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西歐大陸最西端,葡萄牙里斯本郊外的 Cabo da Roca 羅卡角,燦爛夕陽與凜冽大西洋海風,襯托著十字碑座底葡萄牙詩人 Camões 詠嘆:「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 陸之盡,海之初」。簡短卻充滿探險氣魄的經典詩句,讓人遙想起西元 15 世紀,由葡萄牙與西班牙所開創的大航海時代,也見證人類如何掌握趨勢,進而開創屬於自己的歷史新章。

站在西歐大陸最西端,葡萄牙里斯本郊外的 Cabo da Roca 羅卡角,燦爛夕陽與凜冽大西洋海風,襯托著十字碑座底葡萄牙詩人 Camões 詠嘆:「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 陸之盡,海之初」。

大航海時代以全球為舞台,掀起激烈競爭與勢力拓展,背後倚賴的正是航海知識與國力強弱的延伸、汰弱存強的無情法則,對照今日全球車壇也是如此,精準掌握全球趨勢、最新科技與美學潮流,推出廣受熱愛的新車,決定車廠興衰榮枯,更是汽車工藝進步的原動力。

因此,飛越半個地球到葡萄牙里斯本後,決定將「趨勢」設為第 6 代 5 系列論述主軸,看看立足全球豪華品牌的 BMW 車廠,在這款品牌房車銷售主力身上,傳遞出哪些趨勢訊息。

跨車系高比例通用零組件,5 系列向 7 系列提升

承襲昔日的 E12、E28、E34、E39 與 E60 等世代力作,現今大步邁入原廠代號 F10 的第 6 代 5 系列,除在 5 系列家族延續血統傳承之外,更在生產策略有了突破性的革新,那就是 BMW 跨車系高比例的零組件共用趨勢,在里斯本親身體驗新 5 系列後,明確地感受到這項變革,已經全面性地提升新款 5 系列的產品層次。

原廠提供的簡報資料,完整呈現歷代 5 系列家族演進與販售年代,這幾款作品也帶給不同年代的 BMW 5 系列車主許多的美好回憶。
為展現 5 系列的家族傳承意涵,原廠特別在里斯本試車現場,由左至右依序擺放 E12、E28、E34、E39 與 E60 等不同世代的 5 系列力作。

在出發前往里斯本前,由原廠先行釋出的 5 系列產品資料中,我們能清楚看出 5 系列渾身散發 7 系列的影子,包括底盤懸吊結構、750i/550i 與 730d/530 分別共用 4.4 V8 與 3.0 直列 6 缸兩顆汽柴油引擎、8 速手自排變速箱、高相似度的車用電子系統與中控台模組等,甚至原廠也規劃 5 系列與 7 系列在 Dingolfing 產線混裝生產,都讓人對於新一代 5 系列與 7 系列之間的緊密關聯,有著高度的想像空間。

擔任 BMW 新一代 5 系列產品經理職務的 Florian Klaiber,沒有迴避 U-CAR 的提問,首度證實 BMW 已推動跨車系彼此間的高比例通用組件,一如 5 系列與 7 系列之間介於 6 到 7 成零組件的通用比例。

趁著原廠在里斯本舉辦的新款 5 系列國際媒體試駕活動,終於有機會獲得最直接回覆。針對 5 系列與 7 系列是否為共用平台設計的提問,擔任新一代 5 系列產品經理職務的 Florian Klaiber,在沈思一會後表示,5 系列與 7 系列不應被定義為共用平台的雙生車款,卻也承認兩車系的確有高達 60-70%比例的通用零組件,同時,也證實 BMW 原廠未來將朝這方向前進。這是 BMW 原廠主管首度在這項議題,明確地回答品牌跨車系的高通用比例,在新一代 5 系列甚至是未來品牌新車系,都將成為重要研發與生產策略。

其實,現今車廠在考量到降低研發與生產成本時,多會選擇以共用平台與零組件的方法,達到更佳的成本控管,但是,提高共用比例後,能否同時保有產品質感,卻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不過,在此次試駕 5 系列後,已繳出令人肯定的評價。在體驗過大改款 7 系列與 5 系列後,藉由高比例的共用組件與新科技配備下放,會讓人覺得 5 系列是向 7 系列提升。至於體驗細節,稍後將逐一提及。

新世代家族美學,新 5 系列已臻成熟

初見全新 5 系列後,可以強烈感受 BMW 新世代家族美學元素,至此已臻成
熟。

BMW 原廠設計師在 3 系列小改款、7 系列大改款再到同家族的 5 系列 Gran Turismo 創新作品,點滴地揭露品牌新設計的方向,到最後,終於催生出新款 5 系列,雖然論造型的驚喜度與新鮮感,比起搶先露出的 5 系列 Gran Turismo 是少了些,不過,我覺得受惠於逐步嘗試與修改的新造型工程,加上 5 系列尺碼適中的設定,讓這一波新世代美學作品中,稍晚誕生的 5 系列,反而成為目前 BMW 新世代美學作品中,最成熟與均衡的量產版本。

2008 年前往德國慕尼黑體驗小改款 3 系列時,新設計的前保桿兩側進氣網孔與連結霧燈的鍍鉻橫條設計,還有引擎蓋更有精神的四條立體摺痕與頭燈側邊黃光高亮度 LED 燈組等,現在都出現在新款 5 系列車頭。
新款 7 系列擁有的寬大雙腎水箱罩、帶燈眉的後掠造型頭燈與車門把手拉高至車側腰線摺痕上緣的更動感設計,還有更氣派的多 L 型粗條 LED 導光條尾燈設計,這些 7 系列的招牌美學設計,也能在新 5 系列被捕捉到。甚至可以說,5 系列在承襲這些特徵後,更近似 7 系列的縮小版。
以創新跨界跑旅之姿搶先露出的 5 系列 Gran Turismo,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概念,外界透過 5 系列 Gran Turismo,也對新款 5 系列的造型風格有所預感。
相較於舊款車型,原廠設計師刻意將車頭修改得更為扁平化,搭配橫向放大的雙腎水箱罩與前進氣壩,營造出更貼近路面的侵略跑格,實際欣賞外觀時,很容易感受到新 5 系列的運動氣息。至於車尾部分,新世代尾燈採用的對稱 L 型線條設計,在燈組造型與 LED 導光條上徹底發揮,在後方有相當高的家族辨識度。
引擎蓋上刻意拉出 4 條立體摺痕,由中央廠徽與水箱罩後掠拉伸的設計,營造出醒目的視覺流動感,實際觀賞時,引擎蓋鈑件的摺痕更能隨著環境光影條件,展現相當別緻的造型變化。
BMW 招牌的雙環日間行車燈組,同樣沒有在 BMW 大改款 5 系列缺席,襯著里斯本港口的清晨天色,捕捉這張充滿神韻的科技光學美感。整體來看當代 BMW 的設計,雙環日間行車燈的設計,應該可稱為雙腎水箱罩之後,最具代表性的品牌造型特徵。
隨著大改款 5 系列曝光後,被完整看到的 BMW 新世代家族設計特點,也可以預視接下來 1 系列與 3 系列新世代家族產品,未來可能的造型演進方向。

TwinPower Turbo 與 8 速自排共組高效傳動

以 EfficientDynamics 高效動能科技開創節能新局的 BMW 工程團隊,在歷年的作品中,傳遞出運動性能與環保節能兼備的設計堅持,這點也讓 BMW 能持續在豪華性能車壇占有一席之地。

若觀察 BMW 原廠近年在傳動系統演進,可以發現在新推出車款的傳動搭配上,BMW 已廣泛地運用渦輪增壓技術與更高檔位的 8 速變速箱,來達到高效動能的目標,這樣的趨勢,在此次海外試車接觸的全新 535i 與 530d 身上,也能被清楚看到。

535i 搭載 BMW 首顆導入 TwinPower Turbo 科技的 3.0 升直列 6 缸汽油引擎,引擎結構模型細節可以看出採單渦輪雙渦流技術,單一渦流負責其中 3 缸,取代原有 35i 直列 6 缸引擎的 Twin Turbo 雙渦輪增壓設計。同時,Florian Klaiber 也向 U-CAR 解釋 TwinPower Turbo 的名詞用法,為了讓消費者簡單明瞭 BMW 節能科技的進化,BMW TwinPower Turbo 將代表 BWM 採用新一代渦輪增壓技術的汽柴油引擎,以作為高效渦輪增壓技術的象徵,因而廣泛涵蓋雙渦輪、雙渦輪雙渦流與單渦輪雙渦流等設計,都將統一命名為 BMW TwinPower Turbo。

先提 BMW TwinPower Turbo 渦輪增壓技術,原廠希望藉由更精進的渦輪增壓技術,讓降低排氣量與節能表現更佳的新世代汽柴油引擎,依然保有傳統大排氣量自然進汽引擎,那股令人稱道的線性飽滿動力輸出與運作細膩度。此次試駕新款 535i 所搭載動力心臟,正是 BMW 首顆導入 TwinPower Turbo 科技的 3.0 升直列 6 缸汽油引擎,原廠導入單渦輪雙渦流技術,取代現行 335i 搭載的 3.0 升雙渦輪增壓直列 6 缸引擎。

530d 搭載的 3.0 升直列 6 缸柴油動力,是新 5 系列目前柴油動力旗艦,下面還有動力調降的 525d,以及 2.0 升直列 4 缸的 520d 入門動力。不管是柴油還是汽油動力,新一代 5 系列均將新開發的 8 速變速箱列為傳動標配,這顆變速箱先前已出現在 760i/Li 與 5 系列 Gran Turisom 上面,具體象徵 BMW 新世代變速箱的逐步普及。

就帳面數據也能看出這顆新引擎的精進幅度,535i 的 306 匹與 40.8 公斤米最大動力輸出,接近現行 335i 擁有的 306 匹與 40.7 公斤米,但是扭力峰值由 1,300 轉壓低至 1,200 轉即能湧現,搭載 8 速自排變速箱後,在 EU 綜合油耗測試下繳出 11.9km/l 的節能表現,成為令人矚目的傳動精進。藉由 535i 試駕的安排,也讓 3.0 升 TwinPower Turbo 直列 6 缸引擎能首度親身體驗。

藉由 535i 試駕的安排,讓 3.0 升 TwinPower Turbo 直列 6 缸引擎首度有機會被親身體驗,全面的操駕與乘坐體驗,也成為此次 5 系列海外試駕的重點。

實際上路後,TwinPower Turbo 果然沒讓人失望,不論是里斯本市區還是高速路段,真切感受到 TwinPower Turbo 535i 動力反應與運轉細膩度,都有令人讚賞的演出,輕油門扭力湧現輕快,重油門輸出奔放卻也拿捏得宜,很適合性能房車的理想調性,靈敏卻不失穩重。

若回想 2008 年在德國慕尼黑體驗小改款 335i 的印象,535i 用來取代 335i 的 TwinPower Turbo 3.0 單渦輪雙渦流引擎,感覺是刻意營造自然進氣風格的強悍渦輪增壓引擎,新款單顆雙渦流比起原本 335i 的雙顆渦輪引擎,增壓表現相形不猛爆也更顯為溫柔。同時,在高速路段穩定油門巡航時,當時速落在 140km/h 之間時,引擎轉速僅有 2,100rpm,在日常使用的通勤車速,更是長時間落在 2,000 轉內,搭配 8 速變速箱的節能反應展露無疑。

TwinPower Turbo 果然沒讓人失望,不論是里斯本市區還是高速路段,TwinPower Turbo 535i 在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動力反應與運轉細膩度,都有令人讚賞的動力表現。即使是在高速路段穩定以 140km/h 巡航時,工作轉速也落在 2,100rpm。

若往前推至 E39 世代的 535i,在跳躍 E60 世代後,E39 535i 搭載最大動力 245 匹的 3.5 升 V8 引擎(引擎代號 M62B35),來到最新的 F10 535i 世代,排汽量與缸數同步降低至 3.0 直列 6 缸,最大動力卻躍升至 306 匹,一來一往間,可以看出動力科技進步幅度之大。就實際的體驗來相較,E39 535i 自然進氣 V8 引擎擁有的線性飽滿動力,的確令人印象深刻,但在低轉速域扭力輸出的靈敏度上,F10 535i 則是明顯勝出,當然,5 速自排進步到 8 速自排後,檔位更靈活運用的助益也不能被忽略掉。(編按,原文誤植 E60 世代沒有 535i 動力版本,實為美國市場有搭載 535i 車型,歐洲與亞洲等市場則無 E60 535i,特此更正。)

TwinPower Turbo 代表渦輪增壓引擎在克服油耗的關卡,以及改善渦輪遲滯與瞬間扭力輸出的細膩度後,已經成為高效節能至上的時代,銜接傳統大排氣量自然引擎的可行途徑。

不僅低轉速有好表現,中高轉速域的反應也不輸傳統大排氣量的自然進氣引擎,峰值扭力一路由 1,200 轉延伸至 5 千轉方衰退,加上 7 千轉的引擎高轉速紅線區,更讓這顆單渦輪雙渦流的 3.0 升直列 6 缸 TwinPower Turbo 增壓引擎,在中高轉速域的尾速仍感勁道。整體具水準的反應,讓我覺得 TwinPower Turbo 可以這樣被看待,當渦輪增壓引擎在克服油耗的關卡,以及改善渦輪遲滯與瞬間扭力輸出的增壓細膩度後,已經成為高效節能至上的時代,銜接傳統大排氣量自然引擎的可行途徑。

新款 5 系列的車側線條優美,動態時欣賞特別有感覺,尤其是車側下方明顯的摺線,連結前輪拱後,便一路上揚後拉,在車尾保桿收尾時更往上翹,形成獨特的視覺動感。

儘管不是此次試駕的重點車型,530d 搭載的 3.0 升直列 6 缸柴油動力,同樣裝置全車系標配的 8 速變速箱,整體反應也是相當優異。尤其是這顆柴油引擎 55.1 公斤米的強悍扭力,雖然峰值轉速域僅落在 1,750 到 3,000 轉之間,但是擁有高達 8 個檔位的優勢,加上細膩的換檔節奏,將柴油扭力峰值的延續性發揮地相當順暢,不論是市區密集停走的行駛,還是面對爬坡路段,引擎落在中低轉速即可輕鬆應對,傳動搭配在日常行駛時,可說是十足愜意。

廣  告

延續高操駕樂趣,乘坐舒適度更精進

除新傳動系統的動力反應外,BMW 原廠此次安排葡萄牙里斯本市區、郊區山路與高速公路等道路環境,甚至安排駕駛 5 系列親上里斯本西方 25 公里處的 Estoril 賽道 (Autódromo do Estoril),在賽道上徹底體驗 5 系列底盤的動態反應。

高速行駛於里斯本海岸連續灣道時,密集的橫向重心移動,更能感受車長與軸距放大的新 5 系列,巧妙地在縮減前懸與加寬後輪距後,營造出精準的轉向反應,達到身型放大敏捷不減的效果。

採用鋁合金前雙 A 臂後 V 型多連桿懸吊,以及 BMW 標準 50:50 車身配重的搭配,現行 5 系列令人肯定的操駕樂趣,不僅在新款 5 系列成功延續,整體操控樂趣與乘坐舒適性,表現更在現行款之上。高速行駛於里斯本海岸連續灣道時,密集的橫向重心移動,更能感受車長與軸距分別放大到 4,899mm 與 2,968mm 的新 5 系列,巧妙地在縮減前懸與加寬後輪距後,營造出精準的轉向反應,達到身型放大敏捷不減的效果。

尤其是新款 Servotronic 電子伺服式動力方向,在低速與高速不同條件時,方向盤輔助力道的收放拿捏,比起現行 5 系列更好,在高速連續過彎時,提供明顯降低的輔助力道,以及清楚的路感回饋,當然也更鼓舞駕駛加快車速接續挑戰。整體而言,新款 5 系列底盤過彎沉穩,轉向手感精準確實不含糊。

提升原有 5 系列採用 DSC 動態穩定系統搭配 DTC 動態牽引力控制的設定,追隨 7 系列搭配的 Dynamic Driving Control 動態駕馭控制系統也出現在 5 系列上,這套系統只要透過排檔桿旁的 Sport/Comfort 上下按鍵就能輕鬆控制,搭配圖式可以清楚切換 Comfort(舒適)、Normal(一般)、Sport(運動)以及 Sport+(進階運動)等模式,實際反應也一如原廠所提及的避震阻尼、油門感應、變速箱換檔節奏、轉向輔助與待命引擎轉速等,都會隨模式而明確變化。
後輪軸加寬 45mm 達到 1,627mm 的新款 5 系列,動態駕馭控制系統以舒適或一般模式行駛於彎道時,會覺得車尾在穩定系統抑制下,並不容易出現外滑的活潑現象,整體反應是沉穩中性的過彎節奏,感覺這一代 5 系列利用更豐富的操駕模式,來滿足更廣汎的操駕需求。

一般道路段體驗告一段落後,第二天原廠安排的行程,是驅車前往 Estoril 賽道進行賽道體驗。全長 4.36 公里與 13 個大小彎角的 Estoril 賽道,正是驗證體盤動態的好場地,利用幾趟 Estoril 賽道寶貴的操駕機會,刻意將 535i 選擇一般駕駛較常使用到的 Comfort 與 Sport 兩模式進行測試,除了直線盡情加速逼近 200km/h 大關外,入彎前踏踩煞車後,5 系列精確的煞車與底盤制動平衡性,更是在水準以上。

雖然彎道中刻意讓後輪略為滑胎時,能享受到後驅車逐步轉向過度的過彎樂趣。但是,此行在賽道短暫體驗中,最大的收穫反而是底盤結構的過彎轉向的精準與穩定性,不論將 5 系列的 Dynamic Driving Control 動態駕馭控制系統,設定在 Comfort 還是 Sport 兩個差異明顯的懸吊條件,在正常操駕與入彎減速動作下,5 系列維持底盤可靠的穩定性與良好極限值,由 Sport 切換為 Comfort 模式下,除了車身側傾幅度加大外,循跡路線依然跟 Sport 模式時相近,全程下來並 5 系列給予駕駛充分的操控自信。

在正常操駕與入彎減速動作下,5 系列維持底盤可靠的穩定性與良好極限值,前幾趟採用 Sport 模式設定時,車身在高速過彎時懸吊側傾的幅度明顯較小,整體反應較為靈敏。
由 Sport 切換為 Comfort 模式下,除了車身側傾幅度加大外,循跡路線依然跟 Sport 模式時相近,全程下來並 5 系列給予駕駛充分的操控自信。

開車行駛於西班牙與葡萄牙等西南歐國家時,對於車輛底盤路感也會有不同層面的觀察,特別是當地以方塊石材鋪設的傳統路面,對於底盤懸吊機構的抑震與靜肅處理,更是實路乘駕時的特殊考驗。

在行經鋪石路段時,可以察覺在懸吊設定在舒適與一般模式時,5 系列懸吊避震對於連續震動的抑震處理相當襯職,雖然能察覺四輪行經石塊的起伏節奏,但也確實消弭輪胎密集彈跳行程的避震機構,仍讓車身保持應有的水平前進,整體並不會感到巔簸不適。不過,若切換 Sport 以上模式時,也可以感受到隨著避震阻尼的強化,路面回饋的節奏加快,震動反應也更直接,懸吊模式切換差異反應精確,也是新款 5 系列在葡萄牙試駕的收穫之一。

5 系列懸吊避震對於連續震動的抑震處理相當襯職,雖然能察覺四輪行經石塊的起伏節奏,但是避震圈簧與避震筒也確實能消弭輪胎密集的彈跳行程,仍讓車身保持應有的水平前進,整體並不會感到巔簸不適。
新款 5 系列在一般道路行駛品質與舒適性,比起舊款更為進步,除了良好的引擎與座艙靜肅性外,搭配支援四模式的 Dynamic Driving Control 動態駕馭控制系統,調性差異明顯的設定對於不同操控與路面對應,也發揮的決定性的助益。

車用電子科技,扮演重要輔助角色

進入大改款 5 系列座艙後,迎面而來的設計氛圍,是先前接觸 7 系列與 5 系列 Gran Turismo 座艙介面的熟悉感,若說是有錯覺也不為過。不論中控台模組區塊介面、多層次線條甚至飾板觸感質感等,還有新一代 iDrive 操作介系與中控彩色寬螢幕,都能發覺到高度的相似性,甚至說最明顯的差異,只在於 5 系列在前扶手採用斜式設計,成為第一眼由大中控看去跟 7 系列的主要差別,當然,延續新款 7 系列的豪華質感,更高的通用設計也替 5 系列掙得座艙評價的加分。

進入大改款 5 系列座艙後,迎面而來的設計氛圍,是先前接觸 7 系列與 5 系列 Gran Turismo 座艙介面的熟悉感,若說是有錯覺也不為過。
後驅車要容納後傳動軸的設計,常讓後座中央乘員的腳步空間受限,這項天生的侷限在 5 系列也難以例外,中央乘座位是比較適合小孩,除此之外,新款 5 系列後座雙側座位能讓成人舒適乘坐,儘管車頂線條採流線設計,內凹式的車室頂棚設計,仍能保有足夠的頭部空間,不至於有明顯的壓迫感,另外,皮椅觸感與坐/背墊足夠的厚度,也都讓後座乘坐的釋壓表現令人滿意。

座艙設計與質感相近外,5 系列更與 7 系列通用許多先進車用電子系統,將讓這一代的 5 系列在車用電子配備的完整度,成為競爭的一大優勢。除先前在 7 系列體驗過的車道偏離警示與車側盲點警示之外,透過方向盤左邊按鍵操作,能微調前車距作動範圍的整合碰撞警示功能主動式巡航系統,也在此次試駕過程特別進行實際測試,稍後將提及。至於 5 系列令人矚目的全車 360 度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輔助系統與後座雙螢幕影音系統等高階配備,原廠僅在媒體發表晚會以一輛 550i 作靜態展示,此次就先不介紹。

另外,功能更多的 HUD 抬頭顯示器,已成為更具獨立化的顯示配備,能夠清楚整合時速、衛星導航、定速巡航與車身偏離警示等,甚至在日常行駛時,達到駕駛只要以抬頭顯示器的精簡資訊,就能滿足基本駕駛資訊,無需要分神去注視駕駛儀表或中控液晶螢幕的導航資訊,讓人感受到 HUD 仍有相當的發展潛力。

5 系列更與 7 系列通用許多先進車用電子系統,將讓這一代的 5 系列在車用電子配備的完整度,成為競爭的一大優勢。包括方向盤左側按鍵的主動式巡航系統,還有左下角的車側盲點警示、碰撞警示煞車、車道偏離系統與抬頭顯示器等功能,呈現 5 系列的豐富科技。
功能更多的 HUD 抬頭顯示器,已成為更具獨立化的顯示配備,能夠清楚整合時速、衛星導航、定速巡航與車身偏離警示等,這新一代 7 系列與 5 系列身上,駕駛可以清楚體會到 HUD 更高的實用性。
搭配 10.2 吋高解析度彩色螢幕的新一代 iDrive 系統,這次也出現在 5 系列車內,已經熟悉的衛星導航操作流程,陪伴葡萄牙作試駕時能按照排定的路線行駛。另外,針對 Keyless 與引擎按鍵設計的鑰匙插座,也在細部顯示出收納設計的巧思。

實路測試 5 系列搭載的主動巡航系統後,敏感的前方偵測功能,搭配靈敏的油門與確實的煞車自動控制,的確對降低長途行駛時,駕駛操作油門與煞車的疲勞感有所幫助,同時,搭配這套系統清楚的 HUD 抬頭顯示器後,也能讓駕駛掌握巡航速度與偵測反應距離的調整。

不過,在試車過程也發現這套系統還有幾個情況較不推薦使用,由於系統只能針對車頭直線偵測,因此當前車轉彎時,系統會判斷無前車而維持原本設定的速度,這時候駕駛就要自己判斷是否需要自行踩煞車減速,因此,多彎道的山區路段較不適合使用,另外,當鄰車突然插入時,系統會判斷與前車距大幅縮短,而立即啟動煞車系統,由於這套系統輔助煞車反應靈敏精確,因此也得注意後方車輛會不會因煞車不及而追撞。

在試車過程發現主動式巡航系統相當好用,不過這套系統還有幾個情況較不推薦使用,那就多彎道的山路,以及車流較大時較易有鄰車匯入車道前方的狀況,駕駛較難應對系統的反應。

品牌新風向,全新 5 系列具體展現

在大航海時代,能掌握天文地理海洋風向,就能早先一步掌握先機,遠渡重洋探險未知之境。位於大航海時代的起源地,親身看到新世代 5 系列涵蓋跨車系高比例通用零組件、家族造型美學的成熟、高效傳動組合的躍進、更全面的操駕樂趣及乘坐舒適性與豐富的車用電子科技後,BMW 品牌的新風向,正於全新 5 系列身上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