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代 5 Series 在車身結構、動力單元以及科技配備上都有相當亮眼的進步,然而若論到其內外觀設計,似乎在世代的變革上,相較上述部分來的較不明顯。不過別誤會,並不是指什麼都沒變,其實乍看之下相似的輪廓,都有著一定幅度的進化,而這些進化,都隱藏在細節裡。

家族設計導向,維持品牌辨識度

現今各大車廠流行的設計趨勢,無不以形塑家族特徵為主要考量,老車廠不用說,BMW 經典的雙腎形水箱護罩已行之有年,近年韓系、日系車廠也紛紛跟進,Hyundai 有「Fluidic Sculpture 流體雕塑」與「Hexagonal Front Grille 六角形水箱護欄」;Toyota 則有「Keen Look」。優點當然在於提升品牌辨識度及形象,進而烙印在消費者心中,成為消費者心理學中,購買行為心理變化的第一步「認知」,最後才能促成購買行為。

第 7 代 5 Series 與力 6 代車型擁有相近的輪廓,但是就細節面而言其實已大不相同。

然而,這樣的風潮其實也帶來一些影響,就是品牌內各車系的識別難度可能提高,此外,在家族化設計的框架之下,不同世代的產品要如何做出差異化,也會變成設計師相當大的課題。回到本篇介紹的 5 Series,其實第 6 代與第 7 代,在輪廓上是相近的,但是細節卻大有不同。

輪廓相近,細節相異

什麼是輪廓相近?首先觀察第 7 代 5 Series 的規格數據,車長 4,935mm、車寬 1,868mm、車高 1,466mm 與軸距 2,975mm,相較於第 6 代而言,車長、寬與高分別小幅放大 36mm、6mm 與 2mm,軸距也增長 7mm,這樣的幅度其實真的算不上大。

第 7 代 5 Series 相較於第 6 代而言,車長、寬與高分別小幅放大 36mm、6mm 與 2mm,軸距也增長 7mm,這樣的幅度其實真的算不上大。

挑明了說,在這次公辦試駕中,負責解說產品的汎德人員,已直接表示此代 5 Series 大致保留了上代的輪廓,因此,直接把兩代車型照片擺在一起,無論是車頭長度、側窗占比、ABC 柱角度、Hofmeister Kink 窗框折角、鯊魚鰭天線等,幾乎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但是若以微觀的角度,就知道 BMW 設計師的厲害之處。就車頭而言,雙腎形水箱護罩在這代變得更大更扁平,往左右拉寬的設計與整合 4 圓頭燈,塑造更為開闊的格局,下方保桿造型依 M Sport 以及 Luxury 車型不同,有著不同的設計。以本次試駕的 M Sport 版本來說,其採用相當跑車化的 3 閘式進氣壩,搭配這次加寬的視覺線條,霸氣的形象更為明顯、也更符合身為車系中堅分子的 5 Series。

就車頭而言,雙腎形水箱護罩在這代變得更大更扁平,往左右拉寬的設計與整合 4 圓頭燈,塑造更為開闊的格局,下方保桿造型依 M Sport 以及 Luxury 車型不同,有著不同的設計。

車側線條豐富,富光影變化

其次看到車側,首先,從 7 Series 加入此代的 Air Breather 車側導流氣孔,除了能有效疏導前輪發散的亂流之外,在視覺上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設計師在此延伸線條至後輪拱,並且與側裙的摺線整合,形成車側的第一個視覺重點。

Air Breather 車側導流氣孔在視覺上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設計師在此延伸線條至後輪拱,並且與側裙的摺線整合,形成車側的第一個視覺重點。

此外,位於車門把手的摺線其實有 2 條,第 1 條很明顯地穿越把手,從前輪拱奔馳而至車尾;然而第 2 條比較不明顯,位於把手上方,同樣從前輪拱起,往後隱沒在 C 柱的 Hofmeister Kink 折角當中。值得一提的是,車門鈑件其實擁有非常豐富的角度變化,再配合上述的摺線,在不同光照角度下,賦予了 G30 相當豐富的層次。

位於門把上的第 2 條摺線比較不明顯,同樣從前輪拱起,往後隱沒在 C 柱的 Hofmeister Kink 折角當中。
廣  告

中控臺陳列改變,操作更直覺

接著進入車室內,首先此代 5 Series 的中控陳列已有大幅改變,雖然維持著駕駛導向、以及水平分層的概念,但是個別操作區域的整合有明顯提升,中央的六角型區域由上而下分別為冷氣出風口、音響控制以及空調控制,並透過高光澤的烤漆件以及部分銀色飾條整合此區。

由於試駕的車款是標配 M Sport 套件的車型,因此在方向盤的部分採用 M 款的 3 輻式方向盤,此外,在車頂蓬的部分亦由原先灰色、改換成黑色陳列,為這輛 530i M Sport 塑造更為跑車化的氛圍。

此代 5 Series 的中控陳列已有大幅改變,雖然維持著駕駛導向、以及水平分層的概念,但是個別操作區域的整合有明顯提升。
中央的六角型區域由上而下分別為冷氣出風口、音響控制以及空調控制,並透過高光澤的烤漆件以及部分銀色飾條整合此區。10.25 吋的中控螢幕採用 iDrive 6.0 系統,可自由拖拉應用程式順序。

此外,此代車型之內裝亦透過多種異材質搭配,對於提升質感與層次有相當大的幫助,首先採皮質包覆的儀表臺已不若上代高聳,再往下一層是大面積的木紋飾板(或選用的鋁質格紋飾板),再輔以環艙設計的銀色飾條,將冷氣出風口包覆於其中,就感受而言較上代的陳列更為俐落,在操作上的確相當直覺。

採皮質包覆的儀表臺已不若上代高聳,再往下一層是大面積的木紋飾板(或選用的鋁質格紋飾板),再輔以環艙設計的銀色飾條,將冷氣出風口包覆於其中。

舒適型座椅,個人化程度高

本次試駕的車款為 530i M Sport,標配的舒適型座椅,可以調整的項目非常多元,實際坐上去之後,也真的就只有「舒適」可以形容。然而,我認為舒適並不是單指坐起來像家裡沙發那樣,而是能夠讓不同身型的駕駛,都能夠調整至合適的坐姿、並舒適的駕車。

530i M Sport 標配舒適型座椅,座椅材質採用 Dakota 真皮包覆,其材質觸感相當紮實。

各項調整的按鍵位於椅墊側面,求前至後依序為大腿支撐、椅墊角度、椅背角度(中間按鍵為頭枕角度)、兩側夾緊以及腰靠調整,在第一次嘗試調整時,我發現此代車型有個相當便利的設計,就是原廠稱為 Touch Sensative 的螢幕顯示功能,亦即手觸碰到按鍵時,10.25 吋的中控螢幕會以動畫方式顯示當前調整項目,相當方便。

各項調整的按鍵位於椅墊側面,求前至後依序為大腿支撐、椅墊角度、椅背角度(中間按鍵為頭枕角度)、兩側夾緊以及腰靠調整。

整體而言,我認為此代 5 Series 在內外觀的進步,並不是那種可以大書特書的大躍進型革命,反而是在多項細節中,看到 BMW 對於質感、和設計的堅持,以及一個百年老廠,如何在家族化設計的框架之中,一面維持經典、一面持續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