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Delica」在國內的中文名稱「得利卡」這三個字,相信許多國人會有著包羅萬象的記憶點,不論是幼兒園娃娃車、救護車、山區 4WD 越野車、貨車、軍用裝載車輛等,Mitsubishi Delica 或多或少都曾在國人的生命中扮演一定角色,其高市佔率讓其成為臺灣大街小巷的街景之一。而 Mitsubishi 國內總代理中華汽車賦予親切的中文名「得利卡」,亦清楚傳達其商用導向的定位。

回顧 Mitsubishi Delica 車系的發展脈絡,由原廠自 1968 年發表第 1 代後,國內也在 1973 年開始楊梅廠區國產初代車型,可說 Delica 車系在國內販售迄今已達 46 年。

回顧 Mitsubishi Delica 車系的發展脈絡,由原廠自 1968 年發表第 1 代後,國內也在 1973 年開始楊梅廠區國產初代車型,可說 Delica 車系在國內販售迄今已達 46 年。而除了第 1 代車型外,國內後續也於 1979 年導入第 2 代、1986 年發表第 3 代車型。第 4 代車型中華汽車曾經以 Space Gear 之名於 1997 年導入,當時商用取向的第 3 代 Delica 仍持續販售;Space Gear 則是獨立於 Delica 車系之外並行銷售、主攻商旅市場,但 Space Gear 後期因 2007 年無法通過國內 4 期環保法規而停產。

第 3 代 Delica 就是國內中華汽車迄今販售的基礎,其曾經販售過四輪驅動版本,多年來成為國內商用車的主力車型。
被賦予 Space Gear 命名的第 4 代 Delica,肯定是許多國人懷念的車型之一,於 1997 年在國內發表以來,強勁的越野能力、休旅空間和平實售價,讓它曾經也在國內車壇中呼風喚雨,不過由於 4 期環保的因素,於 2007 年黯然停產。

至於日本原廠於 2007 年推出的第 5 代 Delica D:5,因轉型為高質感頂級休旅、再加上沒有左駕版本,台灣市場並沒有導入。而換上 Dynamic Shield 車頭造型、許多讀者相當喜愛的現行日規改款 Delica D:5,仍舊是以第 5 代 Delica D:5 為基礎演進而來的改款車型、並不能直接視為第 6 代 Delica,同樣的也因產品定位與無左駕版本問題,無法引進國內市場。

日本 Mitsubishi 在 2018 年 11 月發表的大規模改款 Delica D:5,其架構仍屬於第 5 代 Delica D:5,原廠尚未有打造左駕車型的計畫。再加上其與臺灣市場販售的 Delica 採商用取向有所不同,因此國內改款 Delica 仍是架構在第 3 代車型之上。

所以此次中華汽車發表的改款 Delica 車系,其基礎仍是以 1986 年商用導向的第 3 代 Delica 車系改良而來,與日本市場的 Delica 車系發展脫鉤。不過此次中華汽車主導的改款 Delica,仍舊有著大幅度變動,除改搭載 Zinger 車系的 4G69 引擎,亦將 5 速自排加入編成中,貨車與廂車皆標配 ESP 等多項主動安全系統,廂車車型更全數標配雙氣囊,售價則有所向上調整。

此次中華汽車發表的改款 Delica 車系,其基礎仍是以第 3 代 Delica 車系打造而成,改搭載 Zinger 車系的 4G69 引擎,亦將 5 速自排加入編成中,貨車與廂車皆標配 ESP 等多項主動安全系統,廂車車型更全數標配雙氣囊,售價則有所向上調整。

以試車組此次試駕的 Delica 廂車為例,改款前手排雙車型的售價分別為 64 萬、67 萬,改款後的手排車型為 70.5 萬、自排車型 78 萬,有著約 6.5 至 11 萬元的漲幅,究竟這樣的調整是否「有感」?是否值得頭家們升級?試車組透過參與廂車自排車型的公辦試駕活動,來探究其產品變化。

廣  告

沒有 Dynamic Shield!外觀導入分離式大燈、新式樣車頭設計

從外觀上來看,改款 Delica 在車頭廠徽周圍採用更為新穎的倒梯形設計,並用大型黑色飾板塑造出帶有點狀的類水箱護罩造型,下方的大型梯形進氣壩、也以黑色雙橫柵與車身同色飾材妝點,車身輔以圓形前霧燈,讓新款 Delica 車頭處更具氣勢。車色部分,如筆者此次試駕的車型就是採用新增之精湛藍塗裝,搭配新車色與新式樣車頭造型,確實替 Delica 這款商旅長青樹帶來新意。

從外觀上來看,改款 Delica 在車頭廠徽周圍採用更為新穎的倒梯形設計,並用大型黑色飾板塑造出帶有點狀的類水箱護罩造型。

改款 Delica 在車頭的另一大重點,就是換上全新的分離式頭燈組,其燈組內具備 DRL 晝行燈、手動水平調整、光感應啟閉功能。分離式頭燈的上半部是晝行燈組,頭燈組開關也不再有全關的 Off 功能,僅有 Auto 光感應自動開啟、小燈、大燈共 3 種設定,因此只要發動車輛其晝行燈就是恆亮設定,自動光感應啟閉也能頭家們未開頭燈的風險。

改款 Delica 在車頭的另一大重點,就是換上全新的分離式頭燈組,其燈組內具備 DRL 晝行燈、手動水平調整、光感應啟閉功能。

尾燈部分新車雖維持傳統燈泡設定,但加入 ESS 警急煞車警示系統、可在急煞時閃爍警示後方來車,廂車車型尾門更採用新式樣倒梯型反光板、與橫置黑底 Delica 字樣,讓整車的車尾視覺更具層次感。足下的胎圈方面,新車胎圈規格仍統一採 185R14C、並為新式樣鐵圈設定,鐵圈中央加入更大的三菱廠徽飾蓋,車側「Delica 字樣」貼紙則是 Delica 自排車型獨有的配置。

尾燈部分新車雖維持傳統燈泡設定,但加入 ESS 警急煞車警示系統、可在急煞時閃爍警示後方來車,廂車車型尾門更採用新式樣倒梯型反光板、與橫置黑底 Delica 字樣。
足下的胎圈方面,新車胎圈規格仍統一採 185R14C,鐵圈中央加入更大的三菱廠徽飾蓋,車側「Delica 字樣」貼紙則是 Delica 自排車型獨有的配置。

而 Delica 廂車在改款後也取消了車尾活動式側窗、以及倒車照地鏡,中華三菱原廠也不再提供照地鏡選配件,但取消照地鏡後其後方視野除可藉由倒車雷達與 RCTA 後方交通警示輔助外,還可由選配的倒車顯影來強化。

Delica 廂車在改款後也取消了車尾活動式側窗、以及倒車照地鏡,中華三菱原廠也不再提供照地鏡選配件。

中控臺布局大幅更動,導入行車資訊幕、新式樣皮椅設定

走進改款 Delica 的內裝,則有著更為明顯的變動。在中控部分採用與儀表板相連的一體式設計,並重新排列警示燈按鍵、音響、出風口、冷暖空調旋鈕的位置,其一體式設計整合各項操作,主要以環繞駕駛者為主,佈局上更為簡潔。

走進改款 Delica 的內裝,則有著更為明顯的變動。在中控部分採用與儀表板相連的一體式設計,並重新排列警示燈按鍵、音響、出風口、冷暖空調旋鈕的位置。

新款 Delica 也採用與 CMC Veryca 車型相同的新式樣 3 輻式方向盤設計,盤徑上的突起讓握感更為扎實,此次試駕的自排車型更標配音響控制與定速功能,筆者認為也省去頭家低頭調整音響的風險。新車在儀表板中央則加入單色多功能行車資訊幕,其可整合顯示水溫、里程、胎壓、剩餘行駛里程、平均車速、速限警示、車門開啟警示等功能,但相較 Veryca 車系則缺少平均油耗的顯示。駕駛座左側下方則有包含頭燈水平調整鈕、儀表資訊切換鍵、ESP 開關、ECO 模式鍵、以及 BSW 盲點偵測開關。

新款 Delica 也採用與 CMC Veryca 車型相同的新式樣 3 輻式方向盤設計,盤徑上的突起讓握感更為扎實,此次試駕的自排車型更標配音響控制與定速功能。

座椅布局部分,Delica 廂車常販車型皆為 8 人座設定,採 2+3+3 座布局。全車在改款後由先前的布椅、改為抗汙性較佳的雙色皮質包覆,並在座椅內側有著藍色點狀透氣皮,座椅的塑形在改款後也提供更佳的包覆性。

Delica 廂車常販車型皆為 8 人座設定,採 2+3+3 座布局。全車在改款後由先前的布椅、改為抗汙性較佳的雙色皮質包覆,並在座椅內側有著藍色點狀透氣皮。

駕駛座提供前後滑移與傾角調整設定,並附有手動腰靠調整器;第 2 排座椅皆可前後滑移與調整傾角,以筆者 178 公分的身材乘坐,其頭部與膝部空間都足以用寬裕來形容,但第 2 排腳部受限於第 1 排後方的引擎機構,所以傾角往後調整會更為舒適;第 3 排筆者乘坐之下,膝部則與前排有著 4 指的餘裕,中央還有可傾倒扶手與置杯架配置,但第 3 排只能調整傾倒角度、並不能前後滑移。而 Delica 的後座空調除可調整風量,其也是有實際的空調風管導引至第 2、3 排,就算遇到炎熱天氣後座的冷房效果也相當不俗。

圖為身高 178 公分乘員乘坐於第 2 排。
圖為身高 178 公分乘員乘坐於第 3 排。
Delica 的後座空調除可調整風量,其也是有實際的空調風管導引至第 2、3 排,就算遇到炎熱天氣後座的冷房效果也相當不俗。

值得一提的是,改款 Delica 廂車除了有第 3 排中央的 3 點式安全帶,還有搭載第 2 排與第 3 排各一組的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固定扣,但原廠考量第 2 排右側為第 3 排上下車處,因此皆將 ISOFIX 配置於第 2、3 排的左側。而 Delica 受惠於超大的方正格局,載貨容積相當出色,但客貨車法規的結構桿,則讓座椅傾倒或裝卸貨品時稍嫌不便。

改款 Delica 廂車除了有第 3 排中央的 3 點式安全帶,還有搭載第 2 排與第 3 排各一組的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固定扣,但原廠考量第 2 排右側為第 3 排上下車處,因此皆將 ISOFIX 配置於第 2、3 排的左側。

加入 5 速自排帶來操作便利性,ESP 標配行車安全提升

攤開動力規格來看,新款 Delica 統一維持前中置引擎後輪驅動布局,動力單元由原先的 4G64 引擎、改為與 Zinger 車系相同之 4G69 2.4 升直列 4 缸汽油引擎,具備 MPI 多點噴射技術、但並沒有配置 MIVEC 電子可變氣門正時技術,可於 5,250 轉輸出 133 匹馬力、2,500 轉輸出 20.4 公斤米扭力,中華三菱強調相較改款前的 116 匹/19.2 公斤米,其馬力提升 15%、扭力提升 6%之譜。

新款 Delica 動力單元由原先的 4G64 引擎、改為與 Zinger 車系相同之 4G69 2.4 升直列 4 缸汽油引擎,可於 5,250 轉輸出 133 匹馬力、2,500 轉輸出 20.4 公斤米扭力,中華三菱強調相較改款前的 116 匹/19.2 公斤米,其馬力提升 15%、扭力提升 6%之譜。

變速箱方面改款 Delica 也進行更新,除手排車型從 5 速改採 6 速手排設定,更再度將自排車型導入、並採用 5 速自排設計,自排廂車的平均油耗則來到每公升 8.9 公里。而由於其變速箱也與 Zinger 相同,所以自排車型在排檔座的排列上分別只有 P、R、N、D、3、2 檔位,並沒有 1 檔與 O/D 切換按鈕的配置。

新款 Delica 其 5 速自排變速箱本體也與 Zinger 相同,所以自排車型在排檔座的排列上分別只有 P、R、N、D、3、2 檔位,並沒有 1 檔與 O/D 切換按鈕的配置。

實際將新款 Delica 開起來後,由於過去筆者接觸的 Delica 多半為手排車型居多,所以一上路最為有感的便是左腳負擔大幅減低。先前國內曾經導入 Delica 2.4 升汽油自排、甚至是柴油 2.5 升四輪傳動自排車型,但因為採用舊世代 4 速自排、再加上當時商車市場對自排接受度不高,所以自排 Delica 在國內銷聲匿跡了一段時日。

而如今新款 Delica 導入 5AT 讓自排車型回歸後,除了對許多不諳手排操作的年輕頭家們更具吸引力,對長途行車疲勞的減緩是更為有感。因為 Delica 的方向盤只能上下調整,再加上其盤徑角度較為水平,所以調整駕駛姿勢需透過傾角與前後滑移搭配出較適合的角度,現在左腳不需踩離合器、只需放在左腳休息踏板上,座姿更為舒適、疲勞感也降低。

新款 Delica 導入 5AT 讓自排車型回歸後,除了對許多不諳手排操作的年輕頭家們更具吸引力,對長途行車疲勞的減緩是更為有感。現在左腳不需踩離合器、只需放在左腳休息踏板上,座姿更為舒適、疲勞感也降低。

新款 Delica 在動力反應上,由於換上新款 2.4 升引擎,整體的輸出比起過去更為充足,D 檔行車下其 5 速自排在檔位銜接也可稱的是上順暢,重踩油門後的換檔頓挫感不明顯,但其 20.4 公斤米的扭力要到 2,500 轉才會湧現,所以需要較大動力時油門都約莫需深踩至三分之二。

當車輛提速至時速 80 公里、100 公里,其轉速都在 2,500 至 3,000 轉之間巡航,引擎再加速能力也有一定的延展性,需拉轉後變速箱才會 Kick-Down 降檔,安置於副駕駛座下方的引擎聲浪自然略大一些。以商車的標準來看,新款 Delica 的引擎聲浪已比起舊款略佳,車內的隔音材質雖略有加強,但方正的車體仍讓高速時風切聲較大,車內聆聽音樂或交談勢必要提高音量。

新款 Delica 在動力反應上,由於換上新款 2.4 升引擎,整體的輸出比起過去更為充足,D 檔行車下其 5 速自排在檔位銜接也可稱的是上順暢,但其 20.4 公斤米的扭力要到 2,500 轉才會湧現,所以需要較大動力時油門都約莫需深踩至三分之二。

新款 Delica 也有提供 ECO 節能模式按鈕,不過其與一般模式的動力反應差距不大,僅有油門反應略為慢一些,但檔位、轉速皆與一般模式無異,重踩之下 ECO 模式仍會給予駕駛人必要的動力。底盤部分,其車體還是傳統的分離式梯形雙 Y 型鋼樑結構,懸吊則是後葉片彈簧配置,整體仍是偏向商用載重取向,含 1,650 公斤車重與貨物載重後其最高可達 2.7 噸,所以在舒適度自然不若乘用車,後座 2、3 排的彈跳感較為直接,而在駕馭感受部分較高的車高與重心時常會帶來較大側傾,煞車系統也因後鼓煞設定,在煞車踏板行程與煞停的距離皆較長,是駕馭 Delica 時必須要注重的特性。

Delica 車體還是傳統的分離式梯形雙 Y 型鋼樑結構,懸吊則是後葉片彈簧配置,整體仍是偏向商用載重取向,含 1,650 公斤車重與貨物載重後其最高可達 2.7 噸,所以在舒適度自然不若乘用車,後座 2、3 排的彈跳感較為直接
新款 Delica 也有提供 ECO 節能模式按鈕,可在中控臺左側下方進行切換。

但新款 Delica 也標配多項中華三菱命名為「SCC 智慧防護系統」的主動安全科技,其包含 TCL 循跡防滑控制、ASC 車身動態穩定、ARP 主動式防止傾覆等系統,能降低車輛發生翻覆、轉向不足與過度的風險,HSA 陡坡起步則能在 2.8 度斜坡作動,廂車車型更標配 2 具氣囊,確實替 Delica 強化安全性,但此次 2 門貨車版並未同步標配雙氣囊略為可惜。而筆者認為另一大相當有感的配備,則是自排廂車標配的 BSW 盲區偵測與 RCTA 後方交通警示,其可偵測左右後方各 45 度角來車預警,雖然警示聲在都會區會頻繁響起,但卻能大幅減低盲區風險。

新款 Delica 廂車車型標配 2 具氣囊,確實替 Delica 強化安全性,但此次 2 門貨車版並未同步標配雙氣囊略為可惜。
筆者認為另一大相當有感的配備,則是自排廂車標配的 BSW 盲區偵測與 RCTA 後方交通警示,雖然警示聲在都會區會頻繁響起,但卻能大幅減低盲區風險。

這不是 Delica D:5!卻是頭家發財更安全的夥伴

經過一整天的試駕後,筆者相信許多讀者看到此次的改款 Delica,心裡面的想法仍是「怎麼不是 Dynamic Shield 造型的日規 Delica D:5?」。

但其實除了筆者一開始提到的左駕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也在於產品定位。畢竟中華汽車會選擇持續更新第 3 代 Delica 的主因,就是除得利卡外、國內並沒有同級的 2.7 噸商用產品。而許多頭家們選擇 Delica 看中的就是其載重能力、以及因其前中置引擎帶來的 4.9 公尺優異迴轉半徑,是此代 Delica 在臺灣市場屹立不搖的產品優勢。原廠後續幾代 Delica 因產品策略轉型,都難以符合如此的商用需求。

除得利卡外、國內並沒有其他同級的 2.7 噸商用產品。而許多頭家們選擇 Delica,看中的就是其載重能力、以及因其前中置引擎帶來的 4.9 公尺優異迴轉半徑,是此代 Delica 在臺灣市場屹立不搖的產品優勢。

而中華汽車此次在 Delica 的改款工程上,除了換上新引擎與變速箱,最重要的便是安全防護的強化,此舉值得給予肯定。但中華汽車面臨到改款後價格的向上調整,如何跟許多頭家們溝通售價調漲是值得的,亦是中華汽車需著墨的重點。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的升級仍值得許多頭家或年輕消費族群考慮,安全和兼具自排的便利性,是舊款難以匹敵的優勢,也宣告國內商用車市場進入更加安全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