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不見,你的容顏是否依舊?多年不見,現在的你是否安好?
我們或許都有這種朋友,從單純青春的校園一路走到紛擾世故的社會;從青澀的少年走到成熟的青年。看著時光在我們身上留下印記,讓稚嫩的臉龐在歲月的刻劃中變得成熟;讓天真的心靈在光陰的磨練中顯得穩健。雖然烙印在腦中的輪廓,不會因為時間的沖刷而顯得淡薄,但智慧的神情卻訴說著早已並非昔日,儘管笑顏依舊,卻已不可同日而語。
五年前,我們在秋日的驕陽下邂逅。五年後,在暮冬的涼意中我們眼神再度交會,雖然輪廓依舊,你卻似乎不是當年的你……
五年前,秋日驕陽下的邂逅
與你的眼神交錯,熟悉的容貌卻又帶點陌生的神情,讓人不禁想起五年前的第一次邂逅,那時的你所刻劃下的印記。
2005 年,在秋末的臺北,第一次與國產 Swift 有了邂逅,融合了歐日的設計風格,為 Swift 勾勒出細膩與俐落並陳的外表,透過大面積的類菱形頭燈燈組,讓 Swift 具有活潑且充滿朝氣的年輕面容。挑高的車頂,搭配一路往車尾傾斜的線條,讓 Swift 在消弭小車所帶來的侷促感外,還在外型線條上多了幾分動感的神情。四輪突出的輪拱與壓低的車身,加上刻意拉出的車側肩線,更為其增添幾分不同。年輕可愛的俏皮神情,是當年 Swift 試車組心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2005 年,Suzuki 與臺灣合作夥伴太子汽車聯手引進 Suzuki 旗下的全球戰略車款 Swift,並且導入國產販售,期望延續先前 Solio 所打開的風潮,擴大 Suzuki 品牌在臺灣市場的佔有率。而 Swift 也並未讓 Suzuki 失望,不僅打開國內市場對於小型掀背車的胃口,也連續多月擠入國產乘用車排行榜前 10 名之中。
但五年之後,隨著 Suzuki 旗下子公司金鈴汽車全面接管 Suzuki 品牌在臺營運,並且於 2009 年年底宣布 Suzuki 品牌在台改採全面進口策略。時值 Swift 世代交替之際,改為進口車後、在 2011 年重回國內小型掀背市場的 Swift,面對眾多的對手能否延續五年前的熱度?也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五年之後,熟悉卻已不可同日而語
五年後,當我們再度見到了你,熟悉的輪廓依舊。在我們以為你還是當年的你的那一刻,你的眼神卻散發著些許陌生的色彩,訴說著早已今非昔比。
2010 年 6 月,Suzuki 正式發表全新世代 Swift,熟悉、相近的外型設計,成為了討論的話題,乍看之下極為相似的兩台車,時隔五年之後,經過歲月與時光的雕琢,活潑、可愛俏皮的你,又變得如何?在五年後的暮冬,我們終於有了面對面深談的機會。
一眼望向新世代 Swift,若無仔細探究規格數據,無可否認的,腦中浮現的還是前代 Swift 的身影。類似菱形的大面積頭燈燈組、由 A 柱開始拔起的車頂、四方外張的輪拱、刻意拉出的車側肩線,以及略向車尾下切的車頂線條與車頂上的天線,都讓人勾起前代 Swift 在你我心中留下的深刻記憶。
然而,當開始翻閱新世代 Swift 的規格表時,那一條條列出的數據,忠實地告訴你我,不僅是改為進口導入而已,在熟悉的外表底下,Swift 已截然不同。
成長,然後茁壯
雖然就第一印象而言,新世代 Swift 仍然可見前代車型濃厚的影子,在相似的設計風格之下,五年後我們再見的他,早已是徹頭徹尾全新打造。
探究車身規格,新世代 Swift 車長 3,850mm、車寬 1,695mm 與車高 1,510mm 的體型,若是與車長 3,760mm、車寬 1,690mm 及車高 1,500mm 的前代車型相比,無論是車長、車寬與車高皆有所增長,讓 Swift 在世代交替之後體型也有所成長。
不僅如此,外觀上 Swift 也看出不少「長大」後的跡象,類似菱形的大面積頭燈,不僅線條更為修長、銳利,整體面積也更為碩大,讓這組炯炯有神的頭燈成為車頭最受矚目的亮點。在中央的水箱護罩與前保桿造型,在世代交替之後也有了不同,加大的水箱護罩,雖然保留了網格設計,但與由頭燈邊緣拉出、往前保桿下方延伸的鈑件折線搭配下,為其打造出雙 U 形的造型,在飽滿之外也更顯成熟。
轉向車尾,熟悉的味道雖然仍舊撲鼻而來,但 Suzuki 並未忘記讓 Swift 在前後代車型的相同中尋得新意。雖然仍然延續了前代車型的基本筆調,但在線條的勾勒以及物件的搭配,卻用上了不同的手法。尾燈組 Suzuki 運用紅白兩道色帶嵌入與頭燈造型類似的尾燈之中;與車頭相同,車尾鈑件依然以燈組的線條為核心,在車尾同樣劃出一道 U 形線條,與尾門下緣一同將車牌包覆。
儘管新世代 Swift 大量沿用了前代車型的設計元素,讓新世代 Swift 車上,也能傳承前代在 2004 年巴黎車展至 2008 年月短短不到 4 年的生產時間中,全球生產總數便已突破百萬輛的成功。在細節上的更新,也讓 Swift 在年輕、活潑的面容之中,增添幾分成熟、洗鍊,就如同少年在歲月洗禮後,成為年輕卻更顯成熟的青年。
不變?實際卻是截然不同
打開車門,新世代 Swift 帶給我們截然不同的感受,整體中控台的鋪陳明顯地向品牌旗艦 Kizashi 看齊,在方向盤、中控台與中央空調出風口等處劃出幾道 U 型弧線,讓多處使用硬質塑料打造的內裝中,多了幾分柔和的線條,同時也與外觀上的多道 U 形線條契合,使得新世代 Swift 在內外整體風格的營造上,更顯一致。
在分割為上下兩層的音響與空調面板,與前代車型及 Kizashi 相同皆採用鏡面處理,大面積的鏡面面板,為使用硬塑料打造而成的中控台中增添幾分質感。中控台按鍵不僅大小適中,在熟悉位置之後,也相當便於操作,搭配尺寸不小且清晰的顯示幕字體,即便在道路行駛狀態中,駕駛只需稍稍偏頭瞄上一眼,便能清楚得知目前音響以及空調系統所處的狀態。在頂級 GLX 車型之上,同時標配有方向盤音響控制鍵,讓駕駛不需鬆開掌握方向盤的手,便能進行音響系統的操作。
雙環設計的儀表板中,Suzuki 也為其嵌入多功能行車資訊顯示幕,包含室外溫度、時鐘、檔位顯示、油箱續航力、里程表、瞬間與綜合油耗等資訊,皆能透過位於儀錶板中央的顯示幕提供予駕駛人掌握。不過在資訊的瀏覽上,必須透過儀表板上的按鈕進行操作,並未整合於方向燈或雨刷撥桿,甚至是方向盤音響快撥鍵上,是較為不便的設計。也許原廠期望駕駛能在車輛靜止的狀態下瀏覽不同的資訊,不要在行駛途中分心閱讀多項資訊,避免不必要的危險發生。
在 GLX 頂級車型中,自前代便已採用的 Keyless 免鑰匙啟閉系統,在改朝換代之後,仍然為原廠所保留。時隔五年之後,整體介面也與新世代的 Swift 內裝鋪陳相同,徹徹底底的改頭換面。不僅鑰匙造型更具質感,操作介面也同步升級,導入 Push Start 引擎啟動按鈕,只需帶著鑰匙坐上駕駛座、腳踩煞車、輕觸引擎啟動按鈕,引擎蓋下的 1.4 升 K14B 引擎便會立刻運轉。而 Push Start 引擎啟動按鈕的導入,不僅讓操作更為便利,同時也讓內裝氛圍更顯成熟與質感。
看似嬌小卻出人意表
看著新世代 Swift 成長的體型,不難發現原廠期望在小巧的小型掀背級距中,透過成長的尺碼為 Swift 創造更為寬敞的車室空間。
在由 2,380mm 增長為 2,430mm 的軸距中,Swift 同樣置入標準尺寸的前後排座椅。坐上駕駛座,Swift 的不織布座椅軟硬適中,透過肌膚的回饋帶來相當溫柔、親和的感受,不僅能夠吸收路面傳回的震動與不適,同時能夠抓穩你我的背部,即便在車輛重心變換的狀態下,仍然能夠將人妥貼的留在椅面之上。不僅如此,Swift 還能提供前坐乘客相當充裕的腿部空間,雖然身為小型掀背,卻並未帶給駕駛侷促的壓迫感。
不過,後座的空間表現卻不若前座那樣出色,受限於先天體型的緣故,即便 Swift 已將車身尺碼放大,以筆者 176 公分的身高坐入,後座的乘坐空間只能以「夠用」二字形容。雖然透過挑高的車頂線條,以及內部頂棚的上削,頭部並未有小車可能出現的壓迫感,但緊貼前座椅背的腿部空間,若是長途乘車可能會帶給後座乘客些許的不適。但,以 Swift 鎖定的客層,25 歲至 39 歲的年輕族群或是小家庭而言,後座的空間大小顯然不會是最注重的焦點所在,當偶有的載客情形出現時,能夠應付便已足夠,剩下的就是自我的享受以及實用的置物空間。
雖然 Swift 帳面上僅有 210 公升的行李箱容積,然而在 6/4 分離的可傾倒式後座的幫助下,能夠讓 Swift 的置物空間一舉擴張,創造出平整的大容量置物空間,大件物品也難不倒小巧的 Swift。在與後排座椅椅背齊平的行李廂隔板外,同時具有活動式的底板,不僅能在底板下收納物品,在有搭載高度較高物品需求的狀況下,也能將底板移除,創造高度更高的收納空間。
座艙空間之中,Suzuki 同樣為 Swift 車主設計多處收納空間,不僅四個車門內側都設計有置物盒,讓車主與乘客的隨身小物能有暫時的棲身之所,同時也能放入一般保特瓶裝的飲料。加上手套箱、中控台上方收納盒、前後座置杯架、手套箱上方與方向盤左側的置物格,以及中控台下方可充作置物空間的小格等,車內零碎的空間皆可讓駕駛與乘客將隨身物品置入。而前排乘客坐椅椅背後方,也存有掛勾設計,下班路上隨手帶回的晚餐,若是怕它翻倒弄髒車室,這處掛勾便能免去若不慎翻倒的後續清潔煩惱。
在看似小巧的車體之內,Swift 處處充滿了巧思,讓嬌小的體型之內,擁有無限想像的運用彈性,小東西也好、大行李也罷,透過極具彈性的空間運用,都能夠游刃有餘的應付。
換心、節能再出發
掀開引擎蓋,引擎室中的已非你我熟悉的 1.5 升 VVT 引擎,原廠為其植入代號 K14B 的 1.4 升 VVT 引擎。保留了 VVT 可變汽門正時機構,排氣量 1,372c.c.的 K14B 引擎,能在 6,000rpm 時提供 95.1 匹的最大馬力,並於 4,000rpm 時帶來 13.26 公斤米的扭力峰植。比起五年前的 1.5 升 VVT 引擎,K14B 雖然在帳面數據上略微縮水,然而卻換來更為環保的節能表現,在能源局的耗能測試中,Swift 繳出市區 12.13km/l、高速 19.43km/l、平均 15.9km/l 的油耗表現,能源效率標示亦為最節能的 1 級。與國產 Swift 平均 13.9km/l 的油耗數據相比,換了動力心臟,換來更為節能省油的內在。
雖然在 Down size 的風潮席捲之下,搭載排氣量更小的引擎,已是各家車廠陸續採取的做法。如何在縮減引擎排氣量的同時,避免過度影響動力輸出,而讓車輛變得毫無樂趣,也成了各家車廠亟欲解決的課題。Swift 所搭載的 K14B 引擎再透過鋁製汽缸體、中空凸輪軸等輕量化工程,縮小引擎本體體積以及減少機件磨擦力等技術,期望在縮減排氣量的同時,儘量避免影響動力輸出,同時透過引擎本體的減重,達到一定程度的車重輕量化,即便動力有所縮水,也不至於過份影響車輛的性能表現。不過,究竟換裝 K14B 引擎後,Swift 的表現究竟如何?只有實際上路才能明瞭……
輕巧、靈活也不失樂趣
儘管代號 K14B 的 1.4 升 VVT 引擎與過去那具 1.5 升 VVT 引擎相比,動力輸出略微縮水,但實際上路之後,Swift 的表現仍然像是過往的 Swift。在市街道路的穿梭之中,輕輕點下油門踏板,引擎蓋下的 K14B 引擎便帶著 Swift 前進,油門反應相當輕快,幾乎不需刻意地重踩油門便能讓車速往 90km/h、100km/h 的範圍挺進。搭配的 4 速自排變速箱調校也偏向舒適取向,在市區道路的行駛上,除了引擎聲與轉速表的升降外,幾乎難以察覺檔位的爬升,在輕鬆看著車速提升的同時,檔位早已一檔、二檔、三檔的依序向上提升。不過,當鬆開油門之後,檔位下降的那一刻卻能清晰感受到一陣引擎煞車的減速力道,伴隨著略為提高的引擎轉速聲響,雖然沒有手自排換檔機制,Swift 卻在此刻帶給人一絲驚喜。
只是當路線轉向山區道路,K14B 引擎卻開始略顯疲態,面對前方的陡長上坡,心中雖然浮現「這樣的坡度對於 Swift 來說會不會有些吃力?」的想法,卻仍然硬著頭皮踩下油門,想要一探在換裝 K14B 引擎之後,Swift 會否真如想像中的那般吃力。的確在聽著引擎賣力運轉的發出的聲響中,並未如先前市區道路行駛那般輕鬆自如,小排氣量引擎在動力輸出上的不足,在面對既長且陡的上坡時逐漸浮現。不過,加重右腳的踩踏力道,透過 Kick Down 的動作讓變速箱退檔,提高引擎轉速獲取所需動力,Swift 仍然能夠征服陡長的上坡。雖然,輕快的油門反應與舒適的變速箱調校,對於熱血的需求或是山道的行駛會略感吃力,就日常的用車環境以及通勤訴求而言,K14B 與 Swift 的搭配已經算是稱職。
不過,雖然動力表現上只能算是剛好,Swift 卻未拋棄前代車型上令試車組驚喜的動態反應,在軸距與體型皆拉長後,仍然喚起了腦海中五年前的記憶。透過 16 吋鋁圈與輪胎傳回的路感清楚的傳回車室,雖然遇上不平的路面進入車室的震動與跳動感較為明顯,卻不至於影響乘坐的舒適性,同時能讓駕駛掌握來自車輛四端車輪的反應,對車輛現在所處的狀態有了明確的知曉。
更新式樣的三輻方向盤手感依然良好,低速狀態下明顯的輔助力道,即便是女性駕駛也能輕鬆操作,在市區或是賣場停車場中穿梭,Swift 就如同靈活的燕子,輕鬆且自在的來去自如。隨著車速的提高,方向盤手感也愈趨重手,不變的是透過其回傳的路感仍然了然於「手」,不因為車速的漸高而有太多的犧牲,也帶給駕駛相當的安心感。
同樣的低重心,四方外擴的車輪,以及緊湊的車身尺碼與軸距,Swift 在車頭轉進彎道後,車尾便能迅速跟上車頭的動態,短促的車身讓車尾相當的靈活,整輛車順暢而靈敏的在彎道中來去,不因為前驅車的設定而有明顯的轉向不足,而是給予車輛不俗的循跡性,讓車輛穩定地維持在行車路線之上,輕巧而靈敏的劃過彎角,讓駕駛 Swift 在山道彎角間穿梭,有著不同於市區道路行駛的樂趣,也能讓駕駛有著小小放肆的機會。
甩脫稚嫩,給予成熟的安心
如果這是個可以稍微放肆的朋友,可靠的安全防護相信是消費者希望能夠兼得的部分。導入國內的 Swift 同樣以 TECT 全車安全防衛科技 (Total Effective Control Technology) 概念打造,透過高剛性的車體結夠搭配吸收撞擊力道的潰縮區,在撞擊意外發生的當下,讓潰縮區吸收撞擊力道,並且分散至車體與堅固的鋼梁結構,盡可能減少傳回乘員身上的力道,同時透過高剛性的座艙結構維持車室的完整,確保最大的逃生空間。
搭配整合 ABS 防鎖死煞車、EBD 電子煞車力道分配與 BAS 緊急煞車輔助系統的三合一煞車系統,在緊急事態發生的當下,確保車輛的循跡性同時縮短煞車距離。即便是在彎道面臨緊急狀況,像是閃避野狗等障礙或是發現車速過快時,於彎中踩下煞車 Swift 也能妥貼的抓住地面,在車速降低的同時循著駕駛心中預畫的路線前進。透過三合一煞車系統,不僅能盡可能避免失控的狀態發生,維持車輛穩定性的完整,同時給予駕駛應變的空間。
同時,Suzuki 也為 Swift 全車系標配前座雙安全氣囊,GLX 車型上則是擁有全車系最多的 6 具安全氣囊,包含前座雙安全氣囊、前座側邊輔助氣囊,以及前後座側邊氣囊等 6 具安全氣囊,與堅固的車體結構以及三合一煞車系統,為 Swift 的車主提供嚴密的安全防護。歐規 Swift 在日前 Euro NCAP 發表的撞擊測試結果中,奪下的五顆星成績,也為這時隔五年後再見的掀背小車作出肯定。多年不見,Swift 熟悉的動感依舊,卻更多了分成熟的穩定與安心。
再度聚首,似同?非同!
與多年不見的老友再度聚首,滿懷期待卻又忐忑不安,總是瀰漫著內心。多年不見,是否還是當年熟悉的那個他?多年不見,是否能夠找回過往的那分熟悉?那樣的不安。許久未見,如今是否安好?那樣的期待。於再度聚首的一刻,總是打破內心盤算已久構圖,面前的老友總是那個熟悉的面孔,只是歲月一次次的推移、時光一道道的刻劃,總在熟悉的臉孔中寫下陌生的線條,雖然他還是他,卻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他……似同,卻截然不同。
五年前的冬日艷陽之下,我們與青春洋溢的你邂逅,鮮明的外表,明朗的神情,以及活力的動感在我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烙印在心的記憶,成了對你磨滅不去的記憶。五年後,終於又有機會再度相遇,青春、爽朗的神情依舊,活力的動感也仍像是腦海中的印記。只是隨著時間的沉澱,年輕、率真之中,我們看見了更為成熟、內斂的氣息。
儘管 Swift 在外型設計上,仍然維持著與五年前國產 Swift 相近的設計語言,讓人有股與故人重逢的錯覺。但,除了基本線條的設計語彙之外,外觀的筆觸與內在的鋪陳早已並非過往的樣貌,無論是節能表現或是安全防護,經過五年的琢磨之後都有所進步,就如同昔日懵懂的少年,在時光與歲月的歷練中,蛻變為成熟、懂事的青年,儘管相貌依舊,卻已不可同日而語。
圖片集
重聚首,貌似不變卻相異─Suzuki Swift 1.4 試駕精選圖集
2011/3/3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