Škoda 大型休旅 Kodiaq 即將於 7 月正式發表,U-CAR 試車組早在 2 月時,就已經藉由海外試駕的機會,提前體驗到這輛採用 MQB 底盤的休旅。不過由於海外版本與導入國內的車型有些微差異,本次我們所試駕的僅為 5 人座的 1.4 TSI 車型,因此主要以操駕與乘坐感受為主。

在 Škoda 近年的歷史中,唯一一輛休旅車款僅有中小型的 Yeti,這個狀況直到 2016 年 9 月,終於推出了品牌有史以來第一款大型 7 人座 SUV:Kodiaq,也代表Škoda 品牌的 SUV 軍團正式成軍。臺灣部分導入速度則推遲一些,將在 2017 年 7 月正式發表,預計將導入全 7 人座車型,而動力版本則是有 1.4 TSI、與 2.0 TSI 兩種動力,另外 2.0 TDI 則還在規劃中。

2016 年 9 月,終於推出了品牌有史以來第一款大型 7 人座 SUV:Kodiaq。

而本次我們在捷克工廠旁所試駕的,則是即將會導入臺灣的 1.4 TSI 版本,不過由於體驗時間相當短暫,再加上僅為 5 人座車型,因此能夠體驗到的僅有操駕感受以及第二排座椅的乘坐感受。

本次我們在捷克工廠旁所試駕的,則是即將會導入臺灣的 1.4 TSI 版本。

新世代家族語彙擁有類似豪華休旅的質感

Kodiaq 在外觀上,採用了 Škoda 近年來一直採用的設計語彙,以類水晶的樣貌,打造出一輛線條簡單、卻又不廉價的大型休旅。車頭延續 Visions 的寬大 3D 雕塑水箱護罩,頭燈則不像其品牌新型轎車使用與水箱護罩等高的燈具,而是新增折線,將水箱護罩立體造型的其中一條線條延伸出來,這組頭燈內部則是採用 Double-headlights 的四眼式頭燈設計,不僅擁有極佳的照明效果,同時視覺感也有著銳利眼神的感受。

車頭延續 Visions 的寬大 3D 雕塑水箱護罩,頭燈則不像其品牌新型轎車使用與水箱護罩等高的燈具,而是新增折線,將水箱護罩立體造型的其中一條線條延伸出來。

Kodiaq 的車側則是利用簡單的高腰線折線,從葉子鈑一路拉至車尾,其車門的下半部則是同樣利用鈑金凹折,打造出水晶般立體的感受。車尾的部分則是採用品牌慣有的 C 型尾燈設計,不過大型的 4 角形尾燈,不但像是水晶一般,其如同 Superb 一樣的造型,也代表著 Kodiaq 在Škoda 品牌 SUV 編成中的旗艦地位。

Kodiaq 的車側則是利用簡單的高腰線折線,從葉子鈑一路拉至車尾,其車門的下半部則是同樣利用鈑金凹折,打造出水晶般立體的感受。

寬廣的室內空間

Kodiaq 在車身尺碼的部分,車身長寬高分別為 4,697 x 1,882 x 1,676 mm,軸距則是 2,791 mm,雖然同樣是架構在 MQB 之上,不過利用模組化底盤可伸縮的特性,讓 Kodaiq 比起同集團的 Volkswagen Tiguan 還要更長,軸距則與 2017 年日內瓦車展才發表的長軸版 Tiguan Allspace 相同,這也造就了 Kodiaq 寬廣的車內空間。

本次我們所試駕的車型僅為 5 人座版本,與即將導入臺灣的 7 人座版本最大的差別僅少了第 3 排座椅,無論哪種版本,第二排座椅都擁有 18 公分的前後滑移距離,以及椅背傾角可調與 6/4 分離收折機能,讓 Kodiaq 的行李廂空間可在 720~2,065 公升之間變化。同時新車擁有電動尾門以及車頂行李架,讓整輛車能夠輕鬆運用所有的空間。

本次我們所試駕的車型僅為 5 人座版本,與即將導入臺灣的 7 人座版本最大的差別僅少了第 3 排座椅。

後座空間的部分,筆者的身高為 170 公分,當前座調整成筆者的標準姿勢後,後座仍然有非常寬廣的膝部空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椅面長度的部分,Kodiaq 椅面設計非常的長,讓筆者大腿能夠完全被支撐到,因此整體舒適度有再往上提升。另外後座包括小桌板、獨立恆溫空調這些都是這輛車的標準配備,讓後座也能夠擁有非常舒適的乘坐感。

後座包括小桌板、獨立恆溫空調這些都是這輛車的標準配備,讓後座也能夠擁有非常舒適的乘坐感。
新車擁有電動尾門以及車頂行李架,讓整輛車能夠輕鬆運用所有的空間。

不過本次我們試駕的車型不是 7 人座,須待臺灣試駕才有辦法體驗到第 3 排空間的乘坐感了。

廣  告

完善的各項科技配備

車內的部分,坐進 Kodiaq,第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擁有相當開闊的車外視野,內裝則是標準的Škoda 配置,包括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儀表板中央擁有全彩的小型車輛資訊顯示幕、整個中控檯外觀則與車頭水箱護罩有所呼應,中央則是搭載頂級的 8 吋 Amundsen 中央娛樂系統,其中包括導航、64GB 的儲存容量、DVD 播放及 LTE 連網功能等,另外還搭載了 ICC (In-Car Communication) 車內通訊系統,能透過收音裝置及麥克風,讓前後座車內乘員能更輕鬆的對談。

Kodiaq 擁有相當開闊的車外視野,內裝則是標準的Škoda 配置,包括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儀表板中央擁有全彩的小型車輛資訊顯示幕。
中央則是搭載頂級的 8 吋 Amundsen 中央娛樂系統,其中包括導航、64GB 的儲存容量、DVD 播放及 LTE 連網功能等。

在其它電子配備的部分,本次我們所試駕的車型,除了最基本的配備以外,另外還包括 ACC 主動巡航、Lane Assist 車道維持輔助、Blind Spot Detect 盲點偵測、Rear Traffic Alert 後方車流警示、Multi-Collision Brake 二次碰撞預防煞車,以及品牌首見的 Around View 環景影像系統,透過車身四周的 4 具攝影鏡頭,將周遭狀況顯示於中控台螢幕裡。不過在臺灣的版本中,ACC 自動跟車系統以及 Lane Assist 車道維持輔助確定不會導入臺灣,這是比較可惜的事情。

本次我們所試駕的車型,除了最基本的配備以外,另外還包括 ACC 主動巡航、Lane Assist 車道維持輔助、Blind Spot Detect 盲點偵測、Rear Traffic Alert 後方車流警示、Multi-Collision Brake 二次碰撞預防煞車,以及品牌首見的 Around View 環景影像系統。

輕盈、舒適、充沛動力

開上 Kodiaq、轉上高速公路,第一件事情當然是要體驗 1.4 升 TSI 汽油渦輪引擎,歐洲的高速公路速限每小時 110 公里、不過這只是基本速度,大部分車輛都以時速 130 公里前進,筆者當然照辦!進入閘道匯入高速公路之後,立刻將油門踩下,在 DSG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的傳動下,可以感覺到速度非常快的攀升中,低頭看時速很快的就達到車流速度。這樣充沛的動力對應到臺灣的路況也相當足夠使用。

在 DSG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的傳動下,可以感覺到速度非常快的攀升中,低頭看時速很快的就達到車流速度。

Kodaiq 是筆者所開過的第二輛由 MQB 底盤所製作的 SUV 車款,MQB 底盤有個相當獨特的特性,就是會有著相當輕盈的動態,在轎車與掀背車上這樣的動態會讓駕駛感覺非常愉快,但是到了休旅車上,舒適性則會被這個輕盈同時反應很快的底盤給吃掉。不過 Kodaiq 卻讓筆者對於 MQB 底盤的休旅車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套底盤不但提供了輕盈的轉向感,而Škoda 一貫偏軟的懸吊設定,讓這輛中大型休旅車在輕盈的轉向感受下,同時也兼顧了直路的舒適性。當然,側傾這個休旅車永遠的痛,在 Kodiaq 車上還是難以避免了。

這套底盤不但提供了輕盈的轉向感,而Škoda 一貫偏軟的懸吊設定,讓這輛中大型休旅車在輕盈的轉向感受下,同時也兼顧了直路的舒適性。

半自動駕駛的便利性極高,可惜臺灣還沒那麼快擁有

受限於試駕時間的關係,很快的我們就必須要回到工廠旁了,這時筆者開始享受 Kodiaq 所搭載的半自動駕駛系統了。在歐洲我們所試駕的Škoda 車款全數都有搭載 ACC 自動跟車系統以及 Lane Assist 車道維持輔助,這套由 VAG 集團所開發的系統,如同一般駕駛一樣,其操駕相當自然,無論是加速、減速多半不會過於突兀,再加上歐洲多數駕駛相當有禮貌,不會距離你過近就切入車道,因此整體來說使用自動駕駛可以非常的自在輕鬆。不過這套系統受限於供應商產能的緣故,要導入到臺灣還要等待一段時間了。

在歐洲我們所試駕的Škoda 車款全數都有搭載 ACC 自動跟車系統以及 Lane Assist 車道維持輔助。不過這套系統受限於供應商產能的緣故,要導入到臺灣還要等待一段時間了。

Kodiaq 預計將在 2017 年 7 月中下旬時正式於臺灣發表,第一波導入的車型確認會有 1.4 TSI 與 2.0 TSI 兩種動力,配備部分則還待原廠公布。不過在 6 月底時,U-CAR 試車組將會提前在臺灣進行道路試駕,屆時會有更完整、屬於臺灣車型、道路狀況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