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28
2019
6月
3
歷經十數個小時的飛行時間,來到了美國德州第 2 大城市的 San Antonio,這座城市帶有些許的歷史質感,在老城區的每個角落似乎也都藏著驚喜,而環繞著 San Antonio 的人工運河,德州歷史中相當重要的 The Alamo,更是旅遊 San Antonio 不可錯過的知名景點。不過,這趟旅程並不是為了參觀這座歷史比美國還悠久的城市,更不是為了去欣賞 NBA 的 San Antonio 馬刺隊,而是參加第 4 代 GLE 車系的試駕活動。
GLE 車系對於三芒星休旅家族來說、相當重要也具代表意義的作品,畢竟追本溯源的話,GLE 原先是以 ML 為名,說到 M-Class 相信許多車迷都相當熟悉,乃是 Mercedes-Benz 在 G-Class 之外,於上個世紀末首度登場的品牌首款 SUV,M-Class 的現身,也為後續龐大的休旅家族奠定了重要基礎。而此次前往德州試駕的,乃是原廠於 2018 年 9 月中旬首度揭示的第 4 代作品。
不只外觀內裝上有著全新設計,車身尺碼也較前代放大許多,更重要的,就是在配備、傳動系統組合等部分,導入了 Mercedes-Benz 最新科技,讓這輛豪華大型 SUV 車款,於文於武都帶來不錯的演繹。
Mercedes-Benz第4代GLE國內預售價格 | |
車型 | 售價 (萬) |
GLE 300 d 4Matic | 300 |
GLE 350 d 4Matic | 360 |
GLE 450 4Matic | 385 |
先來解釋一下,為何會說「這次真的是新世代了」,這與 Mercedes-Benz 在 2015 年進行的命名規則改變,有相當大的關係,前面有提到,GLE 的身世要回溯到 M-Class,在 2015 年時,Mercedes-Benz 開始將麾下產品進行系統化命名,SUV 家族改以 GL 來稱之 (除卻 G-Class 之外),第 3 個英文字母則是依循車格大小,M-Class 也就依循此規則而更名為 GLE。
在 2015 年,Mercedes-Bnez 藉由紐約車展舞臺,進行了 GLE 車系的全球首演,雖然是 GLE 之名首度正式亮相,但就產品本質來看,首度登場地 GLE 其實就是第 3 代 M-Class 的週期間小改款;當然,Mercedes-Benz 還是有為 GLE 進行部小幅度的改變,在外觀細節多處賦予全新設計,只是這樣的細節改變,卻讓 GLE 給人半圓不方的視覺印象,改了不少、但卻又與小改款前有著相仿印象,似乎有著只是過度階段的感受。
實際看到第 4 代 GLE,心中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次真的很不一樣了」,GLE 再次回到初代 M-Class 給人的方正、大器、甚至帶了些許霸氣的魅力。
其實在出發前往美國德州之前,就有朋友詢問道:「德國豪華品牌為什麼試車會辦在美國?」這答案相信很多人心中有底,畢竟美國正是 SUV 的大本營,地大物博的地理環境,大型車款自然屢見不鮮,而 SUV 所擁有的多功能性與便利性,更是大型 SUV 隨處可見的原因,因此 Mercedes-Benz 選擇在美國舉辦 GLE 車系的全球媒體試駕,自然豪不讓人感到意外。
更重要的就是當十數輛 GLE 停放在下榻旅館前廣場上,絲毫沒有違和感、或是覺得 GLE 怎麼那麼龐大的感受,因為時不時飯店廣場就有著超長加長禮車、甚至於 RV 車款的出現。實際上,為了賦予更出色的空間表現,新世代 GLE 車長與車寬都較前代放大許多;4 代 GLE 的三圍尺碼分別為車長 4,924mm、車寬 1,947mm、車高 1,772mm,軸距則為 2,995mm。
GLE新舊世代尺碼對比 | |||
車型 | 4代GLE (W167) | 3代小改款GLE (W166) | 差距 |
車長 (mm) | 4,924 | 4,819 | 105 |
車寬 (mm) | 1,947 | 1,935 | 12 |
車高 (mm) | 1,772 | 1,796 | -24 |
軸距 (mm) | 2,995 | 2,915 | 80 |
前排座椅至頂棚高度 (mm) | 1,074 | 1,059 | 15 |
第2排座椅至頂棚高度 (mm) | 1,027 | 992 | 35 |
座椅配置 | 5+2 (第三排列為選配) | 5 | |
車尾行李廂基礎容積 (L) | 825 | 690 | 135 |
車尾行李廂最大容積 (L) | 2,055 | 2,010 | 45 |
相比於前代 GLE,第 4 代 GLE 在長度上增加了 105mm,寬度也增加了 12mm,但車高卻調降了 24mm,這意味著 4 代 GLE 更修長的身形之外,體態也更以動感與伏趴之姿呈現,攸關車室空間表現的軸距,則是較前代增加了 80mm 之多;雖然身形放大,但藉由外觀造型設計巧思,GLE 並不會顯得過於臃腫笨拙,而是更顯壯碩的紮實度。
如若仔細觀察對照會發現,第 4 代 GLE 輪廓線條與小改款前相仿,但透過車身鈑件摺線的運用,改以較為簡潔的勾勒,車頭與車尾造型則相形之下更為俐落,車頭水箱護罩換上類六角形盾牌狀,橫柵飾條則更顯層次感,車頭燈組也依循家族規範,以 2 道 LED 晝行燈條呼應其車格尺碼;車尾造型同樣有著明顯層次,猛一看甚至還有幾分掀背跑格的影子,而尾燈在 LED 燈條的描繪下,更成為新世代的重點辨識所在。
進 4 代入 GLE 的車室後,其實有一種熟悉卻也帶點新鮮陌生的感受,因為 GLE 的內裝鋪陳理所當然地,延續現行 Mercedes-Benz 的家族設計風格,也是市場潮流趨勢的「數位化」,液晶儀錶板與液晶中控螢幕串聯再一起,打造出完整的數位駕駛資訊介面,而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的盤輻配置,也是已經出現在家族許多成員上的設計,而這些都是之所以有著熟悉感的原因。
不過,前臺總成設計卻是不同於一般,相比於前代在中控臺處的琳琅滿目,導入數位化介面後的中控臺,得以採用簡潔的操作介面,中控螢幕下方 4 個長方形中央出風口的設計,讓下方的空調按鈕組更顯細緻;中央鞍座的設計同樣顯眼,厚實的寬度搭配有如扶手握把之設計,中間則是觸控手寫版,以及中控系統快捷按鈕的組合,在腕枕後方則是車高控制的按鈕。
前面提到新世代 GLE 在長度與寬度都有所增加,軸距更是接近 3,000mm 的等級,這當然也意味著車室空間更為寬敞,煩請同行媒體先進行試駕體驗,乘坐在後座時更容易感受到 GLE「變大」的事實,不僅頭部空間毫不壓迫,膝部空間更是充滿餘裕;除了第二排空間的更顯開闊之外,更重要的是 Mercedes-Benz 為新世代 GLE,重啟 3 排座椅的選擇。
這並非 GLE 車系首次採用 3 排座椅的設定,在第一代 M-Class 問世後,Mercedes-Benz 就曾經推出過 5+2 的車型選擇,不過在第 2 代 M-Class 問世後就取消,而隨著新世代的登場,再次啟用了 3 排座椅的空間規劃,提供消費者另行選配,而這樣的設定毫無疑問的,就是要讓 GLE 更能與老大哥 GLS 做戰力上的銜接,也更明確的定義 GL 家族各車系,所對應的各級市場。
Mercedes-Benz 在最新世代的 A-Class 車系上,首次將 MBUX 車載系統導入量產之列,全名為 Mercedes-Benz User Experience 的 MBUX,整體介面與操作方式,就如同現今已相當普及的智慧行動裝置一般,駕駛人左右滑動就能夠進行操作點選,而最重要的賣點,當然就是支援語音聲控功能,雖然因為語音系統仍在持續學習階段,因此尚未能聽懂或回答每一個問題,但這卻意味著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在這趟試駕過程中,原廠安排的休息點處,還特別進行了科技展示,展示的功能稱之為 Interior Assistant 智慧車室輔助,也是後來在 2019 年初現身的新世代 CLA 車系上,首度現身的功能;這套系統乃是透過車室後視鏡上方的攝影鏡頭,搭配 AI 人工智慧與 MBUX 結合來進行運作,系統會自行偵測駕駛人或副駕駛的動作,因應駕駛或副駕駛的手部動作,中控螢幕會在手指尚未碰觸到螢幕,就先行圈選亮起螢幕選項。
例如當中控螢幕在調整座椅的畫面時,駕駛人伸手往中控螢幕方向去,左邊座椅就會先行圈選,而如果是副駕駛伸手,則會是圖像中右側座椅先行圈選,這些雖然都只是簡單的功能運用,但卻也意味著數位智慧化駕駛介面的發展必然性,同時也突顯出 MBUX 系統,絕對不會僅止於導航、影音娛樂、聯網功能、車主服務等項目而已,未來勢必會有更豐富且全面的發展趨勢。
您好,我是 賓泓賓士的新車銷售副理 閔仲祥,大家都叫我『閔教官』,因為 我真的曾經是個教官。在兩年半前,我是最專業的空軍戰鬥機飛行教官,而現在,我是 您最專業的賓士車銷售顧問。熱愛露營,個性外向,因為喜愛賓士的造車哲學而投身其中,有任何需求,閔教官都竭誠為 您服務。
大家好 我是Rock 對於運動、車子、健康生活有高度熱愛及興趣 並且過去在不同的環境 培養了我不同的能力 認真負責 處理事情快速不推拖 ;立即給您最好的咨詢、售後服務 爾後不論您於用車或是健康生活上,我將會是您最值得信賴的顧問 互相一起討論 能學習更多事物、共同成長! I'm your source for all THINGs of Mercedes. From sales to service to parts,Rock can help. Come join our family RIGHT NOW and see what Rock has to offer!!!
相關內容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