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2009 年日內瓦車展 Concept 5 Series Gran Turismo 概念車先行露臉,打破昔日四門房車與五門旅行車的設計框架,以跨界跑旅概念新創的 BMW 5 系列 Gran Turismo,不僅成為 5 系列家族的最新衍生版本,也成為新世代 5 系列的揭幕首發作品。

隨著 5 系列 Gran Turismo 自 2009 年 9 月法蘭克福首演,接著於 12 月台灣導入上市並參加台北車展,持續的產品報導與靜態拍攝,已讓國內車迷對 5 系列 Gran Turismo 逐漸熟悉,甚至先前參加 BMW 舉辦的新一代 5 系列里斯本試車行程,原廠人員也以 5 系列 Gran Turismo 擔綱接送車輛,讓全球媒體能全面認識新款 5 系列的多元產品設計,現在,藉著 535i Gran Turismo 國內試駕的安排,又有機會更全面地認識 5 系列 Gran Turismo。

先前參加 BMW 舉辦的新一代 5 系列里斯本試車行程,原廠人員也以 5 系列 Gran Turismo 擔綱接送車輛,讓全球媒體能全面認識新款 5 系列的多元產品設計。

大斜背營造融合美感

莫約 2005 年逐漸在汽車業興起的 Crossover 跨界設計潮流,強調在車體造型與功能性打破傳統框架,催生融合多種特性的新車型,以迎合新世代消費者更為多變的用車型態與消費需求。演進至今,儘管跨界新興設計風潮,相較於累積超過百年的汽車工業,新設計潮流的發展史並不長,但已經廣泛地影響全球車壇設計,成為推出新世代車款時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上述的設計風潮,也吹向德國豪華汽車品牌 BMW,繼 X SAV 運動休旅家族出現 X6 跨界新作後,5 系列也推出 5 系列 Gran Turismo 新成員,仍能辨識熟悉的家族風格,卻又具備獨特身形,這就是跨界的奧妙。

擁有新世代 BMW 家族經典的雙腎水箱罩、晝行燈功能的四環導引光圈與具氣勢的進氣壩,搭配招牌的 L 型導光條尾燈,同樣是傳承新世代 BMW 的標準風格,而橫隔於 LED 尾燈上的鍍鉻橫條,也是車尾令人矚目的焦點之一。
若就腰線以下來看,會覺得是一款底盤加高房車,或者說是降低底盤高度的休旅車,當然,達到 4,998mm 的近 5 米車長,也帶來 5 系列 Gran Turismo 過人的氣勢。

若就腰線以下來看,會覺得是一款底盤加高房車,或者說是降低底盤高度的休旅車。由車頭開始,擁有新世代 BMW 家族經典的雙腎水箱罩、晝行燈功能的四環導引光圈與具氣勢的進氣壩,讓人一眼就知,這是一輛道地的 BMW,即便是車尾造型,招牌的 L 型導光條尾燈,同樣是傳承標準風格。

不過,由車側來看,5 系列 Gran Turismo 刻畫出讓人陌生的 BMW 車體線條,在腰線之上,換上一具動感大斜背車頂,車頂線條由 A 柱高點一路低斜,後滑到接近車尾才結束,營造出類似雙門轎跑車的車側線條。加上整合後擋風玻璃窗的兩片式尾門開啟設計,被移植入 5 系列 Gran Turismo 後,讓尾門開啟感受又流露大型掀背的特殊感覺。既像房車,又像掀背車與休旅車的複雜風格,其實也貼切定義跨界設計的精髓。

由車尾 45 度角看去,5 系列 Gran Turismo 既像房車,又像掀背車與休旅車的複雜風格,其實也貼切定義跨界設計的精髓。
由 3 系列小改款逐步衍生的新款 BMW 頭燈組,搭配多組橘色 LED 方向燈組與改換白色冷光四環導引光圈,構成 5 系列 Gran Turismo 光學的焦點。
同樣是 L 型導光條的 LED 尾燈設計,5 系列 Gran Turismo 透過更放大的燈組面積、更趨銳利的折角與大橫鍍鉻條的處理,讓燈組的視覺感較房車版本更具魄力。
在 5 系列 Gran Turismo 的國內販售版本編成中,除了頂級的 550i 採用 19 吋圈外,530d 與 535i 都採用 18 吋圈,輪胎尺寸為 245/50 R18 防爆胎的原廠搭配。

7 系列 5 系列通用設計,座艙細節質感具水準

如同先前在海外試駕 5 系列時,由原廠產品經理證實的 5 系列與 7 系列高度通用設計策略,在原廠代號 F07 的 5 系列 Gran Turismo,其實也跟 F01/F02 的新一代 7 系列與代號 F10 的大改款 5 系列,彼此的座艙介面設計與質感鋪陳,其實有相當高的相似度,這當然也讓 5 系列 Gran Turismo 展現出水準以上的豪華質感。

在原廠代號 F07 的 5 系列 Gran Turismo,其實也跟 F01/F02 的新一代 7 系列與代號 F10 的大改款 5 系列,彼此的座艙介面設計與質感鋪陳,其實有相當高的相似度,也讓人進入 5 系列 Gran Turismo 座艙時就感受到具水準的豪華感。
如同新款 BMW 新作品,5 系列 Gran Turismo 也共享最新款的第二代 iDrive 介面系統、原廠中文衛星導航與 10.2 寸中央顯示螢幕等,而為提高數位音源的支援性,AUX-in 與 USB 等介面也是標配項目。

最新款 5 與 7 系列類似的中控模組,在 535i Gran Turismo 移植在座艙內,營造出偏向駕駛操作導向的人因介面思維,BMW 新款跑車式多功能方向盤與駕駛儀表,也將音響與定速等多功能按鍵妥善整合於上,四環儀表混搭液晶顯示的行車旅程、瞬間油耗與電腦保養指示器等,在維持 BMW 傳統儀表設計元素下,展現科技新意。當然,新款 BMW 產品也共享最新款的第二代 iDrive 介面系統、原廠中文衛星導航與 10.2 寸中央顯示螢幕等,一如先前 7 系列與 5 系列的經驗,新世代車用電子系統帶來更為便捷的多媒體資訊掌握。

BMW 新款跑車式多功能方向盤與駕駛儀表,也將音響與定速等多功能按鍵妥善整合於上,四環儀表混搭液晶顯示的行車旅程、瞬間油耗與電腦保養指示器等,展現出更富科技感的操作介面。

接著,環艙包覆的 Dakota 真皮內裝與座椅材質,帶來令人肯定的肌膚乘坐觸感。坐在後座靜靜體驗時,立刻發覺 5 系列 Gran Turismo 在座艙設計整體性處理地相當好,由中控台開始的自然光澤處理的梣木飾板與 Dakota 真皮內裝,搭配上部的深色軟質塑料,形成灰黑、咖啡與淡米黃柔和溫潤的色差對比,一路延伸到前座車門、B 柱內側、後座車門與後座,讓座艙設計感由整體來看,是流露出成熟手法的豪華氛圍,細部來看,縫線處理、皮革壓紋與側邊出風口的安排等,都兼顧乘坐舒適性與質感的表現。

當前流行的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也運用在 5 系列 Gran Turismo 座艙內,運用穿透的上空視覺感與採光,帶來挑高座艙更為寬裕的空間體驗,加上後座車室頂棚的內凹設計,都成功讓大斜背設計的 5 系列 Gran Turismo,仍保留寬敞的座艙頭部空間感受。

坐在後座靜靜體驗時,立刻發覺 5 系列 Gran Turismo 在座艙設計整體性處理地相當好,由中控台開始的自然光澤處理的梣木飾板與 Dakota 真皮內裝,搭配上部的深色軟質塑料,形成灰黑、咖啡與淡米黃柔和溫潤的色差對比,組成環艙的內裝基礎。
運用全景玻璃天窗的穿透上空視覺感與採光,帶來挑高座艙更為寬裕的空間體驗,加上後座車室頂棚的內凹設計,成為座艙乘坐的加分配備。

乘載機能多變化,後座靜肅表現突出

定義為 Crossover 跨界設計的 5 系列 Gran Turismo,在原廠產品資料與廠圖發佈時,就已經看到新產品在乘載機能的彈性變化,包括車身軸距 3,070mm 與車高 1,559mm 相當於 7 系列的座艙尺碼規格,加上兩片式電動尾門開啟系統,可分離傾倒與前後滑移後座椅設計,確實讓 5 系列 Gran Turismo 有別於傳統房車的乘載侷限性。

在實際體驗時,不僅更印證原廠設計師在 5 系列 Gran Turismo 跨界機能設計的實用性,在類似大掀背的座艙設計下,5 系列 Gran Turismo 座艙的靜肅表現,有比座艙彈性機能更令人讚賞的優異演出。

採用 4/2/4 分離可傾倒設計的後座椅,讓 5 系列 Gran Turismo 創造出完整全尺寸 4 人座乘坐空間,同時,3,070mm 長軸距搭配後座椅可前後移動 100mm 的設計,的確讓後座乘坐的空間表現相當突出,能輕鬆帶給四位成人舒適寬敞的前後座乘坐條件。
5 系列 Gran Turismo 利用後座椅傾倒功能,輕易可創造出最大 1,700 公升可觀的行李廂容積,搭配大尾門的大開口設計,有利於行李放置與承載。

採用 4/2/4 分離可傾倒設計的後座椅,讓 5 系列 Gran Turismo 創造出完整全尺寸 4 人座乘坐空間,後座中央座椅雖然保留頭枕與安全帶設計,但就座椅寬度來看是較為局促,實際功能是比較適合作為後座扶手,另外,長軸距搭配後座椅可前後移動 100mm 的設計,的確讓後座乘坐的空間表現相當突出,能輕鬆帶給四位成人舒適寬敞的前後座乘坐條件。而在承載表現方面,5 系列 Gran Turismo 利用後座椅傾倒可創造出 1,700 公升可觀的行李廂容積,以及兩片式電動尾門的大開口設計,也成功打造出傳統房車較難兼顧的承載多元彈性。

由實際的操作圖來看,可以清楚看到兩片式電動尾門的大開口設計,替 5 系列 Gran Turismo 成功打造出傳統房車較難兼顧的承載多元彈性。

相較於傳統房車多一節車尾的三廂式設計,較能將後輪與後方底盤的噪音,利用車尾行李箱較為密閉的結構特徵加以隔絕,相形之下,兩廂設計的休旅車與掀背車等,由於乘坐座艙直接連結行李箱,因此在座艙靜肅性較易受到後方噪音源的干擾,這也是房車在靜肅性的優勢。

相信 5 系列 Gran Turismo 原廠設計師在開發時也有考量到這個問題,而在實際乘坐體驗時,我對原廠計工程人員的解決方式,給予高度肯定。若仔細推敲為何 5 系列 Gran Turismo 能創造出不遜於豪華房車座艙後座靜肅性時,可以發現細節就在後座椅後方,廠方利用多層厚實的隔音結構,包括座椅後方分離式車室隔版、加厚的行李廂隔板、行李箱底板再到底板下方的隱藏式置物空間,也都是隔音材置處理,甚至行李廂隔板的收納也列入置物空間內,既可節省空間還能維持良好靜肅性,這些層層隔音設計讓大斜背設計的 5 系列 Gran Turismo,仍能創造令人滿意的乘坐靜肅性。

若仔細推敲為何 5 系列 Gran Turismo 能創造出不遜於豪華房車座艙後座靜肅性時,可以發現細節就在後座椅後方,廠方利用多層厚實的隔音結構,包括座椅後方分離式車室隔版與加厚的行李廂隔板來達到阻隔噪音的功效。
一層層翻開觀察後,行李箱底板再到底板下方的隱藏式置物空間,也都是隔音材置處理,甚至行李廂隔板的收納也列入置物空間內,既可節省空間還能維持良好靜肅性。
廣  告

TwinPower Turbo 動力反應佳,車高對側傾略有影響

接連在海內外體驗 F01/02 新世代 7 系列與 F10 的 5 系列等作品,對於 BMW 原廠在 7 系列與 5 系列等尺碼不小的車款,在操控樂趣的營造、底盤動態平衡度與敏捷反應的表現,均給予相當正面的評價,另外一點,535i Gran Turismo 搭載的傳動系統剛好與 535i 房車如出一轍,採用相同的最新款 BMW TwinPower Turbo 科技的 3.0 升直列 6 缸汽油引擎,採用單渦輪雙渦流增壓設計取代舊款的雙渦輪增壓設計,變速箱也同步升級至 Steptronic 8 前速手自排變速箱,搭配 5 系列與 7 系列出現的 Dynamic Driving Control 動態駕馭控制系統,讓 535i Gran Turismo 具備令人不容輕忽的傳動科技條件。

535i Gran Turismo 搭載的傳動系統剛好與 535i 房車如出一轍,採用相同的最新款 BMW TwinPower Turbo 科技的 3.0 升直列 6 缸汽油引擎,採用單渦輪雙渦流增壓設計取代舊款的雙渦輪增壓設計,變速箱也同步升級至 Steptronic 8 前速手自排變速箱。

隨著車體放大與結構重量不少的雙片式電動尾門機構,讓整車重量也一併增長至 1,940 公斤的 535i Gran Turismo,較新一代 535i 房車硬是多出 165 公斤,雖然直接影響到車重馬力比的優化效果,但是,這顆 3.0 TwinPower Turbo 直列 6 缸引擎,加上對應不同 D/S/M 與 Dynamic Driving Control 動態駕馭控制系統時,清楚展現出溫順節能與熱血積極等差異調性的 Steptronic 八前速手自排變速箱,優異的傳動組合展現出對不同車體設計的高度適應性。

先說動力反應,單渦輪雙渦流 1,200 超低轉就輸出的 40.8 公斤米渦輪峰值扭力,毫不客氣地貢獻 535i Gran Turismo 凌厲的起步,這顆引擎令人激賞的 1,200 一路延伸到 5,000 轉的扭力高原,更是全油門衝刺、再加速衝刺與爬坡攻頂時,一路可靠相挺的堅強動力奧援。儘管 0-100km/h 加速秒數 6.3 秒,稍稍多於 535i 的 6.1 秒加速成績,但是,換算 535i Gran Turismo 較大的車身尺碼與噸位候,實際的動力反應與這顆直列高速運轉時的隆隆聲浪,這股懾人的勁道,真的會讓人有錯覺這是頭搭載 V8 大排氣量引擎的猛獸車款!

先說動力反應,單渦輪雙渦流 1,200 超低轉就輸出的 40.8 公斤米渦輪峰值扭力,毫不客氣地貢獻 535i Gran Turismo 凌厲的起步,這顆引擎令人激賞的 1,200 一路延伸到 5,000 轉的扭力高原,更是全油門衝刺、再加速衝刺與爬坡攻頂時,一路可靠相挺的堅強動力奧援。

總體而言,在這一代 5 系列家族中,房車設定的 535i 相較於 535i GT,在運動性能的表現是略勝一籌,不僅是帳面數據的上差異,也反應在實地於道路段操駕時,535i 在加速反應與彎道轉向時的底盤動態靈活度,新一代 5 系列這具鋁合金前雙 A 臂後多連桿的底盤,被追求 50:50 車重平衡比例的 BMW 原廠,調校地相當優異。不過,在這邊要反過頭來說,在車身尺碼同步放大的 535i Gran Turismo,在車長增加 99mm、車寬增加 44mm、車高增加 95mm 以及大幅放大 102mm 達到 3,070mm 的超長軸距後,535i Gran Turismo 尚能保有略輸 5 系列房車的動態表現,其實已是贏了裡子。

車身尺碼同步放大的 535i Gran Turismo,在整體動態操控反應上,535i Gran Turismo 尚能保有略輸 5 系列房車的動態表現,其實已是贏了裡子,也讓人見識到 BMW 廠方的底盤調校功力。
Dynamic Driving Control 動態駕馭控制系統,一如先前的操控體驗,只要按壓 Sport/Comfort 切換鍵就能輕鬆控制 Comfort(舒適)、Normal(一般)、Sport(運動)以及 Sport+(進階運動)四等級重要動態設定,另外,ESP 穩定系統模式切換也允許支援 Traction 模式,延遲穩定系統對後輪因扭力輸出過大而打滑的抑制動作,讓後驅車轉向過度的反應更為明顯。

與 7 系列與 5 系列房車相同的操控模式切換設定,讓操駕 535i Gran Turismo 時也是極易就手,這部分就仰賴 Dynamic Driving Control 動態駕馭控制系統,一如先前的操控體驗,只要按壓 Sport/Comfort 切換鍵就能輕鬆控制車輛重要動態設定,涵蓋 Comfort(舒適)、Normal(一般)、Sport(運動)以及 Sport+(進階運動)等依序增加運動感的操控模式,讓增加避震阻尼、油門感應放大與變速箱換檔節奏更敏捷、降低轉向輔助與待命引擎轉速等,都會逐步隨模式切換而加強。

尤其在山區道路利用 Sport+模式甚至按壓 ESP Off 按鍵的 Traction 模式時,更能體驗出電子化底盤對允許後輪逐步加大的外滑,讓車尾在激烈過彎時,更能緊跟上車頭的轉向動態,讓車長逼近 5 米的 535i Gran Turismo 即使高速通過 S 型連續彎道時,精準的轉向反應與頭尾協調一致的循跡路線,都能讓駕駛具備更上一層挑戰的自信度。

由 535i Gran Turismo 的彎道反應來看,較 535i 房車版更增加的車高,在廠方仍顧及一定程度的乘坐舒適性下,即使式切換是偏運動的硬朗化懸吊設定,在通過彎道時的車體側傾幅度,仍然會較房車來得放大。

當然,由 535i Gran Turismo 的彎道反應來看,雖然原廠底盤系統對房車與 5GT 跨界車體設計的差異性,已儘力達到拉近差異的積極效果,但天生存在的車體差異條件,仍然對實際動態造型影響,特別是 535i Gran Turismo 較 535i 房車版更增加的車高,在廠方仍顧及一定程度的乘坐舒適性下,即使式切換是偏運動的硬朗化懸吊設定,在通過彎道時的車體側傾幅度,仍然會較房車來得放大,雖然懸吊對側傾回復的處理算是迅捷紮實,但仍多少限制極 535i Gran Turismo 限性的發揮,這也算是跨界設計不得不面對的利弊得失。

在山區道路利用 Sport+模式甚至按壓 ESP Off 按鍵的 Traction 模式時,更能體驗出電子化底盤對允許後輪逐步加大的外滑,讓車尾在激烈過彎時,更能緊跟上車頭的轉向動態,讓車長逼近 5 米的 535i Gran Turismo 即使高速通過 S 型連續彎道時,精準的轉向反應與頭尾協調一致的循跡路線。

5 系列跨界新風味

身為 BMW 品牌中堅主力,每一世代 5 系列的演進,自是格外受到全球矚目。而在 5 系列房車版問世前,先行推出的 5 系列 Gran Turismo 創新車型,不僅預告 5 系列的多項美學特徵,突破性的跨界設計更是讓人眼睛一亮。現在,藉由實車駕駛與乘坐 535i Gran Turismo 之後,可以感受到原廠設計師在保留 BMW 令人欣賞的高效動能與駕馭樂趣外,也賦予 5 系列深具舒適質感的跨界新風味,也讓新世代 5 系列家族的產品實力,顯得更全面更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