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談談 Yeti 與 Kamiq 的淵源,本質就是後繼車

在一般品牌進口車領域,Volkswagen 集團旗下的Škoda 品牌,向來在臺灣市場擁有穩定的支持者。究其原因,除憑藉 Volkswagen 集團資源共享的優勢外,能精準掌握市場需求脈動,開發出具特色設計且受歡迎的產品,我認為,這才是Škoda 能逐步在「大家庭框架」走出自己的關鍵。

而上一個世代的Škoda,驅動品牌前行的核心主戰力,我認為,首推 2009 年在日內瓦橫空出世,引領小型跨界休旅車新潮流的 Yeti 車系。也由於英凱曾參與這段歷史,若回顧Škoda 在臺灣的成長歷程,2010 年首次導入的 Yeti 車系,絕對是重要的轉折點。

Yeti 適時地誕生與導入臺灣市場,成功地替Škoda 開疆闢土,奠定品牌穩健成長的關鍵基礎。

可以這麼說,Yeti 在所寫下的暢銷成就,就是Škoda 品牌成長的縮影。因此,當 Yeti 停產後,不少人都在等待,Yeti 後繼車何時問世?

現在,它就在眼前,相隔 10 年後,2019 年於日內車展首演的 Kamiq,成為新世代Škoda SUV 家族繼 Kodiaq 與 Karoq 之後的第 3 款作品,更是Škoda 品牌首款定位為 City SUV 的產品。而更重要的是,Kamiq 儘管在新世代家族命名邏輯下,不叫作 Yeti,但就身尺碼來看,它其實就是 Yeti 真正後繼!

儘管樣貌風格不盡相同,但以車身尺碼來看,Kamiq 確實是最接近 Yeti 的新世代Škoda 產品。

幫大家複習一下,Yeti 車身尺碼依序為車長 4,223 mm、車寬 1,793 mm、車高 1,691 mm 與軸距 2,578 mm,相形之下,採用 MQB A0 底盤的 Kamiq (生產代號 MQB27),尺碼較 Yeti 微幅變動,依序為車長 4,241 mm、車寬 1,793 mm、車高 1,553 mm 與軸距 2,651 mm,可以看車長與車寬幾乎一樣,但軸距增加 73mm,但車高則降低 138mm。

簡單講,雖然車長接近,但 Kamqi 軸距比 Yeti 拉長,但是更流線的車頂線條,則讓車高明顯較 Yeti 降低。

大家可能感到好奇,英凱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篇幅來談 Yeti 與 Kamiq 呢?因為,答案就在尺碼設定,我認為 Yeit 致勝的關鍵,就是擁有適合都會使用的靈活緊緻小尺碼車格,但兼具家庭客層不可妥協的座艙乘載機能。

這以往或許只是車廠設計的理想,但 Yeti 的成功,正是實際兼備兩者,而 Kamiq 的尺碼設定,也正以承襲此點為出發點。

不像 Yeti 特立獨行,但 Kamiq 渾身家族化新設計

如果以產品世代的獨特性與開創性來看,老實說,我認為車壇很少有車可以超越 Yeti,甚至我覺得現行的Škoda,也很難再現 Yeti (開創跨界小休旅) 與 Roomster (前後座車窗高度不等高落差) 這類讓人拍案叫絕的設計。

但是,就像長大的過程,Yeti 與 Roomster 就像青春期荷爾蒙飆漲的少年,敢衝敢撞渾身膽,但,Kamiq 所處的時代,Škoda 已是更穩健成熟的品牌,迎來幾任大師級設計總監後,或許不走驚世駭俗,但逐步上軌道的家族化設計,功力更顯內斂與豐富質感。

這樣的轉變,在 Kamiq 身上也看能清楚看到。

歷經時間的累積,自納入 Volkswagen 集團的Škoda,也逐步走到成熟穩定的階段,新世代產品的設計,充滿歐洲車的不俗質感。
把 Yeti 與 Kamiq 正車側廠圖同時拿來比較,就可以清楚看到 Kamiq 在線條上修改得更為流線些。

如同於影片所介紹的,Kamiq 整體車身線條非常立體,雖然沒有 Yeti 如此方正的造型特點,仍可以看到追求座艙空間時,改以較流線 (A 柱後斜) 與線條立體化的設計手法,展現品牌新世代家族設計風格。

同時,Kamiq 彰顯了Škoda 新世代設計特徵,包括以鍍鉻Škoda 字母取代綠色翼箭廠徽,車壇最新潮流的分離式頭燈組,並成為Škoda 品牌繼 Scala 之後,導入指向行頭尾方向燈設計的車款,同時,尾燈採用立體交叉網格設計,也增添 Kamiq 在照明美學的獨特性。

不過是幾年前的事情,指向式頭燈仍定位為 Volkswagen 集團旗下 Porsche 與 Audi 等豪華品牌,凸顯照明科技感的設計特點,現在就已下放移植入 Kamiq 等產品,足見Škoda 在資源的運用上確實積極。

搭載全 LED 頭燈組的 Kamiq,是Škoda 品牌首款將晝行燈設計在分離式頭燈上部,同時,SUV 家族多折式深色水箱護罩、車尾Škoda 鍍鉻字母設計,都是品牌最新設計特徵。

Yeti 沒有也沒辦法補強的,Kamiq 有數位化與 ADAS 安全科技

關於 kamiq 的座艙空間機能,英凱在影片有詳實的介紹,也有實際乘坐空間示範,讀者可以參考試駕影片,在這邊就不再贅述。

但如果你問我,在優秀的 Yeti 前輩之後,到底 Kamiq 有甚麼產品特點,既是 Yeti 沒有的,也補強不來的?我的答案很直接,就是數位化科技與 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這兩項,而這就是汽車科技演進,這 10 年差距的具體縮影。

以往在集團是屬於豪華品牌才有的數位儀表板,這次也成為 Kamiq 車系的重點配備。
儘管 Kamiq 定位是品牌都會小型 SUV ,但由座艙高度數位化與豐富的配備搭載,可以明顯看到是迎合新世代客層的新穎設計。

其實,這兩項科技環環相扣,因為,隨著汽車科技配備的精進與複雜化,以及數位娛樂系統的突飛猛進,原本傳統駕駛儀表板與中控儀表板,已經無法負荷龐大的資訊量,因此,能支援更多資訊量與顯示模式的數位虛擬儀表與中控螢幕,當然就順勢而生。

10.2 吋虛擬數位儀表板,讓 Kamiq 得以支援顯示更多的行車資訊,包括顯示面積更大的導航圖資與複雜的 ADAS 安全系統。

包括 Kamiq 所搭載的駕駛座 10.2 吋 Virtual Cocpit 虛擬儀表板,以及中控模組核心的 9.2 吋中央娛樂與導航系統,同樣的,一如Škoda 產品線所搭載的 Smart Link 主機系統,也讓 Kamiq 可支援 Mirror Link、CarPlay、Android Auto 三大模式,比較特別的是,Kamiq 更可以支援手機無線充電功能,還有前後各 2 組 C-Type USB 接孔,這些以往都是高階豪華品牌的科技配備,現在也出現在 Kamiq 身上,得以對應大量倚賴數位資訊與高手機用量的客層,這是傳統車款所缺少的。

廣  告

小車也有豐富 ADAS,傳統手煞車也能支援最高時速 210 公里全速域 ACC

接著,我們多花點篇幅來談 Kamiq 的駕駛輔助系統,一如駕駛虛擬儀表板與中控儀表所顯示的 Driver Assistance 設定選項,Kamiq 支援豐富的駕駛輔助系統,包括大家熟悉的 ACC 主動式定距巡航系統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Front Assist 前方預警緊急煞車、Lane Assist 車道偏移警示、Side Assist 車側盲點警示與 Driver Alert System 駕駛疲勞警示系統等。

在臺灣體驗到 T-Cross 之前,海外試駕的 Kamiq,算是首次讓我改變了傳統手煞車,其實也能支援全速域 ACC,兩者並非絕對關係。

我覺得最值得提的是 Kamiq 這套 ACC 系統。由於時間差的關係,Kamiq 其實是早在 2019 年 8 月就進行海外試車,後來,2019 年 12 月英凱也在臺灣測試到同集團的小型休旅車 T-Cross,也再次印證了傳統手煞車,其實跟 ACC 是否能支援全速域功能,並沒有絕對的關係!至少,在 Volkswagen 集團旗下均搭載傳統手煞車系統的 MBQ A0 底盤,依然是可以做到跟車到靜止再起啟動跟車的全速域主動式定距巡航。

除了搭載 9 具氣囊組外,Kamiq 也支援豐富的 ADAS 駕駛輔助科技,並可在中控模組進行各種系統參數的設定。

所以,當時在法國試駕 Kamiq 時,我其實是先入為主地以為 Kamiq 是沒有全速域,然而,實際測試時立刻就發覺不太對,儘管 Kamiq 在 ACC 操作介面是使用傳統的定速巡航撥桿,但無損使用的便利性,這套 ACC 不僅可以支援高達 5 段的前車定距設定,在自動定距的補油與煞車加減速,也擁有成熟且舒適的反應,而讓我意外的,是它根本就是全速域 ACC 啊!

在跟隨前車到靜止時,只要在 3 秒以內當前車往前時,此時這套系統在駕駛儀表顯示「ACC Ready To Start」,ACC 仍可支援自動跟上前車,當然,若秒數超過時系統會發出「Brake」訊號,提醒駕駛介入煞車並暫時解除 ACC,當前車駛離後,其實只要鬆開煞車踏板,系統就會重新啟動 ACC 自動跟車功能。所以,再當時英凱能確的一點,Kamiq 所搭載的 ACC 系統,其實就實際的表現,已經是全速域 ACC 的等級,即便是採用傳統手煞車設定!

Kamiq 採用的 ACC 巡航系統,仍延續傳統的定速巡航撥桿設計,算是車壇比較少見的類型,目前主流是整合在方向盤按鍵。

至於 Lane Assist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也是 Kamiq 相當實用的配備,透過前擋玻璃的攝影鏡頭偵測道路標線,除車輛壓線時會在儀表發出警示之外,也可以設定方向盤震動警示功能,同時,可以感覺到這套系統,在方向盤轉向修正頗為積極,一旦偏移壓線後會反向修正轉向,讓車輛回到車道中央,但仍屬於車道偏移修正的輔助功能,還不到更高階的車道維持功能。

車側盲點透過車外後視鏡內側的閃爍警示燈,警示的效果非常好,我認為比後視鏡上的警示燈號模式,辨識效果更佳。

另外,Side Assist 車側盲點警示也值得一提,Kamiq 所搭載的車側盲點警示,透過後側方雷達系統,可以針對車後駕駛盲區做警示,尤其,採用後視鏡內側的 LED 警示燈號,我覺得警示效果的確優於在車側後視鏡的警示設計,不僅如此,這套系統還可支援後方車流警示,在時速 15 公里以內的倒車時,可最遠偵測車輛後方兩側 70 公尺範圍內,有無車輛接近並警示。這對於駕駛的安全都有正面的助益。

廣  告

1.0 TSI 搭 7 速 DSG 是主力,運轉細緻度與靜肅性表現出色

原廠針對 Kamiq 提供 1.0 三缸 TSI 與 1.5 四缸 TSI 兩款動力心臟,除入門 95 匹版本搭載 5 速手排以外,115 匹 1.0 TSI 與 150 匹 1.5 TSI 同時支援傳統 6 速手排與 7 速 DSG 自手排變速箱,當然,臺灣會導入 115 匹 1.0 TSI 與 150 匹 1.5 TSI 兩款動力,但是變速系統都會採用 7 速 DSG 變速箱設定。英凱此次試駕車型正是 1.0 TSI 搭 7 速 DSG 的傳動設定,帳面動力數據是 5,000 至 5,500 轉可輸出 115 匹最大動力,20.4 公斤米扭力峰值則於 2,000 至 3,500 轉湧現。

此次試駕車型是 1.0 TSI 搭 7 速 DSG 的傳動設定,原廠帳面動力數據是 115 匹最大動力與 20.4 公斤米扭力,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剛好 10 秒整。

我認為以臺灣消費者偏好與價格設定來看,在稅賦成本、性能與價格設定的平衡,最適合臺灣市場的 1.0 TSI,將會是 Kamiq 車系的主力,畢竟,搭載 1.5 TSI 動力的 Karoq 在臺灣價格帶在 110.9 萬元以上,Škoda Taiwan 要將 Kamiq 價格帶往下壓,勢必主打 1.0 TSI 動力規格。

當然,在 Volkswagen 集團內以Škoda 作為生產重鎮的 EA211 小排氣量引擎家族,大家也不陌生,包括此次試駕的 115 匹 1.0 TSI 與 7 速 DSG 版本,在臺灣也搭載於 Volkswagen Polo 與 T-Cross,Škoda 旗下的 Fabia 則是搭載動力輸出稍低的 110 匹 1.0 TSI 與 7 速 DSG 版本。

7 速 DSG 變速箱在標準模式下,賣力地藉由多檔位的優勢,讓引擎轉速盡可能壓低,在一般道路多數落在 1,000 轉至 1,500 之間,即使是以時速 130 公里高速巡航,轉速也大概 2,000 轉左右,展現傳動的節能性。

在瑞士巴塞隆納出發往法國史特拉斯堡的路上,涵蓋高速公路與亞爾薩斯省境內山路段,最讓英凱印象深刻的這具三缸 TSI,放到 Kamiq 展現的出色運轉細緻度。

尤其是引擎室隔音與抑震性的處理,不論是在市區與高速公路巡航,高檔位所帶來的低轉速巡航優勢 (多數時間都能壓低在 1,500 轉至 2,000 轉之間),還是遇到一段很像合歡山武嶺路段,一路的上攻長陡坡時,並不會覺得動力不足氣喘吁吁,甚至,拜渦輪增壓之賜與適時切換拉高轉速的 S 檔位運動模式,竟然還能榨出些許渾厚的聲浪與加速力道,展現讓人肯定的實用性設定,下次在臺灣應該再來跑一段武嶺異地驗證看看!

亞爾薩斯省境內的高山路段,某些路段跟臺灣合歡山高山路段竟有點類似,剛好也是測試 Kamiq 爬坡表現的機會。

Kamiq 僅 4.2 米車長設定所天生具備的,當然是小車更利於操控的靈活感,另一方面,若比起 Yeti 更為降低的車身高度,也有利於車身重心的壓低,搭配 MQB 底盤一貫具水準的轉向與底盤設定,讓 Kamiq 可以很輕鬆駕馭它,老實說我並不太意外。

你問我 1.0 TSI 動力夠不夠用,我的答案是雖稱不上熱血奔騰,但在往史特拉斯堡的爬山路段上,Kamiq 1.0 TSI 確實能輕鬆開上山並克服陡坡。

但是,Kamiq 整體行路靜肅性的表現,確實出乎我意料的好,即使是高速路段以法規速限時速 130 公里行駛,車身在風切聲抑制與輪胎滾動噪音的阻隔,確實有水準以上的表現。我試駕完後,仔細回頭看了原廠資料,Kamiq 改採流線的車體,帶來 0.33 cd 的風阻係數表現 (車體較方正的 Yeti 是 0.36 cd),另外,Kamiq 輪圈組也導入低滾動風噪設計,應該多少有所助益。

向 Yeti 致敬,Kamiq 接棒走出新路

總結上述的這些細節與試駕體驗,某個層面也說明了文章前面所提的,或許,Kamiq 不像 Yeti 那般特立獨行,但累積了 10 年功力與消費者回饋後,我認為被視為 Yeti 大改款的 Kamiq,在向前輩致敬的同時,也確實往更精進的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