Škoda Taiwan 在 2017 年 5 月初時,發表了小改款的中堅主力車款 Octavia,全車系標配 9 氣囊與最低 79.9 萬元的價格配備,震撼了臺灣的車界媒體。雖然 U-CAR 試車組已經在葡萄牙搶先試駕了小改款的 Octavia,但是海外的版本與臺灣有些許差異。也因此我們來到臺東參加由Škoda Taiwan 所舉辦的試駕活動,來實際體驗臺灣所販售的 Octavia。

車頭新變革,Škoda 的美學挑戰

小改款 Octavia 最大的差別在於車頭的部分,雖然基本造型沒有太大的改變,但頭燈燈組一分為二,內側的大燈與新造型的水箱護罩融合在一起,讓車頭看起來更寬廣,車燈下緣則擁有 LED 晝行燈,高階的 Octavia 與 Octavia Combi 1.4 菁英版以上與車型更是配備擁有 AFS 主動轉向 LED 頭燈,同時也包括我們所試駕的 1.8 TSI 4x4 的版本。

小改款 Octavia 最大的差別在於車頭的部分,雖然基本造型沒有太大的改變,但頭燈燈組一分為二。

車頭另外幾項改變,包括直柵式水箱護罩中央有塊黑色蓋子,原先我們得到的資訊,是內部裝有 ACC 自動跟車系統的配備才有,但到臺灣後則變成統一式樣。前保桿造型也有調整,包括換上新設計的霧燈。整體從遠方看起來,其車頭的視覺效果更加寬廣,擁有接近豪華轎車的質感。車側與車尾則沒有任何的改變,包括Škoda 招牌的 C 型 LED 尾燈,與牌照框旁梯形折線的尾門蓋,都仍然保持簡潔的造型。

車頭另外幾項改變,包括直柵式水箱護罩中央有塊黑色蓋子,前保桿造型也有調整,包括換上新設計的霧燈。
車側與車尾則沒有任何的改變,包括Škoda 招牌的 C 型 LED 尾燈,與牌照框旁梯形折線的尾門蓋,都仍然保持簡潔的造型。

儀表同樣採用指針式轉速與時速錶的雙環錶,其內則還有小型指針錶顯示水溫以及油量。而中央的彩色液晶螢幕有多種顯示功能,包括所有車輛基本資訊、導航簡易指示、速限等,都可以在這個顯示幕中得知訊息。不過其簡易顯示導航的功能,若是在複雜的道路環境中,還是直接查看旁邊的中央娛樂系統會更加清晰。

儀表同樣採用指針式轉速與時速錶的雙環錶,其內則還有小型指針錶顯示水溫以及油量。

小改款的 Octavia 在車身與軸距部分沒有任何的改變,車內配置也基本維持相同,最主要的改變是換上了新的黑色的飾板,中央娛樂系統的面板則是採用玻璃設計,頂級的 RS 甚至有 10 種顏色環境照明燈光。座椅的部分,則有布料、皮革座椅或是 RS 專屬的 Alcantara 材質,而本次我們所試駕的 1.8 TSI 4 x 4 版本,則是採用皮革材質。

車內配置也基本維持相同,最主要的改變是換上了新的黑色的飾板。

除此之外,主打 Simply Clever 的Škoda 在本次小改款上,同樣也注入了新的小巧思,包括手機無線充電板、可單手開啟的飲料置杯架等。在葡萄牙試駕時,筆者已嘗試過使用歐洲主流的 5 爪底部寶特瓶,只要抓住瓶蓋下壓瓶身,即可單手旋開;而本次筆者特地帶了臺灣常見平底的寶特瓶形式,來試看看是否能夠開啟。

主打 Simply Clever 的Škoda 在本次小改款上,同樣也注入了新的小巧思,包括手機無線充電板。

經過實際測試,一般臺灣常見的平底寶特瓶,平常是能夠正常開啟瓶蓋的,惟有新寶特瓶在瓶蓋被鎖住的情況下,無法順利開啟。但這樣的設計已相當聰明,至少對於駕駛來說,要喝飲料不再需要雙手離開方向盤了。

臺灣則是全車系標配 Bolero 8 吋彩色觸控 MIB 多媒體資訊娛樂系統。

臺灣版本的配備,與我們在海外試駕的仍有些許差異,就是在中央娛樂系統的部分,我們在海外試駕 Octavia 所搭載的,是擁有 9.2 吋大面積觸控螢幕的 Columbus 版本,而臺灣則是全車系標配 Bolero 8 吋彩色觸控 MIB 多媒體資訊娛樂系統,實際操作起來,如同過去我們所試駕的Škoda 相同,功能已相當齊備。雖沒有交通資訊,但仍相當完備,搭配 8 喇叭音響,提供相當舒適的車內享受。

超大後座空間與載物空間

後座的部分,筆者身高為 170 公分,當前座調整成筆者的標準姿勢後(座椅最低、左腳平踩休息踏板),坐入後座後,膝部空間有約 3 個拳頭的空間、頭部則有 1 個拳頭 2 個指頭的高度,搭配後座冷氣出風口,擁有非常舒適的乘坐感受。

坐入後座後,膝部空間有約 3 個拳頭的空間、頭部則有 1 個拳頭 2 個指頭的高度。

行李廂空間的部分,本次我們所試駕的 Octavia Combi 旅行車型,全車系配備了電動尾門,打開後,可以看到擁有 610 公升容積的寬廣行李空間,將後座椅背全數傾倒後,行李廂容積則可以來到 1,740 公升。

行李廂空間的部分,本次我們所試駕的 Octavia Combi 旅行車型,全車系配備了電動尾門,將後座椅背全數傾倒後,行李廂容積則可以來到 1,740 公升。

完整安全防護,非豪華車廠的頂級安全配備

安全配備的部分,Octavia 配備了極度完善的安全防護,光是被動安全的部分,全車 9 氣囊就已勝過市場上絕大多數車款,再搭配前後吸震式保險桿、四門防撞鋼樑、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裝置等,最後搭配 MCB 二次碰撞預煞系統,可確保撞車後車內乘員不會受到太大的傷害。

Octavia 配備了極度完善的安全防護,光是被動安全的部分,全車 9 氣囊就已勝過市場上絕大多數車款。

另外在主動安全配備上,除了標準的 ABS、ESC 等進口車基本配備以外,還有 MSR 引擎循跡控制、ASR 加速防滑控制系統、DSR 駕駛轉向穩定輔助、Hill Hold Control 升坡輔助系統、XDS+主動式電子限滑差速器、後方倒車警示系統 (1.8 TSI 4x4 配置前後停車警示系統),基本上所有需要的功能,都在這些項目裡面。較為可惜的是,倒車顯影系統沒有配備,停車仍然僅能靠雷達感應。

最可惜的一點,就是筆者在歐洲所體驗到的自動跟車與車道維持系統,由於法規認證的因素,還無法導入臺灣,也因此多功能方向盤上的按鍵,有一顆是沒有作用的。

180 匹馬力、4 輪驅動

動力規格的部分,雖然海外版本共有 6 種汽油動力與 5 種柴油動力,但臺灣本次所導入的,僅有 1.0 TSI、1.4 TSI、1.8 TSI、以及 RS 版本的 2.0 TSI。而我們所試駕的,則是採用 4 輪傳動系統的 1.8 TSI 4x4。

我們所試駕的,則是採用 4 輪傳動系統的 1.8 TSI 4x4。

這顆 1.8 升渦輪增壓引擎,在引擎轉速 4,500~6,200 轉的時候擁有 180 匹最大馬力,最大扭力則在引擎轉速 1,500~4,400 轉的時候,擁有 28.5 公斤米,搭配 6 速 DSG 變速箱,依照原廠數據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僅需 7.5 秒。實際操駕起來,基本上所有基本需求都能達到,無論是加速超車、還是山區陡坡,只要把油門踩下,都能夠輕鬆完成。

這顆 1.8 升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6 速 DSG 變速箱,依照原廠數據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僅需 7.5 秒。

值得一提的是,這顆 1.8 升渦輪引擎由於擁有相當寬廣的出力域,因此起步加速相當輕快,可以很輕鬆快速地脫離車陣。

與改款前沒有做任何的調整,其偏軟的調性在平路擁有極佳的舒適性,同時良好的調校讓其高速行駛亦相當穩定。
廣  告

懸吊的部分,與改款前沒有做任何的調整,其偏軟的調性在平路擁有極佳的舒適性,同時良好的調校讓其高速行駛亦相當穩定。當然,在山路上這樣的懸吊會感到側傾略顯大一點,再加上 1,450 公斤的車重,以及可載運大量物品的後廂,讓整輛車不會有太過靈巧的轉向感,但是 MQB 底盤良好的均衡性,讓前輪轉向不會過於遲鈍,搭配可輕鬆控制力道的煞車系統,讓 Octavia Combi 仍然擁有滿不錯的操駕感。

同場加映:碎石路面體驗

當然,開到了 4 輪傳動車型、又在台東,那麼一定要跑到臺灣唯一一條非鋪裝路面的 197 縣道,來實際感受其 4 輪傳動帶來的優勢。進入碎石路之前,特地將循跡系統調到 ESC-Sport 模式,並且將排檔切至手排。

開到了 4 輪傳動車型、又在台東,那麼一定要跑到臺灣唯一一條非鋪裝路面的 197 縣道,來實際感受其 4 輪傳動帶來的優勢。

剛開始進入時,稍微熟悉一下路況與車況,慢慢地加速,可以發現即使在油門踩踏相當深的狀態下,4 個輪子僅僅只會有些微的滑動,但整體仍然相當安心。再加上反應相當快的懸吊系統,在車內亦不會感受到太多的抖動,讓筆者能夠放心的感受輪胎的抓地力。

即使在油門踩踏相當深的狀態下,4 個輪子僅僅只會有些微的滑動,但整體仍然相當安心。

入彎的時候,雖然前輪仍有一點點推頭的現象,但是輕輕帶著油門,讓 XDS+電子防滑差速器作動後,車頭仍能往彎內帶,此時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由於後輪也有驅動力,在 EDS 電子差速鎖定系統的輔助下,後輪也會微微往外推出,幫助車輛輕鬆地轉過各種小彎。另外在若側滑角度過大時,電子系統仍然會介入,幫助車輛回穩。

若側滑角度過大時,電子系統仍然會介入,幫助車輛回穩。

整體而言,Octavia Combi 1.8 TSI 4x4 在這樣輕度越野的路面上,基本是如履平地的,不過遇到路面起伏略大時,仍然會遇到避震觸底的問題,因此真的要更深度越野的話,仍然會需要像是 Scout 這樣拉長避震的版本,才會有辦法更加輕鬆地應對。

歐洲車的優點集於一體、搭配合宜的售價

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中型旅行車這樣的車型,幾乎能夠符合所有需求,無論是前後座的空間與舒適性、還有後廂載物空間,都能夠滿足。再加上 Octavia 全車系配備 9 氣囊、以及豐富的安全配備,搭配歐系車的操駕質感,確實相當適合成為第 1 輛入手的歐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