一般標準車型,而從圖中來看,最上方的 M 車款 (1 M Coupe) 在外觀套件上,擁有家族化的 3 道大面積進氣壩,而 M Performance 套件即是以 M 款套件為基礎,再以細部修飾來呈現。

而進一步詢問時 Marcus Rehm 解釋,若將 BMW 產品的性能比做金字塔,那麼位在頂端的永遠都是 M 性能車款、中間則是 M Performance Automobile,最底端即為一般標準車型,至於本次體驗主角 M Performance 套件,則可以視為讓車主能夠自行選擇搭配的加裝品,不論是一般車款或是 M 款性能車皆可支援。

舉例來說,假使你的座駕已是 1 部 M5,那麼則可以繼續再添加賽車貼紙、賽車方向盤、碳纖維飾板或碳纖維後視鏡外蓋等 M Performance 部件。不過若是一般車款要加裝,則需先裝上 M 款套件之後、再以 M 款套件為基礎加入性能組件。而必須釐清的是,裝上 M Performance 套件的一般車款,卻又和 M Performance Automobile 有所不同,Marcus Rehm 表示,最大的差異是 M Performance Automobile 出廠時即已搭載 M GmbH 重新設計調校過的引擎,外觀也是在出廠時即定型。

M Performance Automobile 出廠時,已搭載經過 M GmbH 重新設計調校過動力心臟,而 M Performance 套件則可以說成是性能加裝品。 (圖為 M135i 之引擎室)

以 M 為基礎,添入賽道因子

體驗活動中,原廠準備的 3 部改裝車款為 1 系列、3 系列與 5 系列,而先以本次加裝 M Performance 性能套件完整度最高的 1 系列,做為了解加裝套件設計細節的指標。外觀層面來說,車頭招牌水箱護罩改用黑色烤漆處理強化風格,前保桿除了 3 組大型進氣壩之外,前端還多延伸出了擾流板,原廠表示此套件乃是經由 M 部門打造而成,已經過原廠風洞實驗室的認可。

本次加裝 M Performance 性能套件完整度最高的 1 系列,車頭招牌水箱護罩改用黑色烤漆處理強化風格,前保桿除了 3 組大型進氣壩之外,前端還多延伸出了擾流板,此套件亦是經由 M 部門打造而成,已經過原廠風洞實驗室的認可。另外後視鏡更是融入了手工打造的碳纖維外蓋,強化戰鬥氣息。

車側部分,1 系列還換上的 19 吋 405M 雙色鍛造鋁圈,極輕量化的優勢使其能夠擁有更為優異的操控表現,至於車門下端則是屬於空力套件組的擾流側裙,同時上緣還融入了與車身相呼應的黑色賽車飾調。車尾部分,後檔上緣俱備黑色後擾流尾翼,下端則先是換上了 M 款後保桿之後,接著再融入專屬整流鰭以及鍍鉻尾飾管,讓 1 系列從頭至尾散發出濃烈的運動氣息,與標準車型差異頗大。

換個角度來看,車門下端加裝屬於空力套件組內的擾流側裙,上緣還融入了與車身相呼應的黑色賽車飾調;車尾部分,後檔上緣新增黑色後擾流尾翼,接著並換上 M 款後保桿並融入專屬整流鰭以及鍍鉻尾飾管,讓 1 系列從頭至尾散發出濃烈的運動氣息。
一般標準車型採用的輪圈為多件鑄造式,而 M Performance 則是採用一體成型鍛造式來提升輕量化以及剛性優勢,本次體驗的 1 系列改裝車款則是換上 19 吋 405M 雙色鍛造鋁圈,並加裝煞車強化組,內含 M Logo 輕量化鋁製 4 活塞煞車卡鉗與大型劃線通風碟等。

而至於一旁的 3 系列以及 5 系列,雖然並未裝上原廠預計於 9 月發表的前後保桿套件,但也換上了賽車條紋、M 款空力套件、碳纖維後視鏡外蓋、碳纖維擾流尾翼以及專屬鍛造輪圈等,讓原廠即充滿跑車風格的 3 系列散發更加兇悍的氣勢,而 5 系列則是擁有如同 M5 般的高性能風采。

一旁的 3 系列以及 5 系列,雖然並未裝上原廠預計於 9 月發表的前後保桿套件,但也換上了賽車條紋、M 款空力套件、碳纖維後視鏡外蓋、碳纖維擾流尾翼以及專屬鍛造輪圈等。

碳纖維拉拔內裝戰鬥指數

M Performance 性能加裝套件在內裝部分,包含門把、方向盤、排檔桿、中央鞍座與手套箱等多處,皆可見到原廠利用碳纖維飾板來點綴,而也由於其表面並未經過烤漆處理,實際觸摸可以真切感受到碳纖維的編織紋理,讓車室內充滿了濃厚的戰鬥氣息。另外,為了駕駛在激烈操駕中能夠有更好的抓著力,因此方向盤換裝了麂皮賽車方向盤,上緣嵌入了紅色轉向定位點,而且還採用下平把設計,實際體驗中的確為操控有所助益。原廠表示今年 9 月份還會發表一款搭配 OLED 多功能顯示幕的麂皮賽車多功能方向盤,其新增了 LED 換檔指示燈,讓戰鬥指數更加高昂。

內裝部分,包含門把、方向盤、排檔桿、中央鞍座與手套箱等多處,皆可見到原廠利用碳纖維飾板來點綴,讓車室內充滿了濃厚的戰鬥氣息。而為了駕駛在激烈操駕中能夠有更好的抓著力,因此方向盤換裝了麂皮賽車方向盤,上緣嵌入了紅色轉向定位點,而且還採用下平把設計,實際體驗中的確為操控有所助益。
車室內多處碳纖維飾板來點綴,由於其表面並未經過烤漆處理,實際觸摸可以真切感受到碳纖維的編織紋理,同時滿足視覺與觸覺體驗。

動力、懸吊強化,賽道展實力

別誤會 M Performance 性能套件僅只是讓一輛 BMW 虛有強悍外觀,對操控以及速度有所要求的消費者,還可選擇 M Performance 動力套件升級組、較 M 款懸吊低 10mm 的懸吊強化組以及強化煞車組。而原廠在看好柴油車改裝市場的策略下,率先為柴油車款推出動力套件升級組,本次體驗車款清一色為搭載 2.0 升渦輪增壓柴油引擎的 120d、320d 與 520d,其裝上了新的引擎控制單元和增壓空氣冷卻組,使最大馬力由原本的 184 匹提升至約 200 匹 (147kW) ,最大扭力則從 38.7 公斤米提升至 42.8 公斤米。

原廠在看好柴油車改裝市場的策略下,率先為柴油車款推出動力套件升級組,本次體驗車款清一色為搭載 2.0 升渦輪增壓柴油引擎的 120d、320d 與 520d,最大馬力由原本的 184 匹提升至約 200 匹 (147kW) 。

為了能夠即時感受到加裝 M Performance 性能套件的差異性,本次原廠還準備未經改裝的 120d、320d 與 520d 穿插在改裝車款中,並採每部車 4 圈的方式輪流體驗。標準版 120d 本身其實已可憑著靈敏快速的轉向、敏捷車身和充沛動力等特質,在賽道上展現不俗表現,不過換至 M Performance 改裝車上之後,先不論車室內配備帶來的視覺感受和麂皮方向盤的出色觸感,光是踩著油門起步即可隨即感受到動力輸出更加靈敏、豐沛,駛出低速彎更加強勁的扭力確實提升拉轉速度,讓整體節奏更加流暢。

為了能夠即時感受到加裝 M Performance 性能套件的差異性,本次原廠還準備未經改裝的 120d、320d 與 520d 穿插在改裝車款中,並採每部車 4 圈的方式輪流體驗。

雖然由於場地因素無法充分體驗到加速尾段的高轉實力,不過從短短的衝刺中已可想像提升之後的效能。真正體悟深刻的則是底盤部分,軟硬適中的阻尼特性和更低的懸吊配置,使得 120d 在連續 S 彎道左右切時,有效抑制側傾、並讓重心轉移程度降低許多,整體動態表現更佳均衡,支撐性良好的懸吊系統搭配 19 吋輪圈,確實可以讓改裝之後的 120d 在高速彎道能夠有信心的一再加速,與標準車型的差異顯而易見。只不過體驗活動當天 1 系列搭載的還不是 M Performance 懸吊強化組,而是 M 款跑車化懸吊。

軟硬適中的阻尼特性和更低的懸吊配置,使得 120d 在連續 S 彎道左右切時,有效抑制側傾、並讓重心轉移程度降低許多,支撐性良好的懸吊系統搭配 19 吋輪圈,確實可以讓改裝之後的 120d 在高速彎道能夠有信心的一再加速。

1 系列改裝之後表現是可以預見的,而換到了 3 系列之後,標準版賽道表現雖然無法猶如 1 系列般的敏捷,不過卻均衡的車身配重帶來的穩定性卻是其一大動態特色,換上加裝套件之後,M 款跑車懸吊組消弭了部分原有的舒適因子,再與動力升級套件搭配之下,賽道上更能突顯前後配重比例均勻的特色,駕駛意志與車身動態表現更容易合為一體,整體表現雖不若 1 系列硬派,但套件的效果同樣顯著發揮。

3 系列穿上加裝套件之後,M 款跑車懸吊組消弭了部分原有的舒適因子,再與動力升級套件搭配之下,賽道上更能突顯前後配重比例均勻的特色,駕駛意志與車身動態表現更容易合為一體。

至於 520d 儘管動力充沛,轉向與底盤亦仍具備 BMW 的一貫水準,不過車長逼近 5 米、車重 1,625 公斤的體態,在賽道上本來就不具特別的操控優勢,出彎補油時的速度常常也都是慢了一拍,不過改裝動力系統升級套件之後的 520d,出彎提升轉速的反應改善許多,搭配 19 吋鋁圈和前輪強化煞車組等配備,使得 520d 在賽道上的單圈節奏順暢不少,表現可圈可點,不過相信懸吊系統也能改裝的話,表現將更加精彩。

改裝動力系統升級套件之後的 520d,出彎提升轉速的反應改善許多,搭配 19 吋鋁圈和前輪強化煞車組等配備,使得 520d 在賽道上的單圈節奏順暢不少,表現可圈可點。
廣  告

雖然命名方式相近,但透過實際體驗後,可以更確切了解到 M Performance、一般車款與 M 車款間,其實有著相當明顯的差異,裝上 M Performance 套件的車款,性能其實還是與純種 M 車款仍有一大截差異,不過卻能以少部分的改裝以及相對低的價錢,讓性能以及駕馭樂趣獲得一定程度內的提升,這是 M Performance 原廠性能加裝套件的價值所在。而汎德預計於今年完成全省展示據點 M Performance 套件專區的鋪設,讓消費者能有更多的客製選擇。

1 系列加裝套件清單
  品名 售價   品名 售價
1 M 空力套件組 71,000 10 車身貼紙 (白) 9,120
2 前保下飾板 21,000 11 M 水箱護罩 (單邊) 1,900
3 左側裙下飾板 4,990 12 19 吋鍛造鋁圈組 199,000
4 右側裙下飾板 4,990 13 強化煞車組 (前+後) 138,000
5 車側貼紙 5,930 14 鍍鉻尾飾管 13890
6 後保下飾板 (單邊雙出) 16,860 15 麂皮賽車方向盤 47,520
7 後擾流尾翼 12,700 16 碳纖維排檔桿頭 9,680
8 後整流鰭 6,730 17 碳纖維車內飾板 41,660
9 碳纖維後視鏡外蓋 (單邊) 14,680      
3 系列加裝套件清單
  品名 售價   品名 售價
1 M 空力套件組 97,000 7 強化煞車組 (前+後) 138,000
2 後保下飾板 3,000 8 鍍鉻尾飾管 13,890
3 碳纖維後視鏡外蓋 (單邊) 14,680 9 麂皮賽車方向盤 47,520
4 車身貼紙 (黑) 10,360 10 碳纖維排檔桿頭 9,680
5 黑水箱護罩 (單邊) 2,690 11 碳纖維車內飾板 44,920
6 20 吋鍛造鋁圈組 239,000      
5 系列加裝套件清單
  品名 售價   品名 售價
1 M 空力套件組 122,000 6 黑水箱護罩 (單邊) 2,960
2 後保下飾板 3,000 7 19 吋鋁圈組 179,000
3 碳纖維後擾流尾翼 27,900 8 前煞車升級套件組 82,000
4 碳纖維後視鏡外蓋 (單邊) 15,900 9 碳纖維排檔桿頭 11,620
5 車側貼紙 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