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 Audi 於義大利威尼斯 (Venice) 所舉辦的新世代 A4 全球媒體試駕活動中,原廠其實很完整地替大家準備了 1.4 TFSI、2.0 TFSI、2.0 TFSI quattro、2.0 TDI 與 3.0 TDI/3.0 TDI quattro 共 6 款車型,但是由於活動時間僅有半天多,加上原本試車組鎖定試駕的入門 A4 1.4 TFSI 車型,搭載的是國內無緣得見之 6 速手排變速箱 (國內只會引進 7 速自手排車型),所以筆者遂把試駕的目標、更改為引進國內後將以 A4 45 TFSI quattro 命名的 A4 2.0 TFSI quattro 頂級汽油引擎車型 (編按:原 50 TFSI 現已改為 45 TFSI)。

進化版 MLB 模組化底盤進駐,剛性與輕量化兼得

儘管新世代 A4 的外觀改變並沒有特別令人驚豔之處,依舊延續著家族風格的設計,但是在這次筆者試駕的 A4 2.0 TFSI quattro 上,不僅內裝質感大幅升級,全新 MLB evo (MLB 2) 模組化縱置引擎矩陣底盤 (德文原文為 Modularer Längsbaukasten,英文為 Modular Longitudinal Matrix) 輕快的回饋反應,以及 2.0 升渦輪增壓引擎的重新調校,也一樣擁有令人刮目相看的實力。

這次新世代 A4 的活動地點雖然在威尼斯,但是試駕路線多在駛離威尼斯的郊區山路上,且有經過高速公路,剛好可以感受新世代 A4 在不同路況下的反應。

底盤模組化的好處很多,除了能夠透過一套標準化的底盤平台,彈性變化供多種車型使用,藉以降低開發和製造成本外,也能獲得更有效率的生產流程,還可將所降低之成本轉投入在讓底盤導入更多高剛性/輕量化材質的運用上,而這一向是 Volkswagen Group 的強項。

新世代 A4 的 MLB evo 模組化底盤,由許多不同金屬材質所製作,在需要較大抗壓力的 A、B 柱及中央為熱成型鋼,冷成型鋼則有質輕易塑型的考量,需要可潰縮的地方則為鋁材,兼顧了剛性與輕量化設計。

所以在換搭更大量採用鋁合金材質所打造的進化版 MLB evo 模組化底盤後,雖然新世代 A4 的車長、車寬都較前代車型略增,並加裝多項配備,然而其車身重量視車種不同卻能持平或減輕達 120 公斤之多;再加上新世代 A4 的前懸吊雖然仍為 5 連桿設計,但是重量減輕了 6 公斤,後懸吊則已由前代的獨立梯形多連桿改為靈活之 5 連桿規劃,所以整體行路性明顯較 B8 世代的 A4 來得輕快、轉向也更加精準,且輕快中仍能很清楚地感受到它的紮實度,給人十足的信心。

新世代 A4 的前/後懸吊都為 5 連桿式的結構設計,整體行路性明顯較 B8 世代的 A4 來得輕快、轉向也更為精準。

至於這次試駕的 A4 2.0 TFSI quattro,引擎室內雖然仍為一具沿用自前代 A4 45 TFSI quattro 的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 (實際排氣量 1,984c.c.),但在重新調校後,不僅可在引擎轉速 5,000~6,000 轉間、爆發 252 匹的最大馬力,37.7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也能夠在極低之 1,600~4,500 轉間穩定供輸,而且全陣線的輸出均較前代對應車型有所提升。

附表一:新/舊世代 A4 汽油引擎車款性能比較表
車型 引擎/傳動配置 動力輸出
(匹/公斤米)
變速箱 0~100km/h
(秒)
極速
(公里)
A4 30 TFSI (B9) 1.4 升渦輪增壓/前驅 150/25.5 7 速自手排 8.7 (-1.8) 210 (+10)
A4 25 TFSI Urban (B8.5) 1.8 升渦輪增壓/前驅 120/23.5  CVT 模擬 8 速手自排 10.5 200
A4 40 TFSI (B9) 2.0 升渦輪增壓/前驅 190/32.6 7 速自手排 7.3 (-1.0) 240 (+15)
A4 35 TFSI (B8.5) 1.8 升渦輪增壓/前驅 170/32.6 CVT 模擬 8 速手自排 8.3 225
A4 45 TFSI quattro (B9) 2.0 升渦輪增壓/四驅 252/37.7 7 速自手排 5.8 (-0.6) 250 (限速)
A4 45 TFSI quattro (B8.5) 2.0 升渦輪增壓/四驅 225/35.7 7 速自手排 6.4 250 (限速)

所以搭配 quattro 四輪驅動系統與 7 速 S-tronic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下,A4 2.0 TFSI quattro 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只消 5.8 秒便能完成,極速則是封印在 250 公里,表現相當出色,為屆時國內德籍 4 缸對手中、性能表現最亮眼的選手 (見附表二),令人迫不急待想要驅車上路。

附表二:A4 2.0 TFSI quattro 與 BMW 330i M Sport、C250 AMG Line 性能比較表
車型 引擎/傳動配置 動力輸出
(匹/公斤米)
變速箱 0~100km/h
(秒)
極速
(公里)
A4 2.0 TFSI quattr 2.0 升渦輪增壓/四驅 252/37.7 7 速自手排 5.8 250 (限速)
330i M Sport 2.0 升渦輪增壓/後驅 252/35.7  8 速手自排 5.8 250 (限速)
C250 AMG Line 2.0 升渦輪增壓/後驅 211/35.7 7 速手自排 6.6 250 (限速)
廣  告

輸出飽滿不勉強,轉向輕快準確度高

活動的地點雖然位於義大利威尼斯,但是這次新世代 A4 的試駕路線規劃,全長五段、來回共約 200 公里,多是在駛離威尼斯的郊區蜿蜒山路上,且得經過一段高速公路,剛好可以感受 A4 2.0 TFSI quattro 在不同路況下的反應。

A4 2.0 TFSI quattro 再加速時的油門反應非常即時,轉速的攀升相當線性,幾乎感覺不到渦輪遲滯,底盤的回饋則很輕快,一點也不像車重 1.6 噸的 4 門轎車。

由於這次試駕的 A4 2.0 TFSI quattro,擁有高達 252 匹的馬力和 37.7 公斤米扭力,並搭配 7 速 S Tronic 自手排變速箱,車重則為 1,585 公斤的水準;所以與筆者日常通勤、進行過「一階」動力升級 (210 匹/32.7 公斤米) 的 A4 Avant 1.8 TFSI (B8 世代) 相比,不只油門反應更加即時和輕快,轉速的攀升也更為線性、順暢,幾乎感覺不到的渦輪遲滯,大約只會短暫於引擎轉速 1,300~1,400 轉之間快閃出現,然後飽滿的力量就會宛如沒有明天般地湧現,一直到引擎轉速逼近 5,000 轉才會穩定地放慢腳步,一點也不像只有 42 匹/5 公斤米的差距,相當過癮。

A4 2.0 TFSI quattro 的這具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在引擎轉速 5,000~6,000 轉間、爆發 252 匹馬力,37.7 公斤米的扭力則能在極低之 1,600~4,500 轉間供輸。

此外,A4 2.0 TFSI quattro 不只渾厚之加速力道讓人傾心,這具引擎的低轉速運轉精緻度非常出色、變速箱檔位銜接柔順,再加上其 MLB evo 模組化底盤回饋輕快、方向盤轉向輔助力道輕重適中,所以市區緩步行駛的行路性相當舒適。

A4 2.0 TFSI quattro 的 7 速雙離合器變速箱檔位銜接柔順,並可手動升降檔位,保有充足的駕駛樂趣。

而且 A4 2.0 TFSI quattro 亦搭載有 Audi drive select 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能提供節能 (efficiency)、舒適 (comfort)、自動 (auto)、動力 (dynamic) 與個性化 (individual) 共 5 種模式,在節能與舒適模式下,引擎輸出反應會較平順,變速箱亦較早升檔,方向盤輔助力道也較大,若是想使壞,也只需切換至動力模式,就可獲得更快的油門反應,變速箱升檔時機也會延遲,個性化模式則能隨個人喜好、分別針對引擎/變速箱、懸吊與轉向等加以設定。

A4 2.0 TFSI quattro 搭載有 Audi drive select 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能提供節能 (efficiency)、舒適 (comfort)、自動 (auto)、動力 (dynamic) 與個性化 (individual) 共 5 種模式,在動力模式下,可獲得更快的油門反應,變速箱升檔時機也會延遲。

至於操控動態方面,A4 2.0 TFSI quattro 的 252 匹馬力/37.7 公斤米扭力,當然得交由 quattro 智慧型恆時四輪驅動系統把關,並透過前/後 5 連桿設計的懸吊與 245/40R18 的胎圈組合 (S-Line 車型配備) 與地面接觸,不僅可在穩定中慢慢陪著你嘗試極限,側傾幅度也較前代小,指向精準好掌握,轉向不足的現象則只有在玩過頭後才會不好意思地出現,但是很快地電子循跡系統便會不經意讓警報解除,或許樂趣上不如後輪驅動的 BMW 3 Series 和 Mercedes-Benz C-Class,但是它就是有一種穩定、好上手,輕快且均衡的 Audi 專屬特色。

這次試駕的 A4 2.0 TFSI quattro 選配有 S-Line 套件,所以配置 Bridgestone S001 245/40R18 的胎圈組合,擁有非常稱職的彎道循跡表現。

確實,單就外型來看,維持家族一貫內斂作風的 B9 世代新 A4,的確可能較不容易讓人一見鍾情,但是平心而論、新世代 A4 不僅內裝質感大幅躍進,而且底盤反應和動力表現均已同步提升,配備等級更是全面向上看齊;所以這次的改款能否讓它重登豪華中型主管轎車的前排地位,應該就是看 Audi Taiwan 所訂的價格與配備夠不夠吸引力了……